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760024)
-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 相关作者:黄文杰吴亚玲更多>>
- 相关机构:集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20世纪台湾客家采茶戏的发展与衍进被引量:1
- 2013年
- 客家采茶戏自清末传入台湾后,逐渐在台湾客家地区生根发芽,成为台湾众多戏曲剧种中风格独特的民间戏曲。随着1895年台湾割让于日本和1945年光复后国民党的入台统治,其政治和文化经历了百余年的曲折进程,客家采茶戏在台湾岛屿区域内与大陆的采茶戏并行发展。由于多剧种在其较小的岛屿空间内近距离的互相影响与高度融合,台湾采茶戏与大陆采茶戏有着相异的发展历程和状态,更多地融合了京剧、歌仔戏、四平戏等戏剧的演唱、表演、剧目、舞台、程式等因素,呈现出更具包容性和涵化力的特性。本文通过梳理台湾客家采茶戏在20世纪的曲折发展历程,探讨和分析在中华传统文明大语境下,台湾客家采茶戏在相异的政治经济环境中所经历的不同发展境遇。
- 黄文杰吴亚玲
- 关键词:政治经济环境
- 福建省大学生音乐教育状况调查及思考
- 2013年
- 音乐活动是当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他们的音乐素养将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起着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作用。通过对厦门地区4所高校1220份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探讨高等教育中学生音乐教育的现状,并提出科学合理地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改进现行的音乐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对高雅音乐的认知和经典音乐的热爱,从而达到高等教育实现以乐悦人、以乐育人的目的。
- 黄文杰
- 关键词:大学教育音乐教育教学改革
- 海峡两岸客家采茶戏源流与发展论析被引量:1
- 2013年
- 采茶戏源于大陆赣南地区,其初始形态为茶农演唱的茶歌,在其发展过程中,民间艺人将茶农的摘茶动作融进舞狮、舞龙、花灯和歌舞等形式,逐渐于明末清初形成独立的戏曲形式———三脚采茶戏。采茶戏主要流行于闽粤赣的客家地区,随着十六世纪以来大陆移民尤其是客家移民迁台,采茶戏于清朝同治年间流传到台湾。由于历史和政治原因,台湾的采茶戏在中华传统艺术极为集中的岛屿区域内吸收了众多源于大陆的戏曲元素的影响,博采众长,多源合流,曲折衍变,逐渐发展为当代演、表、唱俱佳又独具客家风格的民间戏剧形式。
- 黄文杰
- 关键词:明末清初两岸
- 国家认同视角下的海峡两岸客家音乐交流——从《土楼回响》在海内外的巡演说起被引量:2
- 2017年
- 21世纪以来,以客家为题材的音乐创作悄然兴起,其中大型交响诗《土楼回响》,十余年来在海内外12个国家和地区及海峡两岸60多个城市上演了60余场次,100多场次片段,成为客家题材音乐在海内外影响力最大的作品。《土楼回响》的成功创作和巡演表明,客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强大而又广泛的影响力,也说明了音乐文化的融合、交流和传播在族群认同、文化认同乃至国家认同中起着重要而又特殊的"黏合剂""催化剂"的作用,艺术界应当关注以先进的音乐文化推动全世界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国家认同的发展。
- 黄文杰
- 关键词:国家认同交响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