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6JJD820018)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齐文远唐子艳万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商标
  • 1篇道德风险
  • 1篇刑法
  • 1篇刑法思考
  • 1篇社会危害
  • 1篇实证
  • 1篇实证考察
  • 1篇注册商标
  • 1篇假冒商标
  • 1篇假冒注册商标
  • 1篇假冒注册商标...
  • 1篇反向假冒
  • 1篇反向假冒商标...
  • 1篇犯罪
  • 1篇犯罪化
  • 1篇WTO
  • 1篇WTO规则

机构

  • 2篇中南财经政法...

作者

  • 2篇齐文远
  • 1篇唐子艳
  • 1篇万军

传媒

  • 1篇中国刑事法杂...
  • 1篇现代法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WTO规则下假冒注册商标罪的思考——基于28案的实证考察被引量:1
2009年
选取了2003年至2007年北京等四地共28件已生效的假冒注册商标案,通过比较、分析、统计,发现这28案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罪名认定、刑罚适用等方面。在罪名认定上,假冒注册商标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极易混淆。在量刑方面,缺乏规范,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对此,在刑事政策上,应从严从重打击侵犯注册商标权犯罪;在立法技术方面,应适当提高假冒注册商标罪的法定刑并细化标准;在罪名认定方面,应从立法本意及行为本质入手正确定罪;在刑罚适用方面,应严格按照法律及司法解释规定判处刑罚。
齐文远万军
关键词:WTO假冒注册商标罪
反向假冒商标行为之刑法思考被引量:3
2011年
反向假冒商标问题近年来成为知识产权刑法保护中的热点问题,对其是否应当入罪争议较大。可从反向假冒商标行为的典型案例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考察反向假冒商标行为的概念、特征和国外的立法例,可将反向假冒行为进行分类。对反向假冒商标的社会危害性的厘定问题,应从企业、消费者和市场秩序三个角度出发进行分析。部分学者将反向假冒商标入罪的观点既不符合犯罪行为本身应当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要求,也不符合刑法的谦抑性价值目标。
齐文远唐子艳
关键词:社会危害道德风险犯罪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