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SWU110065)

作品数:16 被引量:89H指数:6
相关作者:吴忠兴施军琼董聪聪杨燕君张红波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光合作用
  • 4篇微囊藻
  • 3篇叶绿
  • 3篇叶绿素
  • 3篇叶绿素荧光
  • 3篇生理响应
  • 3篇水华
  • 3篇铜绿微囊藻
  • 2篇氧化酶
  • 2篇生理特性
  • 2篇溪河
  • 2篇抗氧化
  • 2篇抗氧化酶
  • 2篇蓝藻
  • 2篇蓝藻水华
  • 2篇化感
  • 2篇功能群
  • 2篇硅藻
  • 2篇
  • 1篇淡水

机构

  • 16篇西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作者

  • 16篇吴忠兴
  • 13篇施军琼
  • 8篇董聪聪
  • 7篇杨燕君
  • 6篇张红波
  • 4篇向蓉
  • 3篇白芳
  • 2篇刘黎
  • 2篇宋立荣
  • 2篇刘瑞
  • 1篇马剑敏
  • 1篇李仁辉
  • 1篇岳红
  • 1篇曾波
  • 1篇马帅
  • 1篇徐沙
  • 1篇李巧玉
  • 1篇张洪波
  • 1篇付小丽
  • 1篇张红波

