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12A182)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何宁董晓曼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转染
  • 2篇聚谷氨酸
  • 2篇聚乙烯亚胺
  • 2篇基因
  • 2篇基因转染
  • 2篇谷氨酸
  • 2篇非病毒基因载...
  • 2篇氨酸
  • 1篇蛋白
  • 1篇动力学
  • 1篇多臂
  • 1篇乙基
  • 1篇荧光
  • 1篇荧光蛋白
  • 1篇转染效率
  • 1篇唑啉
  • 1篇绿色荧光
  • 1篇绿色荧光蛋白
  • 1篇聚合动力学
  • 1篇聚乙二醇

机构

  • 3篇安徽中医药大...

作者

  • 3篇何宁
  • 2篇董晓曼

传媒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可降解非病毒基因载体PEG-b-(PG-g-PEI)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结合重组低分子量PEI和PEG结构修饰两种手段合成出新型可生物降解的非病毒基因载体聚乙二醇-b-(聚谷氨酸-g-聚乙烯亚胺)。方法用相对分子质量600的聚乙烯亚胺氨解嵌段聚合物PEG-b-PBLG,合成非病毒基因载体聚乙二醇-b-(聚谷氨酸-g-聚乙烯亚胺);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凝胶渗透色谱、激光粒度分析仪、zeta电位仪和凝胶电泳对载体及其与DNA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考察了载体的细胞毒性与转染效率。结果我们成功合成出窄分布的非病毒基因载体聚乙二醇-b-(聚谷氨酸-g-聚乙烯亚胺);凝胶电泳测定结果表明当N/P比大于5时载体能很好地包裹DNA;载体与DNA形成的复合物粒径为120 nm,zeta电位25 mV;通过MTT实验和体外质粒转染实验显示出载体在测量范围内具有极低的细胞毒性和很高的转染效率。结论聚合物聚乙二醇-b-(聚谷氨酸-g-聚乙烯亚胺)有望作为非病毒基因传递载体。
何宁孙贺春徐欢喜董晓曼邵张章
关键词:非病毒基因载体聚谷氨酸基因转染
多臂星形聚乙烯亚胺的设计合成及聚合动力学被引量:2
2014年
非病毒基因载体聚乙烯亚胺结构不可控,同时最优结构未知,因此文中采用Core-First的方法,以三氟甲磺酸酯作为引发剂,通过2-乙基-2-恶唑啉阳离子开环聚合合成了二臂、四臂、六臂和八臂星形聚乙烯亚胺。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凝胶渗透色谱仪对合成的星形聚合物的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进行了表征,并对2-乙基-2-恶唑啉的开环聚合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成得到了结构明确、窄分散的多臂星形聚乙烯亚胺,且该聚合反应符合活性聚合的特征。
何宁孙贺春董晓曼徐欢喜
关键词:非病毒基因载体聚乙烯亚胺聚合动力学
聚谷氨酸为骨架的梳状基因载体的合成及生物学性能评价被引量:1
2014年
以聚谷氨酸为骨架,用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胺解聚谷氨酸苄酯,得到聚谷氨酸-g-聚乙烯亚胺,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将聚乙二醇单甲醚偶联到聚谷氨酸-g-聚乙烯亚胺上,合成了梳状聚阳离子基因载体聚谷氨酸-g-(聚乙烯亚胺-b-聚乙二醇).利用核磁共振氢谱、激光粒度分析仪、Zeta电位仪和凝胶电泳对聚阳离子载体及其与质粒脱氧核糖核酸(pDNA)形成的复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噻唑蓝(MTT)细胞毒性测试、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EGFP-C1及荧光素酶质粒pGL3体外转染实验考察了载体的细胞毒性及基因转染效率.结果表明,当聚乙烯亚胺中N原子和DNA中P原子的摩尔比(N/P)大于5时,载体能很好地包裹DNA,载体与DNA形成的复合物粒径约为130 nm,Zeta电位约为28 mV;通过MTT实验和体外质粒转染实验显示出载体在测量范围内具有极低的细胞毒性和较高的转染效率.
何宁孙贺春徐欢喜邵张章
关键词:聚乙烯亚胺绿色荧光蛋白聚乙二醇聚谷氨酸基因转染效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