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KZ201010020016)

作品数:30 被引量:172H指数:8
相关作者:师光禄王有年卜春亚梁为靳永胜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农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12篇叶螨
  • 12篇朱砂叶螨
  • 9篇活性
  • 8篇杀螨
  • 7篇杀螨活性
  • 6篇瑞香
  • 6篇瑞香狼毒
  • 6篇酶活性
  • 6篇狼毒
  • 5篇抑菌
  • 5篇病菌
  • 5篇草莓
  • 4篇抑菌活性
  • 4篇生物产业
  • 4篇生物活性
  • 4篇生物技术
  • 4篇拮抗细菌
  • 3篇桃树
  • 3篇莨菪
  • 3篇根腐

机构

  • 34篇北京农学院
  • 16篇中华人民共和...
  • 9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广东省农业科...
  • 2篇北京市平谷区...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太谷县农业局

作者

  • 29篇师光禄
  • 26篇王有年
  • 8篇卜春亚
  • 8篇梁为
  • 7篇成军
  • 6篇靳永胜
  • 5篇白雪娜
  • 3篇谷继成
  • 3篇高菲
  • 3篇王伟
  • 2篇杜娟
  • 2篇花宝光
  • 2篇何忠伟
  • 2篇关伟
  • 2篇杨亚东
  • 2篇刘悦萍
  • 2篇赵磊
  • 2篇张金珠
  • 2篇李斌军
  • 2篇段丹丹

传媒

  • 7篇林业科学
  • 6篇北京农学院学...
  • 5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农学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园艺学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年份

