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30067) 作品数:12 被引量:22 H指数:3 相关作者: 周泽扬 李田 潘国庆 党晓群 龙梦娴 更多>> 相关机构: 西南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家蚕微孢子虫总蛋白两条大分子量主带的LC-MS/MS分析 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深入认识家蚕微孢子虫高分子量蛋白的主要组成,我们采用LC-MS/MS技术鉴定分析玻璃珠破碎法提取的家蚕微孢子虫总蛋白中85kD以上两条主要蛋白带。我们从H1带(位于150~200kD之间)中成功鉴定出16个蛋白,包括极管蛋白3(PTP3)、极管蛋白2(PTP2)、真核蛋白翻译起始因子(eIF2C2)、延伸因子(EF1-alpha、EF2)、肌动蛋白(actin)等。这暗示两种结构蛋白PTP3与PTP2以及蛋白翻译延伸因子(EF1-alpha、EF2)与肌动蛋白(actin)可能各形成一个复合体。并且用SDS或β-巯基乙醇处理时,这两个复合物是稳定的,表明这些复合物的相互作用力不仅仅是通过二硫键。H2带(85~100kD)鉴定出主要集中在水解酶、蛋白合成与折叠、细胞结构、运动四个方面的20多个的蛋白。从两条蛋白带鉴定出PTP3与PTP2、三磷酸腺苷酶(ATPase)或过渡期内质网三磷酸腺苷酶(ATPase-TER94)、蛋白翻译因子(eIF2C、EF1-alpha、EF2)、HSP70、Actin、M1家族氨肽酶1(M1family aminopeptidase)6类蛋白。基于蛋白分子质量分析,暗示在家蚕微孢子虫中,这6类蛋白都可能是以复合体形式呈现的。研究结果丰富家蚕微孢子虫高分子量蛋白的数据,同时,为研究非二硫键间的蛋白互作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线索。 周小伟 龙梦娴 陈洁 党晓群 李田 潘国庆 周泽扬关键词:家蚕微孢子虫 LC-MS MS 家蚕微孢子虫全基因组分析支持微孢子虫与真菌的亲缘关系 被引量:4 2010年 微孢子虫(microsporidia)是一类细胞内专性寄生的单细胞真核生物,虽然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证据表明其与真菌(fun-gi)存在亲缘关系,但这些证据均是基于单个或少数几个基因构建系统进化树而得出的。利用家蚕微孢子虫全基因组数据,采用基于基因同源性的Darkhorse基因组统计方法,鉴定家蚕微孢子虫基因组中每个基因的来源谱系,并通过全基因组谱系可能性指数(lineage probability index,LPI)分析微孢子虫与其他物种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家蚕微孢子虫与其他微孢子虫的LPI加权平均值为0.93,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与真菌界的LPI加权平均值为0.65,与原生生物界的LPI加权平均值为0.38。由此证明微孢子虫与真菌存在着更近的亲缘关系,微孢子虫门属于真菌界而非原生生物界。 向恒 潘国庆 陶美林 李田 王营 周泽扬关键词:微孢子虫 真菌 亲缘关系 家蚕微孢子虫 发芽法与玻璃珠破碎法提取家蚕微孢子虫孢壳蛋白的双向电泳分析 2013年 采用不同方法获得家蚕微孢子虫孢壳,并提取孢壳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分析,确定适用于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家蚕微孢子虫孢壳蛋白提取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纯化家蚕微孢子虫孢子后,分别用发芽法和玻璃珠破碎法得到孢壳,再经密度梯度离心纯化孢壳。显微镜观察可见用发芽法得到的孢壳明显膨大趋于圆形,而用玻璃珠破碎法得到的孢壳形状变化不大,但有明显的缺口。使用蛋白质裂解液提取2种方法获取孢壳的蛋白质并进行双向电泳,在发芽法提取孢壳蛋白的双向电泳图谱中检测到205个蛋白点,在破碎法提取孢壳蛋白的双向电泳图谱中检测到413个蛋白点。采用发芽法提取过程中由于使用了碱性溶液,使孢壳表面的碱溶性蛋白脱落,导致提取的孢壳蛋白丰度降低;而玻璃珠破碎法避免了碱溶过程,提取的孢壳蛋白丰度较高,并且操作简单,有利于完整获取孢壳碱溶性蛋白和与内壁结合的蛋白。 