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703B09-02)

作品数:1 被引量:30H指数:1
相关作者:赵军李冰洁张通黄志军张妍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功
  • 1篇运动功能障碍
  • 1篇运动疗法
  • 1篇上肢
  • 1篇上肢运动
  • 1篇上肢运动功能
  • 1篇上肢运动功能...
  • 1篇偏瘫
  • 1篇强制性运动疗...
  • 1篇卒中
  • 1篇疗法
  • 1篇脑损伤
  • 1篇脑损伤后
  • 1篇脑卒中

机构

  • 1篇中国康复研究...

作者

  • 1篇张妍
  • 1篇黄志军
  • 1篇张通
  • 1篇李冰洁
  • 1篇赵军

传媒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年份

  • 1篇2006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强制性运动治疗脑损伤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0
2006年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亚急性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并对比该疗法与传统康复治疗间的疗效差异。方法将36例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每天强化训练患侧上肢5 h,每周训练5 d,连续训练3周,同时采用休息位手夹板和吊带限制健侧手的使用,每天8 h。对照组采用传统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等方法,每天训练患肢5 h,每周训练5 d,治疗期间不限制健侧手的使用。采用运动活动记录表(MAL)、Wolf运动功能实验(WMFT)和Barthel指数作为疗效评测工具,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存在明显的组内效应(P<0.01),其疗效持续至随访期;在提高患侧上肢灵活性及上肢使用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2周时和3周时其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Barthel指数及WMFT时间得分方面,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MT能显著提高亚急性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加强患侧上肢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其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康复治疗。
赵军张通李冰洁张妍黄志军
关键词:强制性运动疗法脑卒中偏瘫脑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