传媒

  • 11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湖泊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棕鞭藻及其培养滤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为探究藻类之间的可能存在的信息传递,研究了棕鞭藻(Ochromonas sp.)及其培养滤液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 3种不同接种比例(1﹕4、1﹕1和4﹕1)的棕鞭藻与微囊藻共培养下,微囊藻细胞密度到第4天均下降到最低值,而棕囊藻细胞密度则显著增加。同时,棕鞭藻培养滤液能够抑制微囊藻的生长、导致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此外,棕鞭藻培养滤液也能促进微囊藻胞外多糖(EPS)含量显著增加。这表明棕鞭藻不仅能吞噬微囊藻,而且可能释放某些化感物质抑制微囊藻生长及生理参数。这暗示了棕鞭藻可作为潜在的藻类水华控制生物,抑制早期藻类大量增殖。
施军琼杨燕君董聪聪张红波吴忠兴
关键词:微囊藻培养滤液化感作用生理特性
4-壬基酚对拟柱胞藻生长、抗氧化酶和光合作用的影响及机理被引量:3
2018年
为探究4-壬基酚对入侵水华蓝藻拟柱胞藻的影响,对不同浓度(0.00、0.05、0.10、0.50、1.00、2.00 mg·L^(-1)) 4-壬基酚处理96 h后的拟柱胞藻叶绿素a、抗氧化酶和光合作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4-壬基酚对拟柱胞藻96 h半数效应浓度(96 h-EC_(50))为0.457 mg·L^(-1)。高浓度处理(>0.50 mg·L^(-1))时,拟柱胞藻叶绿素a含量、最大光合效率(F_v/F_m)、光合效率(α)、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 TRmax)、半饱和光强(Ik)、RC/Cs0、ET0/RC、ΦP0、ΦE0、ψ0和Sm/t(F_m)均显著下降被显著抑制,而光合系统Ⅱ中ABS/RC、DI0/RC和TR0/RC均显著增加,同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随着浓度增加明显上升。而低浓度处理下(<0.10 mg·L^(-1)),拟柱胞藻的叶绿素a含量、光合效率、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和半饱和光强增加。这些结果表明高浓度4-壬基酚处理下,拟柱胞藻的叶绿素合成受阻,光合色素减少,光合反应中心结构受损,Q-A大量累积,光合效率下降,抑制藻细胞的光合作用,导致了拟柱胞藻生长受到阻碍,而低浓度壬基酚处理下,则可能表现出低剂量毒物兴奋效应。
喻燚李巧玉董聪聪张红波向蓉施军琼吴忠兴
关键词:4-壬基酚叶绿素A抗氧化酶光合作用
群体和单细胞微囊藻对短期高光胁迫的生理响应被引量:6
2017年
为了探讨不同形态的微囊藻(Microcystis)对光的耐受能力及其应对机制,研究比较了短期高光强条件下群体微囊藻和单细胞微囊藻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在高光强胁迫下,群体和单细胞微囊藻的叶绿素含量、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_(max))均降低,但与单细胞微囊藻相比,群体微囊藻的下降幅度较小;在高光强胁迫下,群体微囊藻的过氧化氢酶(CAT)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均显著增加,而单细胞微囊藻只有CAT活性增加;在短期高光胁迫下,群体微囊藻的死亡率没有显著变化。这些结果表明群体微囊藻比单细胞微囊藻能耐受更高的光强,也暗示了群体微囊藻在野外高光强条件下更具竞争优势。
徐沙杨燕君许金铸施军琼宋立荣吴忠兴
关键词:光强生理响应蓝藻水华
群体和单细胞微囊藻对短期温度变化的生理响应被引量:2
2017年
为了探索短期温度变化对群体微囊藻和单细胞微囊藻的影响,在室内受控模拟条件下研究了在10℃、25℃和35℃三个温度梯度下,群体和单细胞微囊藻对短期温度变化的生理响应。研究表明:与对照组25℃相比,在10℃培养下,微囊藻叶绿素浓度显著降低,SOD活性和死亡率均显著增加。与群体微囊藻相比,在10℃下单细胞微囊藻叶绿素浓度显著下降,F_v/F_m下降,SOD活性显著增加。在35℃培养下,单细胞微囊藻叶绿素浓度上升,死亡率和SOD活性增加,而群体微囊藻则呈现出叶绿素浓度和死亡率降低,CAT活性增加。结果表明短期的温度变化影响了群体和单细胞微囊藻生理机制,与单细胞微囊藻相比,群体更能适应短期的温度胁迫,导致其更具优势。
付小丽向蓉董聪聪张红波施军琼吴忠兴
关键词:温度生理响应蓝藻水华
微囊藻生长及光合系统Ⅱ对重金属镉的响应被引量:11
2015年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及采矿业的迅速发展,重金属对水体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镉是生物有机体的非必需元素,在环境中以自由离子和配合物的形式存在,且易被浮游生物吸收。被吸收后的镉一部分随着浮游生物的死亡而进入沉积物,另一部分则随着食物链进行传递,最后被人体吸收,从而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因此被认为是最典型的一种重金属污染物。研究表明镉能够抑制植物的生长,破坏叶绿素的合成,损害放氧复合体(OEC)锰稳定蛋白(MSP)的结构,或取代放氧复合体中的Ca2+和叶绿素a的Mg2+等。
冉小飞刘瑞白芳施军琼吴忠兴
关键词:微囊藻荧光参数
N-苯基-2-萘胺对拟柱胞藻生长、抗氧化酶及光合系统Ⅱ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为探究化感物质对入侵水华蓝藻-拟柱胞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的影响,研究对不同浓度(0、0.05、0.10、0.50、1.00和2.00 mg/L)N-苯基-2-萘胺处理下拟柱胞藻的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及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藻叶绿素a含量随N-苯基-2-萘胺浓度升高而显著降低,浓度大于0.50 mg/L时,拟柱胞藻叶绿素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72h,N-苯基-2-萘胺对拟柱胞藻的EC50为1.02 mg/L。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表明,浓度小于0.50 mg/L时,拟柱胞藻的最大光化学效率(φP0)、单位面积上有活性的反应中心(RC/CS0)、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性能指数(PIABS)及以单位面积为基础的性能指数(PICS)均显著高于对照,而反映2ms时有活性的反应中心的开放程度的ψ0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当N-苯基-2-萘胺浓度大于0.50 mg/L时,以上参数均呈现相反趋势。这表明低浓度N-苯基-2-萘胺能提高拟柱胞藻的光合效率,而在高浓度时,拟柱胞藻PSⅡ有活性的反应中心减少,电子传递受到阻碍,光合效率下降。与对照相比,在浓度高于0.50 mg/L条件下,拟柱胞藻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显著增加,表明拟柱胞藻能产生大量的抗氧化酶来减少N-苯基-2-萘胺的损伤。这些结果表明N-苯基-2-萘胺可能通过抑制PSⅡ的电子传递和减少其有活性的反应中心来影响拟柱胞藻的生长,也暗示了N-苯基-2-萘胺能作为潜在的抑藻物质来控制拟柱胞藻水华。