  • 3篇2013
  • 10篇2012
  • 11篇2011
  • 12篇2010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生物产业形成的科技基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基础研究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为生物技术原始创新奠定了基础。以生物技术为重点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在形成,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发展为生物产业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生命科学的新发现,生...
李嘉何忠伟马兰青师光禄王有年
关键词: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产业
薄荷提取物对朱砂叶螨体内几种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研究经2mg.mL^-1薄荷活性成分处理后朱砂叶螨的症状表现和处理24h后的透射电镜亚细胞结构,采用生化方法测定薄荷活性成分对朱砂叶螨体内的单胺氧化酶(MAO)、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薄荷提取物处理朱砂叶螨后,成螨经历了静止、活跃、痉挛和死亡4个时期。与对照组相比,处理后螨体内MAO活性增强,12h和24h时活性差异显著(P<0.05);GSTS亦被激活,24h内酶活性呈上升趋势;AchE活性受抑制,处理后12h时酶活性最低,处理组与对照组酶活性24h内变化趋势相同;蛋白酶活性整体处于被抑制状态。薄荷提取物对朱砂叶螨有毒害作用,并引起了螨体内GSTs的解毒,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AchE的活力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并可能造成神经递质积累、传递阻断。MAO活性被激活,单胺在螨体内没有积累,因而并非通过此途径导致成螨死亡。蛋白酶活性受到抑制表明该物质对消化系统有破坏。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对照组颈部体壁亚细胞结构完整且规律,而处理组结构完全溶解,无法辨认。初步推测薄荷提取物通过破坏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对朱砂叶螨产生毒害作用。薄荷提取物可以作为新型植物源农药,且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任建军师光禄谷继成王建文王有年
关键词:薄荷朱砂叶螨酶活性亚细胞结构
枣园节肢动物天敌群落时空结构和优势度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广泛关注以及害虫防治技术的深入研究,有害节肢动物的天敌防治再次纳入人们的视野。国内外诸多学者在总结引入天敌控制有害节肢动物经验后,认为本地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对当地有害节肢动物的综合治理起着很大的作用(张明伟等,2003)。在枣园害虫的综合治理中,重视枣园生态系统中节肢动物天敌群落的保护是一项积极的措施,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王海香聂肖艳师光禄
关键词:天敌优势度
沟台覆膜栽培对苹果园土壤温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沟台覆膜栽培是苹果生产中一种新模式。本试验测定了不同土层的温度变化情况,研究表明:沟台覆膜对土层各项温度提高幅度不同,最高温度的提高值最大,平均温度提高值次之,最低温度提高值最小;不同深度土层温度变化的效果不同,5cm深土层最高温度和平均温度改变量大于10cm深土层,最低温度改变量小于10cm深土层;5cm深土层的最高温度提高在5.0~6.5℃之间,平均提高5.60℃,10cm深土层的最高温度提高在3.5~5.5℃之间,平均提高4.52℃,均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5cm深土层的最低温度提高在1.0~2.5℃之间,平均提高1.76℃,10cm深土层的最低温度提高在2.0~4.0℃之间,平均提高2.31℃,差异均不显著(P<0.05),5cm深土层的平均温度提高在2.5~3.5℃之间,平均提高3.05℃,10cm深土层的平均温度提高在1.5~3.5℃之间,平均提高2.60℃,差异均不显著(P<0.05)。沟台覆膜栽培能提高土壤最低温度和平均温度,对最高温度的提高达到显著性(P<0.05)。
杨亚东李斌军王伟王有年郝麟文师光禄
关键词:地膜覆盖土壤温度
镉胁迫对桃树根尖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以水培丽春桃幼苗为材料,pH为5.6,研究不同镉浓度(4,16 mg/kg)对桃树根系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经透射电境观察表明,随营养液中镉浓度加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桃树根系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明显。在16mg/kg镉处理下9 d时,桃根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染色质凝聚、核膜断裂、核仁消失、液泡膨胀、线粒体数目和嵴突减少直至消失,细胞破裂直至细胞结构解体。
关伟张金珠王占全刘明闫君君王有年仝宝生师光禄
关键词:桃树镉胁迫超微结构根尖
8种中药提取物对朱砂叶螨触杀活性的研究被引量:14
2010年
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了24种植物粗提物对朱砂叶螨的杀螨活性。结果表明:当提取物质量浓度为2mg/mL时,木鳖子和石楠叶的甲醇粗提物,木鳖子、鹤虱、石楠叶和蛇莓的氯仿粗提物,急性子和木鳖子的石油醚粗提物对朱砂叶螨成虫有较好的触杀活性。其中致死率最高的为木鳖子的石油醚粗提物,致死率为77.52%;瓦松的甲醇粗提物对螨的致死率最低,为9.52%。根据初步筛选结果,选取急性子的石油醚粗提物和木鳖子的石油醚、氯仿粗提物做进一步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毒性最强的为木鳖子的石油醚粗提物,其LC50值为0.539 5 mg/mL。
郭辉力师光禄王有年
关键词:朱砂叶螨杀螨活性
生栀子杀螨活性物质的提取与分离
2013年
采用活性跟踪法,对生栀子(Gardenia)中的杀螨活性成分进行研究。通过对生栀子乙酸乙酯部分的萃取物进行分离和纯化,获得了2个具有较强杀螨作用的化合物Ⅰ和化合物Ⅱ。采用色谱技术鉴定其化学结构分别为京尼平苷和熊果酸。试验结果表明,京尼平苷和熊果酸可能是生栀子中重要的杀螨活性物质。这2种化合物对朱砂叶螨的触杀活性的半致浓度(LC50)值分别为2.69 mg/mL、1.81 mg/mL。并发现当2种试剂的溶液中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KOH溶液后,半致死浓度为0.94 mg/mL和0.95 mg/mL,其杀螨活性大幅度提高。
宫芳芳薛飞燕师光禄王有年
关键词:熊果酸京尼平苷杀螨活性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瑞香狼毒根部油脂工艺条件的优化被引量:2
2010年
为了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瑞香狼毒根部油脂,并确立其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CO2流量、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温度、分离压力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各影响因素对瑞香狼毒根部油脂得率作用的大小依次为:萃取压力>分离压力>萃取温度>分离温度。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瑞香狼毒根部油脂的最佳工艺参数为:CO2流量21L/h,萃取时间为100min,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6℃,分离温度45℃、分离压力5.5Mpa。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瑞香狼毒根部油脂萃取率达到3.57%。
白雪娜仝宝胜梁为靳永胜师光禄王有年
关键词:瑞香狼毒超临界流体萃取
桃园蜗牛驱避防治试验初探被引量:1
2011年
在对平谷地区桃园灰巴蜗牛的发生规律和危害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探索出一种操作简单、环保、成本低的蜗牛防治方法,即在桃树树干上缠胶带刷CuSO4.5H2O溶液防止蜗牛上树危害。结果表明:在试验区试验期内的总降雨量为447.5mm,降雨次数为小雨级别19次,中雨级别7次,大雨级别4次,暴雨级别2次,大暴雨级别1次的情况下,16.7%CuSO4.5H2O溶液可有效阻隔蜗牛上树。此方法在果园中防治蜗牛值得大力推广。
关伟张文忠张金珠刘明杨海清师光禄王有年
关键词:灰巴蜗牛桃树
伞形花内酯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研究伞形花内酯对桃褐腐病菌、棉花红腐病菌、草莓灰霉病菌、辣椒炭疽病菌的抑制活性,探究其对前两种病菌的抑菌机理。[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伞形花内酯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和孢子萌发率;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伞形花内酯对前两种病原菌超微结构的破坏。[结果]伞形花内酯对前两种植物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它们的MIC为250μg/mL和500μg/mL。后两种植物病原菌的MIC分别为1 000、2 000μg/mL。在伞形花内酯的作用下,菌丝外观出现变形、内容物外溢。菌丝内部出现空腔,细胞器降解,胞质凝集、出现流失,细胞结构遭到破坏,致使细胞死亡。[结论]伞形花内酯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具有作为植物源杀菌剂的开发潜力。
白雪娜卜春亚谷继成梁为师光禄王有年
关键词:植物病原菌抑菌活性超微结构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