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9961001)

作品数:12 被引量:178H指数:7
相关作者:梁宏沈星灿涂楚桥申泮文何锡文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理学
  • 5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BSA
  • 7篇HSA
  • 6篇血清白蛋白
  • 5篇平衡透析
  • 3篇蛋白
  • 2篇荧光
  • 2篇牛血清白蛋白
  • 2篇离子
  • 2篇光谱
  • 2篇ZN
  • 1篇蛋白研究
  • 1篇等电点
  • 1篇碘离子
  • 1篇血清
  • 1篇荧光光谱
  • 1篇荧光猝灭
  • 1篇荧光猝灭法
  • 1篇杂多酸
  • 1篇人血
  • 1篇人血清

机构

  • 10篇广西师范大学
  • 4篇南开大学

作者

  • 8篇梁宏
  • 5篇沈星灿
  • 4篇涂楚桥
  • 3篇申泮文
  • 2篇何锡文
  • 1篇梁敏
  • 1篇边贺东
  • 1篇黄瑾
  • 1篇宋琤
  • 1篇查丹明
  • 1篇张宏志
  • 1篇蒋治良
  • 1篇袁余洲
  • 1篇闫海刚
  • 1篇王卓渊
  • 1篇周永洽

传媒

  • 3篇广西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B...
  • 1篇分析化学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广西科学
  • 1篇Chemic...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d(Ⅱ)与HSA或BSA的结合平衡研究
1999年
用平衡透析法研究了生理条件(pH7-43) 下Pd( Ⅱ) 与人血清白蛋白(HSA) 或牛血清白蛋白(BSA) 的结合平衡- Scatchard 图分析表明,Pd( Ⅱ) 在HSA和BSA 中均有1 个强结合部位,它可能位于HSA和BSA分子的N_端三肽段上- 为全面反映Pd( Ⅱ) 与HSA 或BSA 的结合情况,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Bjerrum 方程,首次报道了Pd( Ⅱ)_HSA和Pd( Ⅱ)_BSA体系的逐级稳定常数值,其K1的数量级为105 ;Hill 系数分析表明Pd( Ⅱ)
查丹明梁敏沈星灿涂楚桥
关键词:血清白蛋白HSABSA
金(Ⅲ)与血清白蛋白的共振散射光谱研究被引量:8
2002年
在普通荧光分光光度计上选择合适的激发和发射通带宽度,利用Rayleigh共振散射技术,研究了生理pH值(7.43±0.02),25°C下,金( )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首次观测到金( )对血清白蛋白的共振散射强度随着金( )浓度增加而降低.结果表明:金( )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会破坏血清白蛋白分子聚集,而且使血清白蛋白中的二硫桥键断裂,导致白蛋白分子趋于松散,散射截面积减小,表现为共振散射强度降低.
宋琤梁宏
关键词:共振散射光谱血清白蛋白散射截面积
La(Ⅲ)与HSA或BSA的结合平衡研究被引量:30
2001年
用平衡透析法详细研究了 p H=6.3条件下 La( )与 HSA或 BSA的结合平衡 .Scatchard图分析表明 ,La( )在 HSA中有 2个强结合部位和 8个弱结合部位 ;在 BSA中有 2个强结合部位和 6个弱结合部位 .从 La( )与 Cu( ) ,Zn( )和 Cd( )等的竞争结合 HSA或 BSA的结果推测 :La( )在 HSA或 BSA中的一个强结合部位的配位原子可能全部是氧原子 .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 Bjerrum方程 ,首次报道了La( ) -HSA和 La( ) -BSA体系的逐级稳定常数值 ,其 K1 的数量级为 1 0 4.Hill系数及自由能偶合分析表明 La( )与 HSA或 BSA的结合均产生一定的负协同效应 .
梁宏边贺东涂楚桥申泮文
关键词:人血清白蛋白平衡透析逐级稳定常数牛血清白蛋白
等电点时Cu(Ⅱ)与HSA或BSA结合的研究被引量:3
2000年
用平衡透析法研究了等电点时Cu(Ⅱ )与人血清白蛋白 (HSA)或牛血清白蛋白 (BSA)的相互作用 Scatchard图分析表明 ,HSA和BSA对Cu(Ⅱ )各有 1个强结合部位 ,它可能位于白蛋白分子的N 端三肽段上 为全面反映Cu(Ⅱ )与HSA或BSA的结合情况 ,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Bjerrum方程 ,首次报道了等电点时Cu(Ⅱ ) HSA和Cu(Ⅱ ) BSA体系的逐级稳定常数值 ,其K1的数量级为 10 4 Hill常数分析表明Cu(Ⅱ )
