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00233) 作品数:4 被引量:11 H指数:2 相关作者: 肖杰 陆峰 吴玉田 林培英 杨根金 更多>> 相关机构: 第二军医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褶合光谱法测定复方苯甲酸醇溶液中的苯甲酸和水杨酸 被引量:2 2002年 利用褶合光谱法不经分离同时测定复方苯甲酸醇溶液中苯甲酸和水杨酸的含量,苯甲酸和水杨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5%、100.02%,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40%、0.58%。 孟霞 金文祥 肖杰 吴玉田关键词:褶合光谱法 复方苯甲酸醇溶液 苯甲酸 水杨酸 褶合光谱法考察羟自由基清除剂对UVR致DNA变异的作用 1前言准确测定DNA变异,对于DNA突变机理、化合物致突性能、抗变药物筛选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毛细管电泳法、DNA芯片等技术在DNA检测方面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但采用这些技术从化合物样品库中筛选抗变药物,则显得费... 陆峰 肖杰 林培英 杨根金关键词:褶合光谱法 紫外线照射 羟自由基清除剂 文献传递 FTIR方法研究若干味中药对SMMC-7721肝癌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应用红外光谱法研究多味中药混合水提液对肝癌细胞的作用机制。 方法 :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FTIR)研究肝癌 SMMC- 772 1细胞 (空白组 )及其经夏枯草、鱼腥草、柴胡、茵陈等 4味抗癌中药水提液培养 (中药组 ) 2 0 h后的红外光谱 ,考察光谱上表征蛋白质的酰胺带、核酸的磷酸二酯带等的峰形、峰位、峰强变化 ,以及部分特征峰峰强比的变化 ,并对各红外光谱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 :中药组与空白组的红外光谱在峰形、峰位、峰强度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中药组的 υs(PO2 - )、υas(PO2 - )谱带多向低波数移动 ,υas(CH3)、δ(CH2 )谱带多向高波数移动。中药组的υas(CH3)与υs(CH2 )相对峰强比减小 ,υs(PO2 - )与 δ(N- H)相对峰面积比值大多升高 ,分别提示对 SMMU- 772 1细胞中膜结构的破坏作用、对 DNA复制的抑制作用等。聚类分析将中药组与空白组分开 ,不归肝经的中药与归肝经的中药分开。结论 :通过 FTIR可以对由中药作用引起的细胞变化进行快速、有效的分析 ,对阐明中药的作用机制有提示作用。 陆峰 陆国浩 曹永兵 肖振宇 吴玉田关键词:肝肿瘤 SMMC-7721细胞 中草药 褶合光谱法考察亚硝酸钠致DNA突变的初步研究 2002年 目的 采用褶合光谱法考察亚硝酸钠致DNA突变。方法 选择检测波长在 2 0 0~ 3 4 0nm ,以同一浓度的DNA多次扫描组成自身标准 ,并考察了此浓度的DNA溶液在亚硝酸钠作用下的光谱变化。结果 小牛胸腺DNA与亚硝酸钠作用后 ,其差谱值在 2 0 0~ 3 4 0nm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大 ,且与亚硝酸钠浓度呈正相关 ,与近红外光谱的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褶合光谱法检测DNA突变过程简便快捷、成本低廉、灵敏度高 。 陆峰 张宁 曹永兵 吴玉田关键词:DNA突变 亚硝酸钠 褶合光谱法 药物毒性 褶合光谱法考察羟自由基清除剂对紫外照射致DNA变异的作用 被引量:2 2004年 采用褶合光谱法考察了紫外线UV A ,UV B ,UV C导致的DNA变异 ,并以褶合光谱差谱值的形式量化表达DNA细微突变的程度。DNA受UV A ,UV B ,UV C作用后 ,差谱值依次增大 ,表明变异程度增大 ;添加二甲亚砜、甘露醇等羟自由基清除剂以后 ,在UV A ,UV B ,UV C作用下 ,差谱值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呈现一定的抑制变异作用。尽管DNA的变异程度有所区别 ,但它们的差谱点分布区域相似 ,提示UV A ,UV B ,UV C导致的DNA变异类型可能相似 。 陆峰 肖杰 林培英 杨根金关键词:羟自由基清除剂 紫外线照射 褶合光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