耿莉娜 吴海晶 刘婷 田锐 李田 潘国庆 周泽扬关键词:家蚕微孢子虫 蛋白质组 发芽法 双向电泳 家蚕微孢子虫蓖麻毒蛋白B链基因RBL463-4的克隆及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被引量:1 2010年 基于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基因组中发现的蓖麻毒素B链(ricin B chain)序列数据设计引物,提取感染Nb第8天的家蚕幼虫中肠组织总RNA,利用RT-PCR方法扩增出RBL463-4基因,并将其克隆进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中,构建重组酵母表达载体pPIC-R4。重组质粒pPIC-R4经SacⅠ线性化后,电击导入毕赤酵母X33中,利用博莱霉素(zeocin)筛选获得重组酵母X33/RBL463-4。以2%甲醇诱导表达后,经SDS-PAGE、Western blot检测表达产物,结果出现25kD和20kD2种蛋白,其中25kD蛋白与预测融合蛋白大小一致,表明获得了RBL463-4的融合蛋白。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RBL463-4蛋白在家蚕微孢子虫侵染宿主过程中的功能作用奠定了基础。 李能章 潘国庆 李田 贾立丽 邓远洪 周泽扬关键词:家蚕微孢子虫 毕赤酵母表达 免疫印迹法 家蚕微孢子虫侵染与宿主应答的分子基础 2018年 家蚕做粒子病(pbrine)足世界蚕业生产的重火疫痫,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是家蚕微粒子病的病原,可经卯垂直传播,对蚕业危害巨大,不仅是19世纪欧洲养蚕业衰败的主要原因,也是当今我圈2000万户蚕农增收的头号戚胁,是蚕种生产上仅有的法定检疫对象。目前已发现的微孢子虫(Microsporidia)有160多个属,1400余种,可以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大人多数动物。而家蚕微孢子虫是人类鉴定的首个做孢子虫,是微抱子虫的代表种。关键词:家蚕微孢子虫 分子基础 家蚕微粒子病 宿主 侵染 蚕业生产 家蚕微孢子虫半胱氨酸脱硫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和亚细胞定位 被引量:2 2012年 半胱氨酸脱硫酶是一类活性依赖于磷酸吡哆醛的酶类,可催化L-半胱氨酸转化为L-丙氨酸和硫烷硫原子,为铁硫簇组装提供硫原子。基于家蚕微孢子虫基因组数据,克隆了家蚕微孢子虫半胱氨酸脱硫酶(NbNfs)基因。序列结构分析显示NbNfs含有其活性所需的保守氨基酸位点,但不具有线粒体型N端导肽;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微孢子虫半胱氨酸脱硫酶与真菌线粒体型半胱氨酸脱硫酶聚为一类,属于类群Ⅰ,起源于α-变形细菌;共线性分析表明半胱氨酸脱硫酶基因在不同微孢子虫之间其基因座位保守,具有共线性。构建重组质粒pET30a(+)-NbNfs,并转化到E.coli Rosetta(DE3),经IPTG诱导表达NbNfs融合蛋白,用Ni-NTA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后,将融合蛋白免疫昆明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ting检测NbNfs在成熟家蚕微孢子虫具有表达。胶体金免疫定位显示NbNfs主要定位于成熟家蚕微孢子虫的细胞质中。研究结果为家蚕微孢子虫铁硫簇组装途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林立鹏 潘国庆 李田 马成 边茂飞 党晓群 罗洁 邓远洪 周泽扬关键词:家蚕微孢子虫 基因克隆 亚细胞定位 新型碱性低分子量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分离与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获得新型β-葡萄糖苷酶编码基因,并对其表达产物进行酶学性质研究。方法:采用宏基因组学方法提取兔盲肠内微生物总DNA,构建DNA文库,通过筛选培养基获得产β-葡萄糖苷酶的克隆,测序获得其插入基因序列,氨基酸多重序列比对分析其序列特征,并用DNS显色法测定表达产物在不同条件下的酶活力。结果:在文库中获得一个基因片段nglu07,能编码一个低分子量的β-葡萄糖苷酶。nglu07基因片段长180bp,编码60个氨基酸残基。