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AHSK03-04D17)
- 作品数:4 被引量:32H指数:2
- 相关作者:张传开方敏余在海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解读“以人为本”被引量:4
- 2005年
- “以人为本”既是一种原则,又是一种价值取向,同时又是一种思维方式。其内涵包括“一切为了人”和“为了一切人”两个方面。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原则,是准确把握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
- 张传开
- 关键词: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
- 历史唯物主义存在论的确立
- 2005年
- 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变革决不仅仅局限与对黑格尔的理性形而上学做唯物主义的颠倒和改造,而是始终立足于社会历史现实,力图把为黑格尔所揭示的存在之历史性的维度从理性形而上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此原则性的高度上,《手稿》无疑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进程中的“决定性转变”。《手稿》在对人的生存论本质进行揭示的基础上,不仅回答了“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论断之间的逻辑关联,而且认识到历史本身的形成过程和历史在意识中的显现,本质上都归属于存在之历史或历史的现实运动,从而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存在论基础。
- 张传开余在海
- 关键词:存在论理性形而上学马克思哲学黑格尔历史唯物主义
- 论“以人为本”及其与人本主义的关系被引量:28
- 2005年
- “以人为本”既是一种原则 ,又是一种价值取向 ,同时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其内涵包括一切为了人和为了一切人两个方面 ,舍弃任何一个方面 ,都是对以人为本原则的违背。以人为本既与以神为本相对立 ,又与以物为本相区别 ,与以民为本也不尽相同。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其根本区别于 :前者的根基是社会实践 ,而后者的根基则是理性形而上学。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原则 ,既是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 ,更是准确把握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
- 张传开
- 关键词:人本主义社会实践根基以物为本违背
- 发展、改革与和谐
- 2005年
-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发展、改革与和谐社会建设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之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与基础,改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和机制,而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则是改革和发展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
- 张传开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