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科技计划项目(2006H14)

作品数:3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王新泉陈永辉刘汉龙丁磊吴跃东更多>>
相关机构:河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篇静载
  • 1篇道路工程
  • 1篇地基
  • 1篇地基处理
  • 1篇引孔
  • 1篇载荷试验
  • 1篇载力
  • 1篇软土
  • 1篇软土地基
  • 1篇软土地基处理
  • 1篇通车
  • 1篇突变理论
  • 1篇土地基
  • 1篇轻质土
  • 1篇屈曲
  • 1篇屈曲破坏
  • 1篇路堤
  • 1篇路堤沉降
  • 1篇路工
  • 1篇路基

机构

  • 3篇河海大学

作者

  • 2篇陈永辉
  • 2篇王新泉
  • 1篇刘汉龙
  • 1篇刘坚
  • 1篇吴跃东
  • 1篇丁磊

传媒

  • 1篇低温建筑技术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公路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公路软土地基处理中Y型沉管灌注桩异形特性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介绍了用AutoCAD求解Y型桩截面几何特性的方法,通过移轴及坐标变换证明了Y型桩截面任意1对形心轴均为其形心主轴,截面对任意1个形心主轴惯性矩相等。分析了Y型桩截面的4个独立变量(外接圆半径、模板弧度、开弧间距、夹角度数)对Y型桩的几何异形特性的影响,并根据周长等代与面积等代的原则对Y型桩、方桩和圆桩的几何特性进行了对比。理论分析结果表明:从增大桩侧表面积、减少混凝土用量的角度来看,Y型桩优于方桩,方桩优于圆桩。现场试验结果表明:Y型桩承载力随桩侧表面积的增加而增大,尽管反拱曲面存在摩阻不均匀发挥的特性,但未发现其异形摩阻弱化效应。
陈永辉王新泉
关键词:道路工程静载试验
基于尖点突变理论的基桩极限承载力判定及预测被引量:8
2008年
将尖点突变理论应用于基桩极限承载力判定及预测中,建立了基桩极限承载力判定及预测的尖点突变模型,提出了根据尖点突变理论进行基桩极限承载力判定及预测的4类判定方法,对判定方法的2种适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将4类判定方法与文献中的判定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判定思路Ⅳ可用于工况1情况下极限承载力的进一步判定.经静载荷试验数据验证,对基桩刺入破坏、屈曲破坏的极限承载力判定及预测,建立的尖点突变模型均有较好的适用性,可由判定思路Ⅱ在工况2的情况下,进行基桩极限承载力的预测估计.
王新泉陈永辉刘汉龙
关键词:尖点突变理论极限承载力静载荷试验屈曲破坏
轻质土在处置公路路堤沉降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在不封闭道路交通情况下,对路堤进行横向引孔并换填气泡混合轻质土来处治路堤沉降(简称FCB技术);该技术不仅保证道路交通正常通行,避免每天因封闭道路施工而产生的百万计的经济损失;而且减轻了路堤的永久载荷,使地基土超固结比增大,有效地减少路堤的工后剩余沉降。介绍该技术的设计原理,同时以浙江申嘉湖高速公路试验段为依托,简单介绍了施工工艺流程,试验段处治后工后剩余沉降有较大幅减小趋势,工后剩余沉降减小约70%。
吴跃东丁磊陆钊刘坚
关键词:路基工程沉降病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