与已提交的糖苷水解酶Ⅰ家族成员进行氨基酸多重序列比对表明nglu07具有预测的活性位点Glu4与底物结合位点Tyr47,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pH为10.0,粗酶活为8.12U/mL。结论:成功获得一新型低分子量的碱性β-葡萄糖苷酶编码基因,其蛋白温度稳定性高,在pH4.0~11.0的环境中均能保持较高的酶活力,具有作为食品工业用酶以及碱性酶的潜力,尤其在食品饮料加工、棉织品生物整理、洗涤及废纸脱墨等工业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马振刚 唐婧 马淑华 张时恒 贾俊杰 李田 周泽扬关键词:宏基因组 低分子量 酶学性质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studies of Vairimorpha necatrix BM, a newstrain of the microsporidium V.necatrix(microsporidia,burenellidae) recorded in the silkworm,Bombyx mori Vairimorpha sp. BM(2012) is a recent isolate of the microsporidia from the silkworm in Shandong, China. The ul... 罗波 Handeng Liu Guoqing Pan Tian Li Zeng Li Xiaoqun Dang Tie Liu 周泽扬关键词:SILKWORM MICROSPORIDIA ULTRASTRUCTURE 文献传递 家蚕微孢子虫极管蛋白1(NbPTP1)的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5 2014年 极管作为微孢子虫高度特异的结构,在微孢子虫侵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利用家蚕微孢子虫和兔脑炎微孢子虫基因组数据,通过共线性分析获得一个编码家蚕微孢子虫假定极管蛋白的基因NBO_7g0016。序列特征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富含脯氨酸的409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质量39.6 kD,蛋白质序列的N端具有信号肽,有40个潜在的O-糖基化位点和17个磷酸化位点。以家蚕微孢子虫基因组DNA为模板克隆NBO_7g0016基因,并构建插入该基因的重组质粒,转化E.coli BL21(DE3)进行原核表达,融合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后免疫昆明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免疫印迹实验证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成熟孢子中有表达,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将蛋白质定位于家蚕微孢子虫的极管,确证该蛋白质为家蚕微孢子虫极管蛋白1(NbPTP1,GenBank登录号:EOB15198.1)。初步推测家蚕微孢子虫极管蛋白1具有糖基化修饰特征。 吴玉娇 龙梦娴 陈洁 李治 李致宏 潘国庆 李田 周泽扬关键词:家蚕微孢子虫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免疫印迹分析 家蚕微孢子虫蛋白水解酶的活性检测及质谱鉴定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2 2012年 微孢子虫的蛋白水解酶类不仅参与代谢活动,而且可能作为一种潜在的侵染宿主的毒力因子。为了研究家蚕微孢子虫蛋白水解酶的种类及蛋白质结构特点,将家蚕微孢子虫总蛋白经非变性凝胶电泳后与底物酪蛋白孵育,检测到可水解酪蛋白的蛋白酶类的活性。采用质谱法分析该类蛋白酶主要是锌离子依赖型的细胞质型亮氨酰氨肽酶和丝氨酸蛋白酶。细胞质型亮氨酰氨肽酶序列是由1 515个碱基编码的505个氨基酸组成,无信号肽,有2个潜在的锌离子结合部位,属于金属蛋白酶M17家族;丝氨酸蛋白酶具有肽酶S8结构域和跨膜域。通过序列比对发现在兔脑炎微孢子虫、蝗虫微孢子虫、蜜蜂微孢子虫、肠道微孢子虫和比氏肠道微孢子虫中均有这2种酶,且相似度较高,其进化较为保守。 党晓群 马强 林立鹏 龙梦娴 李春峰 李田 潘国庆 周泽扬关键词:家蚕微孢子虫 蛋白水解酶 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