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项目(Nanjing-11)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3
相关作者:康欧陈小琴周健民王火焰李廷轩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微域
  • 3篇肥际
  • 3篇肥际微域
  • 2篇水稻
  • 2篇水稻土
  • 2篇
  • 2篇草酸
  • 1篇淹水
  • 1篇有机酸
  • 1篇原位
  • 1篇土壤
  • 1篇迁移
  • 1篇温度
  • 1篇温度变化
  • 1篇磷迁移
  • 1篇磷迁移转化
  • 1篇技术应用
  • 1篇光谱
  • 1篇光声光谱
  • 1篇红外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周健民
  • 3篇陈小琴
  • 3篇康欧
  • 2篇王火焰
  • 1篇余海英
  • 1篇李廷轩
  • 1篇陆宇振
  • 1篇杜昌文
  • 1篇王娇

传媒

  • 1篇分析化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土壤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红外光声光谱技术应用于复合膜的原位剖面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土壤颗粒在微观尺度上具有明显的异质性,表现为土壤有机质与矿物质的双层复合物结构。本研究以人工制备的复合膜样本为材料,采用红外光声光谱技术和独立成分分析对复合膜样本层进行原位剖面分析。复合膜样本由PE保鲜膜和办公胶带制备,红外光声光谱仪动静速率分别为0.16,0.32和0.64 cm/s。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光谱仪动静速率可以原位获取复合膜样本不同深度的组成信息,并估测出PE膜的厚度为5.4~7.6μm,与实际厚度(7±1)μm相接近;同时利用独立成分分析可以直接从复合膜样品的红外光声光谱中,同时分离出PE保鲜膜和胶带的光声光谱特征。红外光声光谱技术可对复合膜进行剖面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异质性土壤样本,特别是有机矿质复合体样本提供了新的分析手段。
陆宇振杜昌文周健民王娇
关键词:红外光声光谱复合膜
温度变化对磷在水稻土肥际微域中迁移和转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以湖北潜江水稻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温度变化对所施磷肥在水稻土肥际微域迁移转化的影响。实验采用室内土柱培养法,将磷酸二氢铵单施或与草酸配施后置于5℃、20℃和35℃的温度条件下,分别培养60 d或120 d后,对水稻土肥际微域内水溶性磷、有效磷及酸溶性磷的含量和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形态磷在水稻土肥际微域中的迁移距离均较短,单施磷酸二氢铵在5℃和20℃下肥际微域中不同形态磷迁移距离相近,均为50 mm左右,培养时间延长对迁移距离无显著影响,但在这两种培养温度下配施草酸时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磷的迁移距离有所增加。当温度进一步升高至35℃时,配施草酸与否磷的迁移距离均比中低温条件下迁移距离减小,仅为42.5 mm左右。肥际微域中水溶性磷、有效磷和酸溶性磷含量均随着距施肥点距离的增加而显著降低。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肥际微域水溶性磷和有效磷含量和累积量逐渐减少,但酸溶性磷含量基本呈增加趋势。同一温度下,随培养时间延长,各形态磷含量和累积量也逐渐减少。不同温度下配施草酸均能增加肥际微域内水溶性磷和有效磷的累积量。但是随着温度升高,配施草酸与否施磷后肥际微域水溶性磷和有效磷含量和累积量均有显著下降,表明温度升高施入土壤的磷的有效性下降,配施草酸对于减缓升温对磷的固定没有明显影响,但是同一温度下配施草酸可以增加肥际微域水溶性磷和有效磷的含量和累积量。肥际微域可以作为研究磷肥施入土壤后迁移转化及有效性变化的窗口,但是肥际微域中磷的变化对土体磷植物有效性的影响程度还需要进一步通过小区或大田试验进行研究。
陈小琴康欧周健民王火焰
关键词:肥际微域温度草酸
水分与有机酸对水稻土肥际微域磷迁移转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通过土柱培养实验对肥际微域中磷的迁移转化及其受水分和有机酸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土壤肥际微域中水溶性磷和有效磷的累积量均显著下降,从微域角度证明了磷肥进入土壤后随时间延长有效性降低。淹水和配施草酸均有利于水溶性磷和有效磷的迁移扩散,但淹水条件下配施草酸与否肥际微域水溶性磷和有效磷的累积量均显著低于60%田间持水量下的累积量。60%田间持水量下配施草酸均能增加肥际微域中水溶性磷和有效磷的累积量,而淹水条件下则相反,配施草酸显著降低了肥际微域中水溶性磷和有效磷的累积量。
陈小琴康欧周健民王火焰
关键词:肥际微域草酸淹水
不同土壤和供肥模式对磷在肥际微域中的迁移和转化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采用室内土柱实验研究了单施磷酸二氢铵(MAP)、磷酸二氢铵配施草酸(MAP+OA)和包膜磷酸二氢铵(包膜MAP)3种施肥模式下磷在潮土和水稻土肥际微域中的迁移和形态转化。结果表明,磷在土壤中的迁移距离较短,磷在潮土中的迁移距离较水稻土短,配施草酸处理可增加磷在土壤中的迁移距离,包膜MAP处理磷的迁移距离最短且释放量少。磷在施肥60 d内的迁移量较大,然后只发生少量迁移,迁移进入土壤的磷60.2%~80.3%被吸附固定,15.4%~42.9%仍以有效态存在,配施草酸处理可降低土壤对磷的固定作用,包膜MAP处理缓慢释放磷肥可能会增强土壤对磷的固定作用。
康欧李廷轩陈小琴余海英
关键词:迁移包膜肥肥际微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