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2008B090500235)
- 作品数:3 被引量:35H指数:3
- 相关作者:杨明星杨一萍王雅玫牛盼付静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台湾瘦长红珊瑚的纳微结构特征被引量:7
- 2012年
- 采用电子显微技术观察台湾瘦长红珊瑚,研究了其纳微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瘦长红珊瑚的特殊微结构形貌及其中方解石的晶体排布;透射电子显微镜发现了瘦长红珊瑚内部方解石晶体的形态、大小和两层结构及有机物的赋存;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了纳米畴、晶格和晶体结构的过渡。体现了瘦长红珊瑚的有机-无机复合结构特征,揭示了纳微尺度的生物矿化作用的机理和过程,启示了医用复合功能生物材料的研究及仿生合成。
- 张欣杨明星付静闫凯
- 关键词:SEMTEM晶格
- 琥珀优化工艺实验研究被引量:9
- 2010年
- 选用俄罗斯加里宁格勒琥珀原料为优化工艺实验研究对象,以市场上常见的琥珀品种为实验目标,通过控制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及环境气氛,获得了金珀、血珀、金花珀、红花珀及老蜜蜡等实验产品,并探讨了琥珀优化的工艺流程、工艺条件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说明,琥珀优化的工艺流程分为准备阶段、装炉阶段、优化阶段和开炉阶段。通过净化工艺可获得金珀产品,通过烤色工艺可获得血珀产品,通过爆花工艺可获得花珀,在常压、长时间低温加热的缓慢氧化条件下可获得老蜜蜡。总结了影响琥珀优化工艺的因素,包括其原料的颜色、透明度、块度、温压条件、环境气氛等。
- 王雅玫杨一萍杨明星
- 关键词:琥珀
- 鉴定热处理琥珀的关键证据被引量:22
- 2010年
- 在琥珀热处理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常规宝石学方法和红外光谱仪,测试并跟踪收集和对比分析了实验样品热处理前、后的宝石学参数和红外光谱的变化规律及琥珀内含物的演化、改造与破坏标识,并对获得的琥珀热处理效果进行了成因分析,从而总结出鉴定琥珀热处理的关键证据。研究结果表明:(1)折射率的增加、荧光的弱化或湮灭是热处理琥珀的重要佐证;(2)盘状裂隙、红色流纹、汽化纹、龟裂纹和氧化裂纹是热处理琥珀的重要标识;(3)FTIR光谱中I=2930cm-1/I=1735cm-1比值若≤1,可视为热处理琥珀的红外光谱指纹检测依据;(4)1735,1700cm-1处的羰基(C?O)伸缩振动与1260~1156cm-1处的C—O伸缩振动吸收强度的明显增强及多峰合并的趋势反映出热处理琥珀表面的热氧化反应;C?O浓度的增加可能是热处理琥珀红色的生色团,同时又是热处理琥珀荧光的淬灭剂。
- 王雅玫杨明星杨一萍牛盼
- 关键词:琥珀红外光谱内含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