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1870)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刘华伟李强陈永超王小晶孙超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小麦
  • 1篇叶组织
  • 1篇幼苗
  • 1篇渗透胁迫
  • 1篇小麦幼苗
  • 1篇胁迫
  • 1篇接种
  • 1篇抗旱
  • 1篇抗旱性
  • 1篇抗渗透胁迫
  • 1篇固氮
  • 1篇固氮菌
  • 1篇MIRNA
  • 1篇促生
  • 1篇促生作用

机构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2篇刘华伟
  • 2篇李强
  • 1篇林晓军
  • 1篇郭蔼光
  • 1篇杨呼
  • 1篇孙超
  • 1篇王小晶
  • 1篇陈永超

传媒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接种两种固氮菌增强小麦幼苗抗渗透胁迫及生长能力被引量:5
2013年
苗期是小麦(Triticum aestivum)物质和能量积累的关键时期,苗期干旱影响小麦的后期群体建成。利用田菁茎瘤固氮根瘤菌(Azorhizobium caulinodans)‘ORS571’与巴西固氮螺菌(Azospirillum brasilense)‘Yu62’浸种侵染小麦和聚乙二醇(PEG)模拟渗透胁迫,研究渗透胁迫下接菌小麦种子的发芽状况;利用固氮菌涂抹小麦幼苗叶部,测定PEG模拟渗透胁迫下小麦幼苗根体积、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探究固氮菌增强小麦幼苗抗渗透胁迫的能力。结果表明,接种混合固氮菌后在渗透胁迫下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明显提高;在渗透胁迫下叶部涂抹固氮菌小麦的根体积、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升高,表明接种固氮菌可提高小麦幼苗的抗渗透胁迫能力,且混合固氮菌对小麦幼苗叶片的增强效果优于单一固氮菌。
刘华伟林晓军孙超李强杨呼郭蔼光
关键词:抗旱性小麦幼苗
田菁茎瘤固氮根瘤菌对小麦叶组织的促生作用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利用GFP标记的田菁茎瘤固氮根瘤菌(Azorhizobium caulinodans ORS 571)侵染露白24h的小麦种子,分别在侵染后0、6、12、24、48、72和96h采样,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小麦体内6条与促生作用相关miRNAs(miR156、miR159、miR160、miR167、miR168和miR403)的表达模式,检测其中3条miRNAs(miR159、miR167和miR168)的靶基因表达模式;以接菌8d的小麦样品做切片,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小麦叶部田菁茎瘤固氮根瘤菌的分布,并测定小麦的生理指标。结果显示:(1)田菁茎瘤固氮根瘤菌侵染小麦后能够在叶片边缘部位定殖。(2)小麦叶片中与促生作用相关的6条miRNAs出现了不同程度变化,在12~24h到达其峰值,随后逐渐下降,其中miR159在峰值时的表达量为初始表达量的2.88倍。(3)3条miRNAs的靶基因表达模式与相应miRNA表达模式相对应,但并不严格。(4)生理指标测定结果显示,接种田菁茎瘤固氮根瘤菌对小麦叶片产生明显的促生作用,其中叶鲜重在96h的变化与对照差异极显著。研究表明,接种的田菁茎瘤固氮根瘤菌能够到达小麦叶组织,对小麦叶片的生长产生明显的促生作用,其中miRNAs在促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陈永超齐怀廷王小晶李强刘华伟
关键词:小麦促生作用MIRN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