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371016) 作品数:29 被引量:110 H指数:7 相关作者: 寇生中 丁雨田 许广济 胡勇 李春燕 更多>> 相关机构: 兰州理工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金属学及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理学 更多>>
熔体过热处理对Cu基块状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及块状非晶的DSC研究 被引量:6 2007年 在水冷铜坩埚中采用铜模吸铸法制备出直径为3.0mm的Cu50Zr42Al8合金圆棒,研究了熔体过热处理对铜模吸铸法制备块状非晶合金的影响,表明通过熔体过热处理可以提高块状非晶的形成能力,并且存在一个最佳的过热温度。采用DSC技术对铜基成分为Cu50Zr42Al8块状非晶合金进行变温晶化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该合金的热稳定性参数和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rg)均增大。 寇生中 高忙忙 李云飞 丁雨田 许广济关键词:非晶合金 过热时间对Cu_(36)Zr_(48)Al_8Ag_8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2011年 用电磁悬浮熔炼工艺在水冷铜坩埚中制备母合金,用铜模吸铸法在6.5kV电压真空条件下,分别保温2,4,6min制备出3个非晶试样,用差热分析仪(DSC)、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万能试验机、显微硬度计,研究过热时间对Cu36Zr48Al8Ag8块体金属玻璃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非晶组元和形成非晶时的冷却速率相同的条件下,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液态合金有结晶的趋向,合金的热稳定性降低,原子的排列也由致密向稀疏转变,原子之间的自由体积增大,其紧密化程度低,硬度降低。 寇生中 赵燕春 胡瑛 王仁军关键词:块体金属玻璃 晶化过程 自由体积 悬浮熔炼-铜模吸铸法制备Cu_(50)Zr_(42)Al_8块状金属玻璃 被引量:4 2006年 采用悬浮熔炼-铜模吸铸法制备了Cu基块状金属玻璃,对直径5.0 mm的Cu50Zr42Al8三元合金圆棒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合金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该合金圆棒的组织为明显的非晶相,玻璃转变温度Tg、晶化温度Tx的值分别为730 K与778 K,过冷液相区宽度ΔT值为48 K,临界冷却速度Rc为25.5 K/s,表明该合金具有较强的玻璃形成能力,悬浮熔炼-铜模吸铸法是一种适合于制备块状金属玻璃的方法. 寇生中 岳武 丁雨田 许广济关键词:悬浮熔炼 铜模吸铸法 Cu基块状非晶晶化过程的微区变形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10 2007年 在玻璃转变温度以下选择350、400、475及600 K进行1 h的等温退火,用纳米压痕仪、扫描电镜等研究Cu基块状非晶晶化过程的力学性能及变形。Cu基块状非晶在纳米压头作用下体现弹-塑性变形方式,载荷—位移曲线和压痕周边多重剪切带的特征证明了塑性变形的存在。350 K退火试样具有较大的压痕硬度HV和弹性模量E值及较小的塑性变形量dn值;400 K退火后,HV和E值显著减小,dn值明显增大;475 K退火后,有少量晶体相析出,但合金以非晶的特性为主,HV和E值继续减小,dn值继续增大;600 K退火后,晶体相进一步长大和析出,其固溶强化和弥散强化使合金的HV和E值有所增加,dn值略有减小。对塑性变形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 李春燕 寇生中 胡勇 丁雨田 许广济关键词:晶化 纳米压痕 力学性能 定向凝固法制备非晶基自生复合材料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008年 定向凝固技术可使材料凝固组织按特定方向排列,获得定向及单晶组织结构,大大改善材料的力学和物理性能。在大温度梯度的宽调频电磁成形定向凝固设备上,制备出了不同拉拔速度的合金试样,对其微观组织及显微硬度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温度梯度一定的情况下,随拉拔速度的增加,合金组织得到了细化,并由胞状晶向树枝晶再向颗粒弥散状分布组织演化,制备出了内生枝晶增强非晶基自生复合材料和微米晶相增强的非晶基自生复合材料。 寇生中 高忙忙 赵吉鹏 屠鹏 丁雨田关键词:定向凝固 非晶基复合材料 Cr、Ni对Cu50Zr42Al8非晶合金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008年 利用铜模吸铸法制备了直径为3mm的(Cu_(50)Zr_(42)Al_8)_(99)Cr1和(Cu_(50)Zr_(42)Al_8)_(99)Ni1大块非晶合金圆棒。在栓-盘摩擦试验机上对其非晶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作了测试。结果表明,添加微量Cr以后,其在低速下的摩擦性能得到了改善,并且提高了非晶合金发生严重磨损的滑动速度;添加微量Ni后,同样改善了非晶合金在较低速度时的摩擦磨损性能,但在高速时的性能改善不明显。 