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3日
星期一
|
欢迎来到叙永县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10803150015)
作品数:
3
被引量:35
H指数:3
相关作者:
谢志泉
林仲秋
潘春梅
冯国飞
罗勇
更多>>
相关机构: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相关作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资助
相关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3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3篇
医药卫生
主题
2篇
低血压
2篇
血管
2篇
血压
2篇
体位
2篇
体位性低血压
2篇
老年
2篇
老年体位性低...
1篇
心肌
1篇
心肌梗死
1篇
心血管
1篇
心血管疾病
1篇
心血管疾病风...
1篇
血管疾病
1篇
血管迷走神经...
1篇
血管迷走性
1篇
血管迷走性晕...
1篇
预后
1篇
预后分析
1篇
晕厥
1篇
直立性
机构
3篇
广州军区广州...
作者
3篇
林仲秋
3篇
谢志泉
2篇
潘春梅
1篇
王银玲
1篇
许文平
1篇
黄克强
1篇
沈丹彤
1篇
王晓会
1篇
钟一新
1篇
黎蔚华
1篇
吴自强
1篇
罗勇
1篇
冯国飞
传媒
1篇
中华心血管病...
1篇
中华内科杂志
1篇
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
2篇
2012
1篇
2011
共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老年体位性低血压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
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研究老年体位性低血压(OH)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及住院率的关系。方法对长期居住广州的军队离退休老年人进行健康普查,选取65岁以上的1174人进行立卧位血压及心率的测量,其中男1122人,女52人。OH诊断标准:从卧位转为立位后3min内收缩压下降≥20mmHg和(或)舒张压下降≥10nmHg;采用电话随访,观察OH与新发心血管事件及住院率的关系。结果对上述人群平均(315.8±20.8)d的跟踪随访。OH发生率为25.6%(301例);OH患者的全因再人院率及心血管相关性住院率均高于非OH患者(45.1%比32.5%;19.1%比7.4%);OH组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高于非OH组(7.5%比3.7%;4.8%比0.5%,P〈0.05);Logistic回归校正年龄、坐位心率、卧位血压及既往心脑血管病史后,OH与心绞痛(HR:2.122,95%C1:1.184~3.802)、心肌梗死(HR:8.995,95%CI:2.909—27.819)的发生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1,P=0.000)。结论OH可增加全因住院率及心血管相关性住院率;OH增加老年人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生的风险。
林仲秋
谢志泉
吴自强
冯国飞
潘春梅
王银玲
王晓会
许文平
关键词:
低血压
直立性
心血管疾病
住院率
老年体位性低血压与心肌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研究老年体位性低血压与心肌梗死(MI)的关系。方法对广州军区离退休干部中〉65岁的1081例无MI的老年患者进行立卧位血压及心率的测量,将患者分为收缩压体位性低血压(OH—S)/H张性体位性低血压(OH-D)两部分,统计其发生率;对上述人群进行跟踪随访,以新发MI作为终点事件,分别观察OH—S/OH-D与新发MI的关系。结果人群总的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为24.5%(OH—S19.3%,OH.D17.2%),高龄老年组体位性低血压、OH—S明显高于老年组(26.1%比20.1%,P=0.045;21.0%比14.6%,P=0.018);OH—D的发生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15d后,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中的MI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体位性低血压患者;OH—S和OH-D患者的MI发生率分别高于非OH-S和非OH—D患者。进一步校正年龄、卧位血压、肌酐、既往心脑血管病史后,体位性低血压(HR15.635,95%CI3.299—74.091.P=0.001)、OH—S(HR8.760。95%CI2.487—30.851,P=0.001)、OH-D(HR3.889,95%CI1.097—13.790,P=0.035)与MI的发生仍具有相关性,OH-S与OH—D相比有更大的相关性。结论收缩压及舒张压体位性低血压增加MI的发生风险。
林仲秋
潘春梅
黎蔚华
黄克强
谢志泉
关键词:
老年人
体位
血压
心肌梗死
发作频率不同的血管迷走性晕厥预后分析
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观察发作频率不同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预后。方法对因晕厥就诊的门诊患者进行体检,筛查出159例15~59岁的患者,根据在首诊之前5年内晕厥发作次数分为低频组(95例)和高频组(64例),同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划分为3类治疗级别:未治疗亚组、物理治疗亚组和综合治疗亚组,并对人群进行为期24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发作晕厥的情况。结果高频组晕厥前兆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频组[40.6%(26/64)比11.6%(11/95),P〈0.01];低频组晕厥总体好转率明显高于高频组(P〈0.01),低频组患者物理治疗亚组及综合治疗亚组晕厥好转率[分别为81.8%(27/33)和82.2%(37/45)]均明显高于未治疗亚组[47.1%(8/17),P均〈0.05];高频组综合治疗亚组好转率明显高于物理治疗亚组[62.2%(28/45)比31.6%(6/19),P〈0.05]。结论针对晕厥发作次数较少的患者,物理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晕厥的复发率。针对晕厥发作次数多的患者,应该采用物理联合药物的治疗方案。
沈丹彤
林仲秋
谢志泉
詹玉玉
罗勇
钟一新
李志樑
关键词:
预后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