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93061)

作品数:1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王墨瞿文军柯以铨罗衡山林劲芝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氧分压
  • 1篇伤患者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治疗
  • 1篇重型
  • 1篇重型颅脑
  • 1篇重型颅脑损伤
  • 1篇组织氧
  • 1篇组织氧分压
  • 1篇颅脑
  • 1篇颅脑损伤
  • 1篇颅脑损伤患者
  • 1篇脑损伤
  • 1篇脑损伤患者
  • 1篇脑组织
  • 1篇脑组织氧
  • 1篇脑组织氧分压
  • 1篇急性重型

机构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第二人...

作者

  • 1篇林劲芝
  • 1篇罗衡山
  • 1篇柯以铨
  • 1篇瞿文军
  • 1篇王墨

传媒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0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手术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意义及其脑组织氧分压变化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求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氧分压(PbtO2)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2例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均在全麻下急诊行血肿清除术和/或去骨瓣减压术),并且符合GCS≤8分,术前以及术后行PbtO2持续监测,同时行血电解质、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aO2)测定;分析PbtO2变化的临床意义。结果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组经过手术的干预,8、24、48、72h后PbtO2均明显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预后死亡组中,术后8、24、48hPbtO2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没有发生与插入监测电极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脑组织氧分压测定是一种安全、灵敏、可靠的局部脑组织氧监测方法,可反映出重型脑损伤后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情况,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持续脑组织氧分压监测可判断重型脑外伤患者预后。
林劲芝瞿文军柯以铨罗衡山王墨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脑组织氧分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