寇生中 赵文升 高忙忙 丁雨田关键词:大块非晶 Effect of minor Fe addition on glass forming abilit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Zr_(55)Al_(10)Ni_5Cu_(30) bulk metallic glass 被引量:2 2012年 A series of rod samples with diameter of 3 mm(Zr0.55Al0.10Ni0.05Cu0.30)100-xFex(x=0,1,2,3,4) were prepared by magnetic suspend melting and copper mold suction casting method.The effects of a small amount of Fe on glass forming ability(GFA)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Zr55Al10Ni5Cu30 bulk metallic glass(BMG)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dition of an appropriate amount(less than 3%,mole fraction) of Fe enhances GFA,as indicated by the increase in the reduced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Trg(=Tg/Tl) and the parameter γ(=Tx/(Tg+Tl)) with increasing Fe content,and GFA gets deteriorated by further Fe addition(4%).The addition of Fe also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compressive plasticity and increases the compressive fracture strength in these Zr-based BMGs.Compressive tests on BMG sample with 3 mm in diameter and 6 mm in length reveal work-hardening and a certain plastic strain in the alloy containing 2% Fe.The BMG composite containing 4% Fe also exhibits a high fracture strength along with significant plasticity. 刘广桥 寇生中 李春燕 赵燕春 索红莉预退火时间对Cu_(50)Zr_(42)Al_8玻璃转变及晶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2007年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DSC)分析方法,研究了预退火处理对Cu50Zr42Al8块状非晶合金的玻璃转变温度Tg、起始晶化温度Tx、以及玻璃转变过程中的比热容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Cu50Zr42Al8块状非晶合金在2—64h的预退火处理下,其焓弛豫峰的变化趋势与玻璃转变过程中的比热变化△Cp-g和玻璃转变温度Tg的变化一致。都是随预退火时间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而其起始晶化温度Ta随着预退火时间的延长而减小。基于有序原子团簇引起微观结构变化,利用结构弛豫理论讨论了预退火时间影响玻璃转变和晶化过程的机理。 胡勇 寇生中 丁雨田 许广济关键词:预退火 结构弛豫 玻璃转变 晶化 铸造温度对Zr_(53.9)Cu_(29.4)Ni_(4.9)Al_(9.8)Fe_2块体金属玻璃力学性能和组织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2012年 在水冷铜坩埚中采用铜模吸铸法以不同的铸造温度制备出直径3mm的Zr53.9Cu29.4Ni4.9Al9.8Fe2合金试样,研究了铸造温度对锆基块体金属玻璃力学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试样的非晶结构,存在一个临界铸造温度,低于此温度会有晶体相析出。在一定范围内提高铸造温度可以提高锆基块体金属玻璃的压缩断裂强度和轻微降低塑性。当铸造电压升高至9kV时,不但可以提高合金试样的压缩断裂强度,同时提高其塑性,其塑性达到2.62%。通过控制与自由体积和残余应力相关的铸造温度,可以调节锆基块体金属玻璃的力学性能。 刘广桥 寇生中 李春燕 赵燕春关键词:块体金属玻璃 铸造温度 力学性能 Cu_(50)Zr_(42)Al_8合金的铸态组织及硬度的研究 被引量:3 2007年 采用铜模吸铸法制备了Cu_(50)Zr_(42)Al_8的圆锥形块状非晶试样,利用X射线衍射(XRD)、金相显微镜(MeF3)、显微硬度计等分析手法表征材料的结构特点,观察试样的微观组织变化,测量试样的硬度。研究表明,冷却速率对Cu_(50)Zr_(42)Al_8合金的铸态组织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冷却速率的不同,圆锥形试样的显微组织由表面到中心依次形成了表面非晶区、非晶-晶体过渡区和中心晶体区。晶体的尺寸和体积分数由表面到中心逐渐增加,具有梯度变化的特征。冷却速率不同,试样的显微硬度也不同,在晶体区内,中心部位的硬度高;非晶区中,中心部位的硬度较高;而介于晶体-非晶体之间的过渡区,硬度却较低。 寇生中 金安侠 李春燕 许广济 丁雨田 扬颍卓关键词:显微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