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13SJB750022)
- 作品数:6 被引量:4H指数:1
- 相关作者:管勇更多>>
- 相关机构:常熟理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存活论”的新理论和方法论的启示——以“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为中心
- 2014年
- "失语症"引发的身份焦虑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激发的情感认同,合力促成"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这一跨世纪重大命题长达近二十年的持续讨论。然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症结在于知识主体总是习惯于站在一个超然的阿基米德点进入问题场域,使"现代转换"指向以特定先验逻辑为假设前提,存在着主观性的先天不足。因此,在"失语症"和"转换论"之后,"存活论"的提出是一个新理论,也是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希望之所在。
- 管勇
- 关键词:方法论
- 欲与情:“以自然之为美”——李贽自然人性论哲学美学思想的逻辑结构被引量:2
- 2014年
- 关于欲与情,李贽首发"以自然之为美"的宏论,其所谓"自然"包括四个维度:首先,根本指向是承认"欲"的自然正当,为个体私欲即生命主体的感性欲望正名,反抗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主导思想;其次,"情"以欲为源,不齐之自然人欲的流行发用生发不齐之自然"物情",打破发乎情、止乎礼的礼教传统;再次,任情从欲即为自然,把追求自我欲望的满足和情感的快适即"真"视为超越世俗美丑判断的新标准;最后,"童心说"强调文艺创作应是"自言"、"自文",实为自然之"真"的具体落实和集中体现。这些,构成了李贽自然人性论哲学美学思想的内在逻辑结构。
- 管勇
- 论萨义德对文本主义文论的批评
- 2014年
- 上世纪60年代后期,以德里达为先锋的后结构主义理论开始在法国和美国兴起,并带动了文本主义文论的蔚然成风。然而,萨义德虽为后结构主义理论进入美国本土理论界的引介者之一,但他并未成为后结构主义理论神话的忠实信徒。相反,他以陷入文本的德里达、耽溺文本性的功能主义范式和沉迷文本修辞性的美国解构批评派为支点,开启了对文本主义文论的批评与反思,而文本观念恰恰关系着萨义德在其批评实践如《东方学》等中的逻辑基点。
- 管勇
- 关键词:萨义德文本主义文学理论
- 再现、权力与文化政治——萨义德“东方不是东方”的再解读被引量:1
- 2014年
- "东方不是东方"的申辩实为萨义德对《东方学》要义的精准凝练,意在强调其东方主义话语批判对象和论域的自我限定即再现的"东方形象"而非实存的现实东方,力图从反向现实指涉性的角度揭示和解构"东方化东方"的再现行动中意识形态误现何以发生的动力学原理,并集中指向再现表意实践过程中所内含的文化权力,而这也正是萨义德批评理论的文化政治意义所在。
- 管勇
- 关键词:东方主义权力文化政治
- 再现、话语与“东方化东方”——萨义德东方主义批判新论被引量:1
- 2014年
- 无论是对于萨义德个人的学术生涯,还是对于西方当代文化批评史乃至当代全球文化研究领域,《东方学》因其显著的批判性产生了非同寻常的划时代意义。在《东方学》中,萨义德从方法论意义上借鉴了福柯的话语概念,并在内涵上进行了适当的改造,用再现替代了福柯话语概念中陈述的位置,构成了东方主义话语批判的基本单元。因此,东方化东方实际上就是再现东方的行动,其中隐匿着"想象地理学"与文本图示化处置方式之间循环流动与反复印证的内在逻辑。萨义德的东方主义话语批判正是基于此进行的体系拆解和逆向解构过程。
- 管勇
- 关键词:萨义德东方主义话语
- 再现、权力与文化政治——萨义德文化批评略论
- 2013年
- 文化不是远离政治的神圣殿堂,而是权力操演的重要场所,文化政治学实质上所要讨论的正是文化中的权力问题。而再现是文化生产的基本要素和过程,更是意义争夺和权力生成的文化建构过程。萨义德以此为立足点和着力点,从文化间性视域即跨文化的角度审视和解构不同文化之间的权力关系。
- 管勇
- 关键词:文化政治权力萨义德文化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