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J0507)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王颖张晨星赵莉邵康沈浩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系统性红斑
  • 2篇系统性红斑狼...
  • 2篇系统性红斑狼...
  • 2篇狼疮
  • 2篇红斑
  • 2篇红斑狼疮
  • 2篇红斑狼疮患者
  • 2篇B细胞
  • 1篇受体
  • 1篇受体-1
  • 1篇受体配体
  • 1篇外周血NK细...
  • 1篇细胞活化
  • 1篇结核
  • 1篇结核病
  • 1篇结核病患者
  • 1篇活动期

机构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4篇王颖
  • 3篇张晨星
  • 2篇沈浩
  • 2篇邵康
  • 2篇赵莉
  • 1篇王树军
  • 1篇刘芝翠
  • 1篇潘萌
  • 1篇程齐俭
  • 1篇季萍
  • 1篇肖洋炯
  • 1篇王慧宇
  • 1篇张美玉
  • 1篇张勇

传媒

  • 4篇现代免疫学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ICOS/ICOSL、OX40/OX40L及CD40/CD40L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6年
本研究旨在检测SLE患者外周CD4+T细胞表面ICOS、OX40、CD40L及B细胞表面ICOSL、OX40L、CD40分子的表达情况,并探索其临床意义。采用流式细胞术,我们检测SLE患者及健康对照外周CD4+T细胞表面ICOS、OX40、CD40L及B细胞表面ICOSL、OX40L、CD40分子的表达,并分析其与SLE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SLE患者外周CD4+T细胞上ICOS、OX40、CD40L及B细胞上ICOSL、OX40L、CD40分子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且SLE患者CD4+T细胞表面ICOS的表达与患者血清IgG水平呈现正相关,B细胞表面ICOSL的表达与患者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正相关,B细胞表面OX40L的表达与患者血清抗核抗体水平正相关(均P<0.05)。上述结果表明SLE患者外周CD4+T细胞上ICOS、OX40、CD40L及B细胞上ICOSL、OX40L、CD40分子均发生上调,并与SLE自身抗体水平呈现正相关,提示分别表达于T细胞和B细胞表面的ICOS/ICOSL、OX40/OX40L及CD40/CD40L分子,通过相互作用参与SLE的致病过程。
邵康张晨星赵莉王颖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OX40/OX40LCD40/CD40L
活化CD4^+ T细胞通过增进其与B细胞黏附而促进B细胞活化
2014年
采用流式细胞术建立测定CD4+T细胞和B细胞相互黏附方法,探讨CD4+T细胞活化对B细胞黏附和活化状态的影响。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磁珠分选的方法分选CD4+T细胞和B细胞后,进一步通过体外细胞黏附技术,检测并比较未经活化和经抗CD3/CD28抗体活化的CD4+T细胞与B细胞黏附能力的差异;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后的B细胞中与B细胞活化相关的Pyk2分子磷酸化水平。纯化的CD4+T细胞和B细胞经体外共同培养后,可以发生直接黏附,未活化的CD4+T细胞和B细胞共同培养后,CD4+CD19+双阳性细胞占B细胞的比例为4.024%±1.078%,经不同比例(1∶8和1∶1)抗CD3/CD28抗体活化的CD4+T细胞与B细胞作用后的CD4+CD19+双阳性细胞的比例分别为5.560%±0.863%和8.358%±1.917%(P<0.05),显著高于未活化组,表明活化的CD4+T细胞与B细胞之间的黏附能力显著提高,并随着CD4+T细胞活化程度的升高而增加;同时,活化的CD4+T细胞与B细胞发生黏附后,可以促进B细胞在短时间内发生活化,B细胞内Pyk2磷酸化的水平显著升高。本研究初步建立了用于分析CD4+T细胞和B细胞黏附水平的体外细胞学检测方法,研究结果显示活化的CD4+T细胞与B细胞发生黏附的能力显著增强,并且可直接促进B细胞的活化。
张晨星刘芝翠张美玉王树军张勇沈浩潘萌王颖
关键词:CD4+T细胞B细胞PYK2
活动期结核病患者外周血NK细胞免疫反应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探讨自然杀伤(nature killer,NK)细胞在抗结核免疫应答中的特征,我们表达并纯化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蛋白ESAT-6,体外刺激结核病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亚群NK细胞IFN-γ释放,并与T细胞释放IFN-γ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经结核特异性抗原ESAT-6刺激后,结核患者来源的PBMC中有2.80%±0.65%的NK细胞可以释放IFN-γ,而正常人NK细胞释放的比例仅为0.09%±0.01%,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0.001);同时CD56highCD16dim NK亚群细胞分泌IFN-γ的水平(6.50%±0.94%)显著高于CD56dimCD16high NK亚群细胞(1.78%±0.38%);比较同一抗原刺激条件下T细胞释放IFN-γ的能力,显示NK细胞释放IFN-γ的能力高于CD4+T和CD8+T细胞,并与释放IFN-γ的CD4+T细胞的比例呈显著正相关。上述研究结果表明,NK细胞在结核特异性抗原ESAT-6刺激下可通过分泌高水平的IFN-γ协同CD4+T细胞在抗结核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增强NK细胞的功能,以提高结核病患者的免疫应答水平,将为结核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王慧宇程齐俭季萍肖洋炯王颖沈浩
关键词:结核病NK细胞ESAT-6
PD-1/PD-L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4年
本研究旨在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PD-1和B细胞表面PD-L1分子的表达并探索其临床意义。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LE患者及健康对照外周血CD4^+T细胞上PD-1分子及B细胞上PD-L1分子的表达,并分析其与SLE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SLE患者外周CD4^+T细胞表面PD-1分子及B细胞上PD-L1分子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且SLE患者CD4^+T细胞上PD-1分子的表达水平与血清Anti-dsDNA的含量及SLEDAI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B细胞上PD-L1分子的表达水平与血清dsDNA水平呈正相关(P<0.05)。上述结果表明,SLE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上PD-1分子及B细胞上PD-L1分子均发生上调,并与SLE病程和自身抗体水平呈现正相关,提示分别表达于T细胞和B细胞表面的PD-1/PD-L1分子,通过相互作用参与SLE的致病和发展过程。
邵康张晨星赵莉吴标王颖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CD4^+T细胞B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