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ZS009)
- 作品数:35 被引量:22H指数:3
- 相关作者:景红艳李春艳刘晓燕任晓锋刘冬妮更多>>
- 相关机构:宝鸡文理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政治法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哲学视野下的春秋社会僭礼现象审视
- 2014年
- 僭礼是春秋社会十分普遍的现象。旧传统维护者极力反对,将其视为社会发展中的"恶"。但正是这种"恶"及由此引发的大国争霸、大夫争权、血缘关系淡漠、宗法制度破坏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推动了历史前进的步伐。
- 任晓锋
- 周代动物保护伦理思想探微
- 2011年
- 周代动物保护思想观念已经初步形成。当时,不仅有负责动物保护的专门机构和法令,而且统治阶级以身作则,相互监督并加强宣传教育,使当时动物保护思想观念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周代动物保护伦理思想的论述,提出其持续性、平等性、功利性等特点。
- 李春艳
- 西周金文所见周天子对诸侯臣属的聘问之礼被引量:1
- 2017年
- 天子聘问礼是西周社会重大礼仪之一,但如此重要的君臣之礼在《仪礼》中并无记载。通过对西周金文资料的整理和研究,可大略归纳出周天子聘问礼的主要形式有安、宁、使、归、遗、于等;聘问礼仪式主要有遣使、受聘方派臣属迎接使者、使者转赠礼物给受聘者、初饗宾、还玉、再饗宾、食宾、郊送赠物、周天子慰劳赏赐使者等九项内容;周天子聘问之礼与礼书相比有其自身特点。
- 李春艳王晖
- 关键词:西周金文
- 周初封建赏赐的政治特征
- 2019年
- 封建赏赐是西周王室赏赐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国家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传世文献和考古资料可知,"尚亲""尚德""尚功"是周初封建赏赐最为明显的三个政治特征,它彰显了国家在重大利益分配上的指导思想:既要使姬姓贵族更多地分享灭商带来的政治利益,但也不能利益均分;通过区分统治集团内部的贤庸之别,重点照顾为灭商活动作出贡献的宗室子弟;同时,为了笼络更多的贵族,也使有功于周室的异姓功臣得到封建赏赐。
- 景红艳马岩
- 关键词:西周政治特征
- 论陕西岐山臊子面的文化渊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前学术界关于岐山臊子面的文化渊源主要有四种说法,但多数没有典籍依据。详细考察岐山当地百姓在重大节日食用臊子面时所伴随的各种繁琐仪式,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周代赐胙礼所包含的主要文化因素和文化功能。因此,今天岐山一带的臊子面是周代赐胙礼的延续和变种。
- 景红艳
- 关键词:文化渊源
- 金文所见“蔑曆”新解
- 2016年
- "蔑曆"一词繁见于周代彝器,多数学者释为"嘉奖、勉励、休美"等,其实它含义并不固定,随产生的文化背景变化而变化。虽然不同的"蔑曆"其内涵有所差异,但它们均属统治者对臣工的精神嘉勉活动,大部分"蔑曆"伴随着物质赏赐或馈赠,充分体现了"周人崇礼尚施"的文化精神。
- 景红艳
- 关键词:周代金文
- 先秦民本思想之我见
- 2012年
- 民本思想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的出现一方面体现了其时代进步性,即认识到了民众的作用和重要性,但其本质却是为了维护君主的利益,是为君主的统治而服务的。由于对民本思想的理解不足,使我们的政府和官员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偏差,要纠正这种偏差,就应该加强民主化建设,以"人民做主"代替"为民做主"。
- 刘冬妮
- 关键词:民本思想民主建设
- 论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吊恤礼及历史功能
- 2015年
- 弔恤礼是周代国家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王室与诸侯,诸侯与诸侯的邦交活动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于五礼属凶礼。先秦文献中并没有“弔恤礼”这个词,
- 景红艳
- 关键词:诸侯国历史功能春秋时期礼乐制度先秦文献邦交
- 周代民间自由婚恋及其原因探析
- 2011年
- 《诗经》中有许多反映周代民间男女自由婚恋的诗篇,不仅向我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由恋爱方式.还向我们展示出男女双方大胆、主动追求完美爱情的一个个生动场面。自由婚恋在民间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这不仅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有关,而且与统治阶级的政策有关系。
- 李春艳
- 关键词:爱情诗
- 以出土文献为据再论召公不是文王之子——兼与张懋镕商榷青铜器上的“日名”与“族徽”问题被引量:5
- 2015年
- 学术界的传统观点认为召公是文王之子,与周公为兄弟。但是,研究周代历史比较可靠的传世文献,不能为召公为文王之子提供可靠的文字依据;出土的有关召公家族的青铜器上所见"日名"与"族徽"符号,表明召公家族属于殷商文化圈而非姬周文化圈;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综合证明,召公在周初分封赏赐活动中,被排除在宝物赏赐之列。综合权衡,召公不是文王之子,其真实身份应当是周初开国之异族功臣。
- 景红艳
- 关键词:周代召公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