涂楚桥边贺东
关键词:血清白蛋白平衡透析PH效应
Ni(Ⅱ)与HSA或BSA的结合平衡研究被引量:22
2000年
用平衡透析法研究了生理pH(7.43)及pH(5.0)条件下Ni(Ⅱ)与HSA或BSA的结合平衡。Scatchard图分析表明 ,生理pH条件下 ,Ni(Ⅱ)在HSA或BSA中均有2个强结合部位 ,而在pH(5.0)条件下 ,只有1个强结合部位。Hill图分析表明Ni(Ⅱ)与HSA或BSA的结合均产生较强的正协同效应。通过不同pH对Ni(Ⅱ)与HSA或BSA结合的影响及Ni(Ⅱ)与Cu(Ⅱ)和Ca(Ⅱ)的竞争结合的结果 ,推测了两个强结合部位可能的结合位点和配位原子。竞争结果还表明Cu(Ⅱ)对Ni(Ⅱ)的结合有明显拮抗作用。Ca(Ⅱ)对Ni(Ⅱ)的结合影响很小。
沈星灿边贺东涂楚桥张宏志梁宏周永洽申泮文
关键词:血清白蛋白平衡透析
Binding Equilibrium Studies Between Co^(2+) and HSA or BSA被引量:3
2000年
BIAN He dongLIANG HongTU Chu qiaoZHANG Hong zhiSHEN Pan wen
共振Rayleigh散射研究Ⅰ^-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平衡被引量:31
2000年
采用共振Ravleigh散射并结合平衡透析法研究了I^-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serum albumin,简称HAS)或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 in,简称BSA)结合平衡.观测到I~-对HSA和BSA的共振Ragleigh散射、倍频散射有增强效应,却导致荧光猝灭.平衡透析结果表明: I~-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平衡不符合Scatchard模型,却能较好地符合相平衡分配规律,表观相分配常数受pH影响,其数量级为104.Cl-和其他阴离子很可能是通过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影响I-的结合.根据不同的pH条件下的实验结果,推测I-是与白蛋白上质子化的碱性氨基酸残基结合.
梁宏沈星灿蒋治良何锡文申泮文
关键词:血清白蛋白碘离子平衡透析相平衡
荧光猝灭法研究Cu(Ⅱ)和zn(Ⅱ)离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竞争被引量:20
2003年
本文利用荧光猝灭法,生理pH值7.43±0.02,28℃时,以Cu(Ⅱ)-牛血清白蛋白(BSA)和Zn(Ⅱ)-BSA单金属体系作参考,研究了Cu(Ⅱ)-BSA-Zn(Ⅱ)双金属体系中Cu(Ⅱ),Zn(Ⅱ)与BSA相互作用。在Stern-Volmer猝灭公式的基础上近似推导了此双金属体系中荧光猝灭的缔合公式。与单金属体系的对比后,推测Zn(Ⅱ)会竞争Cu(Ⅱ)与BSA结合,Cu(Ⅱ)与BSA结合的稳定性大于Zn(Ⅱ)与BSA结合的稳定性。
宋(王争)梁宏
关键词:荧光猝灭法铜离子锌离子牛血清白蛋白
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及平衡透析研究磷钨杂多酸与HSA或BSA的结合平衡被引量:41
2001年
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并结合平衡透析法研究了磷钨杂多酸(H7[P(W2O7)6]·xH2O)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或牛血清白 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结合平衡.观测到在生理pH7.43条件下磷钨杂多酸使HSA和BSA的紫外吸收峰增强,并使HSA和BSA的特征荧光峰猝灭.Scatchard图分析表明,磷钨酸在HSA和BSA中均有一个强结合部位.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Bjerrum方程,得出磷钨酸-HSA和磷钨酸-BSA体系的逐级稳定常数.
黄瑾袁余洲梁宏
关键词:磷钨杂多酸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平衡透析HSABSA
Zn(Ⅱ)、Mn(Ⅱ)竞争结合人血清蛋白研究
2009年
用平衡透析法在生理pH值(7.43)条件下,研究了等摩尔比的Zn(Ⅱ)与Mn(Ⅱ)离子竞争结合人血清白蛋白(HSA)。Scatchard图分析表明,Zn(Ⅱ)与Mn(Ⅱ)在HSA中没有共同的强结合位点,在竞争和非竞争结合时,Zn(Ⅱ)的强结合位点数目均为1,Mn(Ⅱ)的强结合位点数目均为2。Hill图分析说明Zn(Ⅱ)与Mn(Ⅱ)之间具有一定的正协同效应。
王卓渊沈星灿闫海刚梁宏
关键词:血清白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