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CSTC2004BB5117)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作者:李勇李显王启明童熹季平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多糖
  • 1篇脂多糖
  • 1篇树突
  • 1篇树突细胞
  • 1篇细胞
  • 1篇细胞成熟
  • 1篇细胞骨架
  • 1篇小鼠

机构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1篇童熹
  • 1篇王启明
  • 1篇李代庆
  • 1篇李显
  • 1篇季平
  • 1篇李勇

传媒

  • 1篇国际口腔医学...

年份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小鼠树突细胞成熟前后的形态及其微丝蛋白的适应性改变
2010年
目的研究树突细胞(DC)成熟前后的形态及其微丝蛋白的适应性变化。方法经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4诱导小鼠骨髓单核细胞为未成熟树突细胞,培养至第6天时,用脂多糖(LPS)诱导成熟树突细胞(mDC),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前后对比分析细胞在成熟前后的表面突起和内部微丝蛋白的变化。结果 mDC高表达CD11c、MHC-Ⅱ和CD86。成熟前的DC体积较小,随着细胞的成熟,直径逐渐增大。成熟过程中,DC表面突起逐渐增多、变粗且变长,呈怒张状,在第7天达到高峰,以后突起逐渐松弛变软,最后又回复至短细、稀疏状态。微丝蛋白主要集中于细胞膜和触突上,其平均荧光强度在LPS刺激24h后最高,48h后明显降低;细胞内F-肌动蛋白在成熟过程中逐渐减低,LPS刺激16h后达高峰,以后细胞内又重新出现F-肌动蛋白的表达,且与细胞膜、突起间基本均匀一致。结论树突细胞体积增大,突起增多增长,密度加大,旨在尽可能地增大细胞的表面积,最大限度地发挥DC提取、抗原呈递的功能;细胞核增大,暗示细胞核在抗原的处理、加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李代庆李勇季平童熹李显王启明
关键词:树突细胞脂多糖细胞骨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