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4-0152)

作品数:9 被引量:40H指数:4
相关作者:李凡卓班建武杨启华蔡辰梅张宁娟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教育
  • 3篇道德
  • 3篇素养教育
  • 3篇媒介
  • 3篇媒介素养
  • 3篇媒介素养教育
  • 2篇道德教育
  • 2篇德教
  • 2篇少年
  • 2篇青少年
  • 1篇道德领导
  • 1篇德育
  • 1篇德育活动
  • 1篇学校道德
  • 1篇学校道德教育
  • 1篇学校德育
  • 1篇学校德育活动
  • 1篇意向性
  • 1篇游戏
  • 1篇游戏精神

机构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央教育科学...

作者

  • 4篇李凡卓
  • 4篇班建武
  • 1篇张宁娟
  • 1篇蔡辰梅
  • 1篇杨启华

传媒

  • 1篇教育科学
  • 1篇教育理论与实...
  • 1篇外国中小学教...
  • 1篇中国德育
  • 1篇教育科学研究
  • 1篇复旦教育论坛
  • 1篇新德育.思想...
  • 1篇教育学术月刊

年份

  • 2篇2009
  • 6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试论学生消极自由观的培养
2007年
消极自由有别于积极自由的核心在于,它具有确保个人享有不受外力侵犯而免于奴役地位的防御性功能。这对于市民社会中现代政治文明的发展和个人幸福的实现意义重大。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学生消极自由遭遇贬损而积极自由过度张扬的现实。学校教育必须从消极自由的路向出发,使其制度建设和职能运转符合权利本位原则、普遍主义原则以及程序正义原则,通过学生消极自由观的形塑以涵养其公民品性。
班建武
关键词:消极自由
论阅听人假设与西方媒介素养教育范式的变迁被引量:3
2009年
本文以阅听人为线索对西方媒介素养教育的六种经典范式做了一番考察,发现这些教育范式的变迁与其对阅听的认识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总体而言,阅听人在西方媒介素养教育的变迁中经历了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由群体到个人的嬗变过程。正确认识阅听人假设的变化对建立适合我国本土情况的媒介素养教育范式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李凡卓班建武
关键词:媒介素养教育范式
论学校道德教育中的制度灌输——制度伦理学的视角被引量:1
2007年
制度灌输作为学校道德教育中的一种现实形态,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作用机制,其在道德教育中的独特作用使其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同时,制度灌输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而且,由于现实中制度本身存在的伦理缺陷以及制度的泛化和异化,使得制度灌输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蔡辰梅
关键词:道德教育制度伦理
媒介世界中的青少年偶像崇拜及教育策略被引量:10
2007年
媒介素养教育对于媒介时代的青少年偶像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功能上讲,它有利于增强学校偶像教育的针对性,破除青少年对偶像非理性的迷狂。在教育策略上,媒介素养教育认识、分析、反思和行动的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偶像教育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李凡卓班建武
关键词:媒介世界青少年偶像崇拜媒介素养教育
班主任工作的“加减法”
2007年
从发生学和目的论角度看,班主任扮演的众多角色,其实质是管理者和德育工作者。考察学校工作现状发现,班主任作为管理者和德育工作者的角色扮演并不到位,存在许多问题。改善班主任工作现状,要求班主任必须在工作中做好"加减法"。
张宁娟
关键词:班主任社会角色道德领导意向性
消费社会中青少年认同危机及出路被引量:11
2007年
消费社会的生活景观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认同危机。在个人认同方面,符号消势的享受性、多变性、想象性、无休止性造成了青少年认同的感官化、片断化、虚幻化和焦虑化,在社会认同方面,符号消费的开放性和国际性削弱了青少年的阶层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在消费社会中,解决青少年认同危机的出路在于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价值自觉能力,使他们能够分辨需要与欲望、真实与幻想的不同,能够对人生进行自我赋值。在这方面,学校德育可以借鉴西方国家一些德育模式的有益经验。
班建武李凡卓
关键词:消费社会身份认同
追寻学校德育活动的游戏精神被引量:9
2009年
学校德育活动实效性低下的问题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当前学校德育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德育活动是教师的意愿与设计;德育活动的内容来自成人视阈,是空洞的、抽离的;德育活动的形式是制度化的;德育活动的发展与享乐的追求没有统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德育活动中注入游戏精神,即一种自成目的的精神,一种积极开放的精神,一种自由想象和大胆创造的精神,一种平等的精神,一种过程就是结果的非功利精神,一种不断自我生成、自我更新的精神,一种不断创生的精神。而其中,最核心的精神是自由的精神。就实践而言,德育活动应成为学生自主与自愿的活动;德育活动的内容应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德育活动的形式应具有生成性与开放性;德育活动的发展与享乐的追求应统一。归根结底,改进德育活动在于以自由之精神培养自由之个体。
杨启华
关键词:学校德育活动道德教育游戏精神
论媒介素养教育被引量:6
2007年
媒介素养教育是通过使阅听人掌握媒介文化知识,进而提升阅听人的媒介文化意识,最终形成阅听人正确合理的媒介文化行为的教育活动。它涵盖了对于阅听人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多个层面的教育和培养。培养阅听人的媒介文化意识是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环节,而使阅听人形成合理正确的媒介文化行为是媒介素养教育的最终目的。
李凡卓
关键词:媒介素养媒介文化媒介素养教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