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ZCX1-SW-19-5-02)

作品数:2 被引量:18H指数:2
相关作者:韩秉进王德建韩晓增金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北海道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大豆
  • 1篇氮肥
  • 1篇玉米
  • 1篇植株
  • 1篇土壤
  • 1篇土壤资源
  • 1篇磷肥
  • 1篇轮作
  • 1篇轮作区
  • 1篇大豆植株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海道大学

作者

  • 2篇韩秉进
  • 1篇金剑
  • 1篇韩晓增
  • 1篇王德建

传媒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黑农35”大豆有效营养面积的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研究提出作物有效营养面积新概念,并建立了大豆植株个体营养面积与产量关系模型,优化解析出大豆有效营养面积为2837.5cm2,即有效株行距为53.3cm;大豆最佳营养面积为520.0cm2,即最佳株行距为22.8cm.并据此阐明目前我国北方垄作区广泛采用的67~70cm垄距已超过大豆有效株行距,造成土壤资源等浪费.垄作区若采用50cm左右垄距,平作区采用23cm×23cm株行距种植大豆,更有利于大豆群体产量的提高.
韩秉进金剑中■博
关键词:大豆植株土壤资源
大豆-玉米轮作区适宜NPK用量试验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通过连续多年的小区定位试验,采用NPK三因素多水平的不完全设计,在12个不同NPK用量的配方中筛选出适合本地区大豆一玉米轮作条件下的适宜肥料用量。由于每小区包含有连续多年的肥料效应,理论上可提供更多的养分信息,生产实践上更为实用。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豆施氮不同用量之间,增产效果有明显的不同,大豆对氮的需求量增高,目前黑土区大豆生产需要有更多的氮素供应。大豆适宜施氮量为45kg hm^-2~60k hm^-2;玉米适宜施氮量为166kg hm^-2。施磷不同用量之间,增产效果无明显差别。由于磷素的土壤积累,磷肥增产作用已经明显低于上世纪80年代,大豆、玉米对施磷的需求量降低,但氮素对磷素有显著的协助作用,施氮能显著促进作物对磷的吸收。
韩秉进韩晓增王德建
关键词:氮肥磷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