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7JA790090)
-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 相关作者:胡浩焦若水齐飞俞军备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悉尼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基于时权和产权相结合的旅游房地产发展的新模式
- 2014年
- 旅游房地产是中国独有的词汇,与国外的分时度假和产权度假意思相近又有区别。在产权酒店的理念传入中国以后,旅游房地产这一概念开始在业界传播。分时度假实质是酒店特定时段使用权,产权酒店实质是产权所有权,时权和产权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是旅游房地产进一步发展的可行路径。
- 胡浩
- 关键词:旅游房地产分时度假产权酒店
- 城市社会空间的扩展:北京奥运会的城市社会学分析被引量:5
- 2008年
- 在当下的研究中,围绕经济、文化、体育诸角度的奥运会研究都未将城市本身作为研究的主体,研究认为,在后奥运时期,城市本身特别是城市社会空间应该逐步成为研究和实践关注的主要论题,北京应该取代奥运成为研究的主体,从城市本身出发,以全球化、国家治理和市民社会空间的优化多个层面的出发来思考奥运会对于北京城市形塑的历史效应,从深层次实现人文奥运的理念价值,扩大城市公共物品的阶层交流与共享,促动社会结构的优化,实现社会建设和谐的重要目标,从此种意义上讲,公共空间与社会空间必将成为后奥运时期的北京城市研究的主要方向。
- 焦若水胡浩
- 关键词:北京奥运会
- 奥运会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研究——以北京奥运会为例被引量:1
- 2012年
- 奥运会作为一种"超级事件"对城市的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但从城市本身的角度,奥运会更应当在城市空间发展上作出贡献。分析了奥运会对城市空间发展的作用机理,包括土地市场的供需、城市空间意象的形成、城市空间结构的耦合协同作用、奥运经济的衍生与挤出效应等,并在阐释北京奥运场馆建设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奥运会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
- 胡浩齐飞
- 关键词:奥运会城市空间发展
- 基于构建公共游憩空间的奥运场馆赛后利用研究——上海体育场实例分析及其借鉴被引量:4
- 2009年
- 本文以"奥运设施更重要的功用是奥运会后服务于公众的公共游憩空间"这个观点为主线,在对奥运会足球比赛场馆之一的上海体育馆在构建公共游憩空间中的经验教训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北京奥运场馆赛后利用要扩展广泛的休闲设施,构建公共游憩空间;充分利用场馆建筑本身,并在场馆内开展各种非体育活动;要有灵活的管理和运营体制。
- 胡浩
- 住宅消费外部性及其治理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住宅消费的满足程度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居住空间,还受到邻居行为、社区公共环境等影响。分析了住宅消费外部性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提出了治理住宅消费外部性的相关对策。
- 俞军备胡浩
- 关键词:住宅消费外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