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科研启动基金(SWNUB2004019)
- 作品数:5 被引量:37H指数:4
- 相关作者:王权红李菲菲何敏黄鹤钟俊更多>>
-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广东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 学习、频率和结构方式对汉字知觉干扰效应的影响被引量:17
- 2007年
- 知觉干扰存效应是指之前更模糊的刺激的呈现对之后同一模糊刺激的识别的抑制。实验一考察了学习和频率、实验二考察了学习和结构方式对汉字知觉干扰存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汉字与图片一样,不存在材料有限现象,在学习和不学习条件下,汉字识别中均存在知觉干扰效应;2.学习以及频率和结构方式对汉字知觉干扰效应的影响也不显著;3.频率、学习和结构方式对汉字识别的影响显著。这些结果似乎表明当激活超过一定的水平时,和汉字激活水平有关的因素对知觉干扰效应不再起作用。失匹配假说可更好的解释激活水平的作用以及材料有限现象。
- 李菲菲王权红
- 关键词:汉字识别知觉干扰效应
- 记忆的知觉干扰效应研究概述被引量:6
- 2008年
- 知觉干扰效应是指在识记阶段快速呈现一个单词,紧接着给予一个倒行掩蔽的刺激,在随后的记忆测验中被试表现出对单词的记忆增强的一种现象。知觉干扰效应的影响因素分为测验方式、实验设计方式、实验材料的属性和其他影响因素四个方面。理论解释主要有六种:精细加工假说、时空背景假说、任务要求假说、补偿加工假说、选择性复述假说以及项目特异关联假说。最后,文章从研究领域和实验材料的拓展以及主观因素的影响展望了该研究领域。
- 汪媛媛王权红李辉
- 关键词:知觉干扰效应记忆
- 视觉中文词汇识别的整体优先效应和词内核证原则:来自ERPs的证据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以视觉的汉语真假双字词为材料,用词汇判断任务考察词汇加工过程与表征的关系。方法:记录了16名被试者的行为数据和ERPs数据。结果:①真词的反应时间显著短于假词。②真词和假词均诱发了明显的N1、P2、N2、P3、N400、P600成分。③假词的N2波幅显著大于真词;假词的P3波幅、潜伏期显著小于真词。④假词的N400波幅显著小于真词,假词减真词的差异波波幅表现出显著的半球效应,左半球大于右半球。⑤假词的P600潜伏期显著长于真词。结论:N2、P3成分分别反映了词汇认知加工早期对心理表征的匹配和评价、注意的分配;N400、P600成分分别反映了词汇认知加工晚期词素之间的语义冲突和词素之间语义、句法等关系的整合。研究结果证明了中文双字词识别的整体优先效应和词内核证原则,支持了词汇后加工的观点,为假词反应时长于真词提供了电生理证据。
- 黄鹤王权红梁珊珊罗俊龙钟俊
- 关键词:心理表征N2P600
- 图片与英文单词的激活水平对知觉干扰效应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探讨英文单词和图片在刺激大小相近的情况下激活水平的差异及其知觉干扰效应。方法使用8个模糊水平下的图片和简易单词作为实验材料,采用命名作业。结果总体上图片的命名成绩高于单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4,P<0.01);不同模糊水平的命名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 533.5,P<0.01);在材料模糊水平1-7的条件下,图片的命名成绩高于单词(P<0.05或P<0.01);在材料模糊水平2、3、4的条件下,实验材料与模糊程度交互作用显著(F=9.7,P<0.01)。结论图片的激活水平高于单词的激活水平;模糊条件下,单词知觉干扰效应大于图片。
- 周畅王权红
- 关键词:单词图片知觉干扰效应
- 图片和汉字的激活水平及知觉干扰效应的比较被引量:16
- 2007年
- 研究使用8个残缺水平下的图片及其中文名(汉字双字词)为实验材料,试图比较图片与汉字双字词识别激活水平的差异,接着比较二者产生知觉干扰效应的条件,并把二者产生知觉干扰的条件与英文单词产生知觉干扰的条件进行比较。实验一结果发现,在材料较清晰的条件下,汉字双字词的命名成绩高于图片,表明汉字双字词的激活水平不比图片低,但在材料很残缺的条件下,汉字双字词的命名成绩低于图片。实验二发现双字词和图片在没有事先学习情况下都产生知觉干扰效应,已有研究表明单个汉字无需事先学习也可以产生干扰效应,而英文单词需要事先学习。因此,图片和汉字的干扰效应与英文单词的差别跟图片、汉字的激活水平比英文单词高有关。
- 王权红李菲菲何敏
- 关键词:知觉干扰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