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06DZ12301)
- 作品数:2 被引量:50H指数:2
- 相关作者:张衡陆健健朱国平何文珊童春富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长江河口潮间带鱼类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
- 根据2006年3—11月在长江口进行的4个站点的潮间带鱼类调查结果,分析了该水域鱼类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发现,潮间带鱼类共有55种,隶属20科。其中,鲤科鱼类最多,有18种,占总种数的32.7%;虾虎鱼科其次,有...
- 张衡陆健健樊伟罗民波
- 文献传递
- 长江口低盐淡水区潮间带鱼类群落结构季节及半月相变化被引量:19
- 2008年
- 基于2006年春(5月)、夏(7月)、秋(9月下旬)和冬季(2月)对长江口低盐淡水区水域进行的潮间带鱼类调查结果,分析了鱼类种类及丰度的半月相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长江口低盐淡水区水域潮间带鱼类共有53种;其中鲤科鱼类最多,虾虎鱼科次之,其他科较少.2顶网具渔获物的鱼类种类和丰度均以春、夏、秋季较高,冬季最低.各个季节的平均种类数和平均丰度均为小潮期小于大潮期.Shannon-Weaver指数(H′)在一个潮周期内的波动幅度较大,且小潮期H′值略低于大潮期.对鱼类种类丰度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冬季鱼类聚成一组,春、夏和秋季聚成一组.从整年的情况来看,潮间带鱼类的丰度变化与水温的相关性最高;与潮高的相关性次之;而与盐度的相关性最小.
- 张衡何文珊童春富陆健健
- 关键词:长江口环境因子
- 长江河口湿地鱼类的种类组成及多样性分析被引量:32
- 2009年
- 为了解长江河口湿地鱼类种类组成的现状及变化趋势,作者于2004-2007年间在长江河口湿地设置了33个采样站点,采用多种调查网具对该水域的鱼类资源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共调查到鱼类123种,隶属1纲18目46科。结合文献记录,本地区共有鱼类208种,隶属2纲22目67科。海鲢(Elops saurus)和印度小公鱼(Sardinella sindensis)为本地区的新记录种。鱼类组成以鲤形目和鲈形目为主;生态型以淡水鱼类最多。长江南支、北支和口门区水域的种类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南支常见种以鲤形目鱼类为主,而北支和口门区以鲈形目鱼类为主。与1990年以前的调查资料相比,长江河口湿地鱼类物种数有所减少,其中软骨鱼类和鲀科鱼类下降相对较多。一些重要经济种逐渐变为偶见种,甚至成为濒危物种,如鲥(Tenualosa reevesii)、前颌间银鱼(Hemisalanx prognathus)和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等。导致河口湿地鱼类物种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过度捕捞、水域污染和栖息地丧失等。
- 张衡朱国平陆健健
-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生态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