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K069083-22)

作品数:5 被引量:69H指数:5
相关作者:黄青云谷振军张党权谭晓风曾艳玲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国家林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ISSR
  • 2篇生物技术
  • 2篇桉树
  • 2篇细叶桉
  • 2篇PCR
  • 2篇ISSR分析
  • 1篇生物学
  • 1篇转基因
  • 1篇酶基因
  • 1篇木质素
  • 1篇木质素合成
  • 1篇聚类分析
  • 1篇扩增
  • 1篇扩增条件
  • 1篇基因
  • 1篇基因调控
  • 1篇关键酶
  • 1篇关键酶基因
  • 1篇分子
  • 1篇分子生物

机构

  • 5篇中南林业科技...
  • 2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4篇张党权
  • 4篇谷振军
  • 4篇谭晓风
  • 4篇黄青云
  • 3篇谢耀坚
  • 3篇田华
  • 3篇曾艳玲
  • 2篇邓顺阳
  • 2篇樊绍刚
  • 2篇曹家光
  • 1篇谢鹏

传媒

  • 4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经济林研究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桉树4个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被引量:25
2010年
以桉树的赤桉、巨桉、细叶桉和粗皮桉4个种18个种源为研究材料,根据优化的ISSR-PCR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2条扩增条带特异、条带数适中、背景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总计扩增出120条清晰可重复的DNA条带,其中93条是多态性条带。每个引物可扩增的多态条带长度范围为3002 500 bp,数目在411条,平均为7.75条,多态带百分率为77.5%。通过软件POPGENE 1.31、MVSP 32软件和NTSYS-pc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4个种18个种源的遗传相似系数,并绘制分子聚类图和主坐标分析图,结果表明,遗传一致度的变化范围在0.387 10.914 0之间,遗传距离的变化范围在0.089 90.949 1之间,种间遗传相似性差异较大,种内遗传相似性极高。
张党权田华谢耀坚黄青云谷振军曹家光谭晓风曾艳玲邓顺阳樊绍刚
关键词:生物技术桉树ISSRPCR
桉树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被引量:17
2008年
模板DNA、引物、dNTPs、Mg2+的浓度,Taq DNA聚合酶的用量以及退火温度是影响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ISSR-PCR)结果的主要因素.以桉树叶片基因组DNA为试材,系统地测试了这6个因素对桉树ISSR反应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化的反应体系即20μL反应体系中,含20 ng模板DNA、0.4μmol.L-1随机引物、0.15 mmol.L-1dNTPs、2.0 mmol.L-1Mg2+、1.25 U TaqDNA聚合酶.最佳退火温度为55℃;PCR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45 s,55℃退火45 s,72℃延伸1.5 min,35个循环;72℃再延伸7 min.
曾艳玲谢鹏谢耀坚谭晓风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桉树ISSR-PCR
细叶桉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细叶桉的遗传多样进行了分析.从10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条特异的用于细叶桉ISSR-PCR扩增引物,扩增出101条清晰可重复的条带,其中89条是多态条带,多态带百分率为86.1%.采用POPGENE软件,计算了种间的Nei氏遗传距离,并用UPGMA法构建了聚类分析树形图,分析了它们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
张党权田华谢耀坚谭晓风黄青云谷振军曹家光曾艳玲
关键词:生物技术细叶桉ISSR聚类分析
细叶桉ISSR-PCR体系的建立与优化被引量:11
2009年
细叶桉是我国近年来成功引种的耐寒桉树种类之一,但其种源关系难以区分,不利于后续新品种的培育。为给后续的分子水平上鉴定细叶桉种源关系打基础,以细叶桉叶片基因组DNA为材料,分析了能够影响细叶桉ISSR-PCR的主要参数如模板DNA、引物浓度、dNTPs、Mg2+浓度、TaqDNA聚合酶用量、退火温度等6个因素对扩增结果的影响情况,建立了适用于细叶桉ISSR-PCR的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
田华张党权谭晓风黄青云邓顺阳樊绍刚谷振军
关键词:细叶桉扩增条件
木质素合成关键酶基因与造纸植物转基因改良应用研究被引量:18
2010年
木质素是自然界数量仅次于纤维素的自然有机物质,但在造纸业中是主要的污染来源。木质素生物合成过程十分复杂,涉及了大量酶体系。综述了木质素合成途径中的关键调控酶特性及其基因调控情况,从培育低木质素、易降解木质素的造纸植物为出发点,分析了这些关键基因在转基因造纸植物应用中的潜力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应从改变植物体内木质素含量、改变木质素单体构成比例这两个方面进行转基因的研究思路。
谷振军张党权黄青云
关键词:木质素转基因基因调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