刘瑞白芳冉小飞杨燕君杨宋琪施军琼吴忠兴
关键词:光合作用抗氧化体系化感物质
三峡库区支流底栖硅藻功能群特征及其驱动因子分析--以汝溪河为例被引量:9
2017年
以三峡库区重要支流汝溪河为研究区域,分析汝溪河中底栖硅藻功能群季节演替特征,并探讨影响其季节演替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3个水情期(平水期、枯水期及丰水期)共鉴定出底栖硅藻168种,隶属8科27属,共划分为B、C、D、L_O、MP、P、X3和T_B8个功能群,其中MP在3个水情期中均占主导地位.通过冗余分析(RDA)发现,汝溪河中底栖硅藻功能群季节演替的主要驱动环境因子为亚硝酸盐浓度、电导率、溶解性磷酸盐浓度、高锰酸钾指数和温度.
李巧玉刘瑞向蓉喻燚董聪聪张红波施军琼吴忠兴
关键词:底栖硅藻功能群季节演替三峡库区
中国淡水水体常见束丝藻种类的形态及生理特性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束丝藻(Aphanizomenon Morr.ex Born.et Flah)是我国水华蓝藻的重要种类,由其产生的束丝藻水华已经引起了许多的环境问题。水华束丝藻、柔细束丝藻和依沙束丝藻是我国淡水水体常见的三种束丝藻种类,然而,国内外对它们的生理学研究却相对较少。基此,文章对水华束丝藻、柔细束丝藻和依沙束丝藻的形态特性、色素含量、生长及光合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丝状体的营养细胞、异形胞和厚壁孢子的长宽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揭示了厚壁孢子的长宽比可作为三种束丝藻分类的一个参数;同时,种间的差异性也体现在三种束丝藻的生理特性上,相比水华束丝藻和依沙束丝藻,柔细束丝藻的藻蓝素含量较高,而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含量、最大光合作用(Pm)、表观光合作用效率(α)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max)显著偏低。此外,水华束丝藻和依沙束丝藻生理特性基本一致,表明了形态不同的三种束丝藻在生理上可被分为两种类型,暗示了依沙束丝藻可能具有像水华束丝藻一样形成水华的生理潜能且由于它的产毒性所以应该倍加关注。
吴忠兴曾波李仁辉宋立荣
关键词:色素光合作用生理特性
水华束丝藻对磷的生理响应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束丝藻(Aphanizomenon Morr.ex Born.et Flah.)是我国淡水水体常见的水华蓝藻之一,由其引发的水华已产生了严重的环境及生态安全问题。然而,目前对束丝藻的研究仍相对较少。为了揭示环境因子对束丝藻的影响,研究从淡水水体限制因子?磷入手,探讨其对束丝藻的生理生态效应,研究了不同磷浓度(0.00、0.02、0.05、0.50、1.00 mg/L)对水华束丝藻的生长、光合作用及碱性磷酸酶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华束丝藻在磷浓度低于0.50 mg/L条件下,其比生长速率(μ)、最大光合反应(Pm)、饱和光强(Ik)、PSⅡ光化学效率(Fv/Fm)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max)均下降,而暗呼吸(Rd)显著增加,这表明培养基磷浓度低于0.50 mg/L时,水华束丝藻产生磷营养胁迫,导致其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呼吸作用增强,进而抑制其生长。为了应对这种胁迫,束丝藻显著增加了其碱性磷酸酶活性(APA),APA的增加,使得水华束丝藻能够分解有机形态磷物质转化为其可利用无机磷来缓解磷胁迫。当磷浓度高于0.50 mg/L时,水华束丝藻各种参数并没显著性差异,表明磷浓度高于0.50 mg/L能够保证水华束丝藻的正常生理特征。这些结果揭示了在低磷条件下,水华束丝藻能通过调节光合作用和APA等生理响应,使其保持生存和竞争优势。
施军琼吴忠兴马剑敏马帅
关键词:水华束丝藻光合作用碱性磷酸酶生理响应
汝溪河浮游硅藻功能群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0
2017年
基于不同水文期特点,分别在平水期(2014年4月)、丰水期(2014年7月)、枯水期(2014年12月)对三峡库区支流汝溪河的浮游硅藻及理化参数进行采样监测,应用功能群分类和数理统计分析等手段,探讨汝溪河不同水文期浮游硅藻功能群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3个水文期,汝溪河共发现浮游硅藻功能群10个,分别为A、B、C、D、L_o、MP、P、T_B、X3、S1类群,其中种类最多的功能群是MP类群,数量最多的是D类群.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平水期功能类群密度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为总氮(TN);与丰水期功能群密度显著相关的环境因子为透明度(SD);浊度(Tur)、碱度和pH以及电导率则是影响枯水期功能群密度的主要环境因子.RDA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汝溪河浮游硅藻功能群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子含水温(WT)、电导率(Spc)、氧化还原电位(ORP)、溶解氧(DO)、硝态氮(NO_3^--N)等.因此,功能群能较好反映汝溪河的生境特点,而氮营养元素对汝溪河浮游植物功能群变化及水质的影响应引起关注.
向蓉李巧玉喻燚张洪波董聪聪施军琼吴忠兴
关键词:浮游硅藻功能群环境因子三峡水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