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计划(2004DFA03600)

作品数:6 被引量:50H指数:4
相关作者:王江涛崔正国祝陈坚王修林李克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异养
  • 2篇异养细菌
  • 2篇有机碳
  • 2篇无机磷
  • 2篇海洋异养细菌
  • 1篇东海原甲藻
  • 1篇营养盐
  • 1篇营养盐分布
  • 1篇原甲藻
  • 1篇中肋骨条藻
  • 1篇容量总量控制
  • 1篇入海
  • 1篇碳源
  • 1篇通量
  • 1篇通量估算
  • 1篇总量控制
  • 1篇磷酸盐
  • 1篇近海
  • 1篇近海海域
  • 1篇环渤海

机构

  • 6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4篇王江涛
  • 2篇李克强
  • 2篇王修林
  • 2篇祝陈坚
  • 2篇崔正国
  • 2篇连子如
  • 1篇李雁宾
  • 1篇韩秀荣
  • 1篇王昭玉
  • 1篇张传松
  • 1篇梁生康
  • 1篇曹婧
  • 1篇齐红菊

传媒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东海原甲藻和海洋异养细菌对磷酸盐的竞争吸收被引量:2
2010年
在水生生态系统的研究中,微型藻类与海洋细菌的相互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微型藻类是引起赤潮的主要生物,其与海洋细菌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藻、菌既可相 互促进生长,又可相互抑制以至于杀灭对方.这种复杂的生态关系因藻种及菌种的不同而异,并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研究这种关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对于了解水体中的营养结构及能量流动的规律,进而探讨利用细菌防治赤潮的发生等具有指导意义.
连子如王江涛
关键词:异养细菌东海原甲藻有机碳无机磷
2006年春季东海近海海域赤潮高发区溶解态营养盐的时空分布被引量:10
2009年
测定了2006年春季东海赤潮高发海域溶解态无机营养盐的分布和含量,并初步分析它们与赤潮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海区营养盐浓度较高,与国家一类海水水质相比,无机氮和无机磷的超标率分别为54%和34%,杭州湾附近海域富营养化程度比较严重。调查海域由于受沿岸长江等河流输入的影响,营养盐浓度自近岸向外海快速递减,等值线几乎与海岸线平行。另外初步分析了一次赤潮生长消亡过程中各种化学参数的变化情况。
曹婧张传松王江涛
关键词:赤潮营养盐分布
环渤海三省一市溶解态无机氮容量总量控制被引量:14
2008年
对溶解无机氮(DIN)容量总量控制实施的具体原理和方法进行了研究。1979~2005年渤海DIN排海通量总体上呈“N”形变化趋势,年均入海通量34×10^4t/a。基于多介质海洋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箱式模型,推算出在Ⅰ类、Ⅱ类、Ⅲ类和Ⅳ类海水水质标准下渤海DIN极小海洋环境容量分别为(22,29,38,47)×10^4t/a。分配容量优化结果表明,在在国家Ⅰ类、Ⅱ类海水水质标准条件下,2010年辽宁、河北、天津和山东三省一市DIN排放量均超过其最大允许排放量,均需不同程度的削减,平均削减预计排放量的37%和29%。
王修林崔正国李克强韩秀荣李雁宾祝陈坚
关键词:容量总量控制环境容量
利用F_v/F_m检测锥状施克里普藻N和P限制的局限被引量:1
2010年
通过测定缺N和缺P的锥状施克里普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在分别添加充足的NO3-N、PO4-P后,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的变化,来检验Fv/Fm能否用来检测锥状施克里普藻N、P限制的情况。实验表明,锥状施克里普藻分别在不加N、P元素的f/2-Si培养基培养过程中,缺N组叶绿素a(Chla)浓度先升高,在原培养液N耗尽后快速下降;缺P组Chla开始时升高,在原培养液P耗尽后缓慢下降。两组藻液Fv/Fm比值保持相对稳定,短时间内未见明显降低。当分别向藻液中重新添加充足的N和P后,缺N组藻液添加N后Chla浓度48h内明显上升,缺P组藻液添加P后Chla浓度48h内没有明显变化,两种培养液中Fv/Fm均未见明显升高。结果证明,利用Fv/Fm不能够快速检测锥状施克里普藻N、P限制的情况,该法在检测浮游植物营养盐胁迫时具有局限性。
齐红菊王江涛王昭玉
关键词:FV/FM
渤海COD入海通量估算及其分配容量优化研究被引量:21
2009年
在系统分析环渤海地区各种污染源的基础上,估算了1979~2005年渤海COD的入海通量,并基于宏观环境-经济分配容量模型,对渤海COD的环境容量进行了优化分配。结果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渤海COD入海通量总体上“M”形变化趋势,年均入海通量180.4万t/a。渤海COD排海总量主要来源于以入海河流为主的陆源排放,高达72.3%;环渤海13个城市中,营口排放所占比例最大高达13.6%,沧州仅为2.5%。在一类水质标准条件下,2005、2010年13城市COD排放均需不同程度的削减,平均削减15.7%和38.3%;在二类水质标准条件下,除2010年潍坊和滨州2市需削减外,其他城市COD排放均满足海洋环境容量的要求。
王修林崔正国李克强梁生康祝陈坚郭全
关键词:COD通量
不同浓度碳源下中肋骨条藻和海洋异养细菌对磷酸盐的竞争吸收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采用实验室一次性培养法,在设定的不同有机碳浓度(0,27.5,275 mmol/L)和无机磷酸盐浓度(0.3,1,2μmol/L)条件下,选用天然海水中的异养细菌和中肋骨条藻进行混合培养,研究菌、藻的生长情况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探讨菌、藻对无机磷的竞争关系。在外源有机物的浓度分别为27.5,275 mmol/L下,细菌前两天比生长速率的平均值分别为0.66/d和0.73/d,相对不加有机碳组的0.53/d明显增大,其指数生长主要在培养开始的1~2 d,而藻类则在第3天后开始指数生长。随着无机磷酸盐浓度的增加,藻密度、细菌丰度和其对磷酸盐的吸收量都有所增加。在低浓度磷下,外源碳的加入对于藻细胞吸收磷有影响;高浓度磷(>1μmol/L)下,外源碳的加入对于藻细胞吸收磷几乎没有影响。
连子如王江涛
关键词:异养细菌中肋骨条藻有机碳无机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