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2BZX064)
-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 相关作者:王哲平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更多>>
- 豪华落尽现真淳——论“道”在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中的审美映现被引量:2
- 2006年
- 中国艺术以体“道”为鹄的,超越广阔的艺术时空,充分展示“道”的无穷魅力,乃是中国古代艺术家自愿承担的历史使命。魏晋人对中国美学与中国文学的独特贡献,是其审美意识的觉醒和对“江山登临之美,泉石赏玩之胜”的真正发现。他们眼中的山水田园之所以美,正在于它顺从朝夕晦明的变化而运转斡旋,一如“道”自然而然;山水田园是人们悟“道”的中介,是人们遗弃尘累物欲,进而实现与“道”合一的桥梁。唐代的山水诗脱离了对形似的追求,而致力于达到神似,讲究“思与境偕”,突出地表现为对言外之韵的追求。显然,“道”的玄远幽深给唐代山水诗人的创作倾向以深刻的启示。
- 王哲平
- 关键词:美学范畴山水田园诗审美
- 试论中国古典美学范畴“道”的内涵层次被引量:2
- 2003年
- “道”由于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学派之间 ,其具体内涵和外延的不确定性 ,因此 ,在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中 ,它的内涵层次最为繁复多样。本文尝试性地梳理出“道”作为一种审美理想、作为一种人生境界及其认识论内涵三个层次 ,以期彰显“道”之全貌 ,昭示中国美学的独特精神。
- 王哲平
- 关键词:美学范畴人生境界直觉思维
- 论道家、儒家的人生境界之“道”被引量:5
- 2005年
- “道”的人生境界,其本质特征在于心灵状态的自由无羁,这在老庄是物我两忘、逍遥自适,在儒家是平和愉悦、从容中道。即道家以摆脱外在桎梏、回归人的自然本性为超越,儒家以完美自身德性、体认无所不在的天理为超越。两者的价值观念不同,但超越的目的都在于认识人的本体的存在、追求一种人之为人的精神。正是道家的境界之道和儒家的伦理之道,构成了中国人进退自如、和谐理想的自足自恰的人生之道。
- 王哲平
- 关键词:道家儒家人生境界
- 万古风流点画中——论“道”在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审美映现被引量:1
- 2005年
- “道”是艺术作品的生命之本。中国艺术以体“道”为鹄的。超越广阔的艺术时空,充分展示“道”的无穷魅力,乃是中国古代艺术家自愿承担的历史使命。中国书法艺术之所以风靡百代而不衰,其奥秘在于它最擅长对非质实而虚灵的“道”的摹仿,以浓淡枯实、周流运转的点画线条形成“囊括万殊,裁成一相”的抽象美。它既追求“笔补造化天无功”的形式美,又寄寓各个时代的生命情调和文化精神,让点画生情,形外有意,创造出种种风流韵致。
- 王哲平
- 关键词:书法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