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1872)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孙亮胡义钰王真辉袁坤谢先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山西大同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菌根
  • 4篇菌根真菌
  • 3篇丛枝菌根
  • 3篇丛枝菌根真菌
  • 2篇玉米
  • 2篇磷吸收
  • 2篇番茄
  • 2篇
  • 1篇玉米生长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生长
  • 1篇砷污染
  • 1篇生育
  • 1篇生育期
  • 1篇全生育期
  • 1篇污染
  • 1篇胁迫
  • 1篇胁迫条件
  • 1篇磷含量
  • 1篇磷细菌

机构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山西大同大学

作者

  • 2篇袁坤
  • 2篇王真辉
  • 2篇胡义钰
  • 2篇孙亮
  • 1篇张俊伶
  • 1篇李侠
  • 1篇谢先进
  • 1篇李腾腾

传媒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低磷土壤接种菌根真菌和解磷细菌对大田玉米生长和磷吸收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能与多数陆生植物共生,促进植物吸收养分尤其是磷。解磷细菌(Phosphate-solubilizing bacteria,PSB)可以活化土壤中难溶性无机磷和有机磷。本研究采用苯菌灵对田间低磷土壤中土著AM真菌进行灭菌,并接种外源AM真菌(Glomusversiforme,G.v)和PSB(Pseudomonassp.),研究AM真菌和PSB接种对不同生育期玉米生长、磷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苯菌灵能够有效地抑制土著AM真菌对玉米根系的侵染,未施用苯菌灵处理中土著AM真菌促进了玉米前期和收获期的生长,提高了玉米吸磷量;接种Pseudomonas sp.促进了玉米六叶期根系的生长;接种外源AM真菌G.v促进了玉米六叶期和收获期地上部的生长,但降低了玉米产量。双接种Pseudomonas sp.和G.v对玉米生长、吸磷量和产量未表现出显著的协同效应。
李腾腾傅智峰李侠
关键词:解磷细菌玉米含磷量
砷污染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番茄全生育期磷砷吸收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为进一步了解丛枝菌根真菌接种植物吸收磷和砷的相互关系,进而为利用生物手段有效降低砷对植物的污染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砷污染条件下盆栽番茄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后,其全生育期对磷和砷的吸收规律。结果表明:番茄植株地上部的磷砷比显著高于其根部的磷砷比;接种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的番茄单株总磷砷比高于非菌根番茄单株,即,番茄接种菌根真菌在遭受砷胁迫时可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积极的防御和屏障作用。非菌根番茄和接种番茄植株各自含砷量和含磷量随生育期变化而变化的趋势不完全一致。
胡义钰孙亮袁坤王真辉
关键词:番茄丛枝菌根真菌砷污染
砷胁迫条件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番茄生长和磷吸收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盆栽法研究了砷(As)污染条件下(As 0,50,100和200 mg·kg-14个水平)丛枝菌根真菌(AMF)接种对全生育期番茄植株生长及其磷(P)营养的影响。试验中各接种处理均成功侵染,侵染率在11.79%~34.36%之间。砷胁迫显著影响番茄植株的生物量,植株生长过程中各个时期地上部和根系干重均随As添加水平的升高而显著下降。本试验同时发现As 50 mg·kg-1是不接种番茄植株忍受砷毒害的上限,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后,番茄忍受砷毒害的上限上调到100 mg·kg-1;但200 mg·kg-1已达番茄忍受砷毒害的极限。基质中添加砷对番茄植株不同生长时期地上部和根部磷含量有显著影响。除开花期地上部与其不接种处理根部磷含量外,幼苗期和坐果期植株地上部磷含量与根部磷含量均随着砷添加量的增加而呈大致递增趋势。番茄植株生长的各个时期(幼苗期、开花期和坐果期)地上部和根部磷吸收量随砷添加水平的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砷污染条件下,接种丛枝菌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植株生长及其对磷的吸收,缓解了砷对植株生长的胁迫。
胡义钰孙亮袁坤王真辉
关键词:番茄丛枝菌根真菌磷含量磷吸收
丛枝菌根真菌(AMF)对玉米/蚕豆和玉米/稗草互作体系植物生长的反馈调节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简称AMF)对农田生态系统中作物的生长起着重要作用。不同宿主植物和作物种植方式对土壤中菌根真菌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从而影响菌根真菌对后茬植物生长的反馈效应。间作体系是农业生产中增产增效的一种重要的种植模式,明确AMF在间作体系中对植物生长的反馈作用,对理解间作体系地上-地下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本试验采用三种常见的AMF(Funneliformis mosseae、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和Claroideoglomus claroideum)混合接种剂,在单作(玉米,蚕豆,稗草)和间作(玉米/蚕豆和玉米/稗草)条件下,通过两个阶段(AMF驯化及反馈)的反馈试验,模拟研究了三种植物在单作和间作中的反馈强度及AMF的调节作用。【结果】在驯化阶段,玉米/稗草间作体系中,与单作相比,间作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减少了64.0%,间作稗草地上部生物量增加了47.8%。玉米/蚕豆间作体系中,与单作相比,两者作物地上部生物量增量分别达21.7%和38.3%。反馈阶段中,单作时,与灭菌处理相比接种AMF后玉米、稗草和蚕豆的地上部生物量分别增加602.3%、80.6%和21.1%;间作时,与灭菌处理相比接种AMF后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平均增加613.1%,稗草增加80.7%,蚕豆增加21.4%。单作玉米存在负到零反馈作用,与灭菌处理相比,接种AMF后玉米负反馈作用减弱至零反馈作用。从单作到间作,玉米的反馈作用由负变为零到正反馈作用。【结论】玉米和稗草之间是竞争关系,玉米处于竞争弱势稗草处于竞争优势。玉米对AMF的响应最为强烈,其次是稗草,最后是蚕豆。接种AMF或与其它植物间作后均减弱玉米的负反馈作用,表明丛枝菌根真菌可通过减弱单作玉米的负反馈实现间作增产。
谢先进张俊伶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玉米稗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