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医院科技创新基金(XJCX03M005)
-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1
- 相关作者:李丹王军马兴颜永年徐新智更多>>
-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清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西京医院科技创新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鼠胚胎干细胞-聚酯复合物在体多分化特性的初步实验观察
- 2005年
- 目的初步探讨胚胎干细胞聚酯复合物在体多分化特性。方法取BALBc孕鼠3.5d的囊胚,制备内细胞团(ICM)细胞用鼠胚成纤维细胞(MEF)饲养层及条件培养液培养,挑选胚胎干细胞(ES)集落并扩增传代。应用先进快速成形技术(RP)制备聚乳酸聚羟乙酸(PLGA)人工聚酯载体,扫描电镜(SEM)观察其超微结构,并对3mm×3mm×3mm大小的粒度均匀的颗粒型聚酯载体进行Ⅰ型胶原表面修饰。取10只裸鼠,于裸鼠体部左侧皮下植入2粒Ⅰ型胶原表面修饰的颗粒型PLGA聚酯载体并同时复合ES细胞(1×107个)作为实验侧;于裸鼠体部右侧对应部位皮下仅植入2粒Ⅰ型胶原表面修饰的颗粒型PLGA聚酯载体作为对照侧,术后30d取材组织学染色对比观察。结果制备和筛选出生长旺盛、传代稳定的ES细胞。先进RP制备的PLGA聚酯载体具有规则的空间网状支架结构、相互贯通的孔隙及材料表面微孔特征。组织学发现,实验侧植入体内30d,能形成包含各胚层细胞成份的“畸胎瘤”样组织,并可观察到较为典型的软骨细胞、软骨基质以及新生骨,且在多分化新生组织形成的同时载体材料逐渐降解;对照侧术后30d未见多分化新生组织形成,并仍有相对较多的聚酯载体有待降解。实验侧的多分化新生组织形成能力、生物相容性以及聚酯载体的生物可降解性均明显优于对照侧(P<0.01)。结论先进RP技术结合载体材料表面修饰的新工艺,对ES细胞全能分化特性无明显不利影响,将有望适用于以ES细胞为种子细胞的骨、软骨组织工程构建。
- 马兴胡蕴玉颜永年熊卓王哲吕荣王军徐新智李丹
-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聚酯复合物分化
- 仿生活性人工软骨的体外构建及其异位成软骨分化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06年
- 应用先进快速成形技术(RP)制备32枚粒度均匀(尺寸均为4mm×4mm×4mm)的聚乳酸-聚羟乙酸(PLGA)人工载体,该载体经Ⅰ型胶原表面修饰后均分为A、B两组。A组载体复合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rAAV—hBMP-2)的兔骨髓基质细胞(MSCs,2×10^4个细胞/枚);B组每枚载体复合等量、同代次、未基因转染MSCs。体外培养第5d,从两组各取12枚细胞-载体复合物植入裸鼠皮下,术后30d取材观察。结果发现rAAV-hBMP-2转染的MSCs成功表达目的基因。RP制备的PLGA载体具有良好的空间结构,大孔及材料表面微孔孔径分别为300μm和3~5μm。体外培养3~5d,两组载体均复合生长着大量种子细胞。皮下埋植30d,A组植人物形成较为典型的软骨细胞及基质,Ⅱ型胶原蛋白表达阳性;同期B组植人物无软骨组织形成。A组聚酯材料面积百分率显著低于B组(P〈0.01)。结果表明RP结合载体材料表面修饰,能制备出兼具理想孔隙结构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组织工程支架载体,该载体高效复合rAAV—hBMP-2转染的MSCs为组织工程软骨构建创造有利条件。
- 马兴胡蕴玉颜永年熊卓吕荣王军徐新智李丹
-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