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XW017)

作品数:18 被引量:160H指数:7
相关作者:刘丹凌刘涛邹晓晓马金李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四川大学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艺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文化科学
  • 3篇文学
  • 2篇艺术

主题

  • 7篇国家形象
  • 4篇新媒体
  • 4篇媒体
  • 3篇新媒体语境
  • 3篇新闻
  • 3篇媒介
  • 3篇媒体语境
  • 2篇新闻专业
  • 2篇新闻专业主义
  • 2篇影像
  • 2篇专业主义
  • 1篇大战
  • 1篇第二媒介时代
  • 1篇电影
  • 1篇毒奶粉事件
  • 1篇新闻价值
  • 1篇新闻伦理
  • 1篇新闻人
  • 1篇信息方式
  • 1篇游戏

机构

  • 13篇西南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重庆日报报业...

作者

  • 13篇刘丹凌
  • 3篇刘涛

传媒

  • 5篇南京社会科学
  • 3篇中州学刊
  • 2篇廊坊师范学院...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中国电视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现代传播(中...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理性与责任:媒介危机报道的路径——兼评毒奶粉事件报道被引量:3
2011年
在当下社会语境中,大众传媒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起来,不仅成为提供信息、引导舆论、公民表达的重要平台,而且成为形成社会认知、左右公民行动的强大干预力量。风险社会,危机无处不在,借助媒介传播,疏通信息渠道,敞开事实真相,协助危机处理决策的形成和执行,从而化解或降低危机的破坏性,是当代社会危机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对三鹿毒奶粉事件相关报道的考察,我们发现,理性与责任是危机报道的必由路径。树立理性的报道观念,理性地选择报道内容及报道方式,并在职业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的三重观照下进行报道,才能将危机中惊恐的大众引向理性、合理的认知和行为道路,并协助和监督政府进行高效的危机处理,将风险降至最低点。
刘丹凌
新媒体语境下新闻游戏的生成逻辑被引量:16
2017年
在新媒体重构传播主体、引发"信息超载"、变革传播交往关系的背景下,作为一种"新—新闻"探索的成果,新闻游戏仍然为"未来新闻业"开启了诸多可能性。这种情景化的、体验式的、互动性的新闻报道方式不仅符合"作为游戏的传播"的理论逻辑,亦得到新媒体技术的支持,并且体现了新媒体社会的文化逻辑,可视为对新闻业转型的一种回应。
刘丹凌黄秋彤
客体、主体与情境:“像化”国家形象的认知图谱被引量:8
2017年
"像化"国家形象是一种以视觉信息为主因来建构和传递国家形象的方式,它以"图像"为主要表象方式给出具体有形的国家形象,成为被感知、被想象、被判断、被期望的意向对象,它不是单纯的"镜式"物象映现,而是裹挟"意识形态内涵"的视觉表征系统。"像化"国家形象的认知不是简单的观审,而是关涉影像表象的知觉、记忆和思维等行为,不仅受制于包括图型-图像、图型-形式和图型-母型在内的"像化"国家形象客体,还受制于视像信息的泛接触、视像记忆与存储、选择性注意、视像信息的运演等主体认知过程,以及微观认知情境和宏观认知情境共同建构的"关系视界"。
刘丹凌
关键词:认知情境
论“穿越剧”的文化逻辑被引量:1
2012年
从影视文化发展史来看,“穿越剧”并不是新生事物。国外较早的《时光倒流七十年》(1980)、《回到未来》(1985、1989、1990)、《终结者》(1984、1991、2003、2009)、《比尔和泰德历险记》(1990),国内较早的《古今大战秦俑情》(1989)、《都市剑客》(1989,香港)、《大话西游》(1995,香港)、《仙履奇缘》(1995,香港)等影视作品都包含了大量“穿越”元素。“穿越剧”本身叮以说是科幻影像系统和神话影像系统中的分支类型,所谓“穿越”是指作品的叙事结构涉及时间与空间的转换和承接。
刘丹凌刘涛
关键词:文化逻辑《古今大战秦俑情》《大话西游》文化发展史《终结者》
马克·波斯特“信息方式”理论的批判
2012年
马克·波斯特是美国当今著名的新一代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家。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波斯特就专注于研究新型电子媒介与批判理论的问题。他认为,新型电子媒介技术带来资本主义在20世纪晚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致使传统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滞后抑或失效,已经变动的社会现实和新的矛盾与问题需要一套新的批判理论加以阐释和观照。让很多人认识、了解波斯特的是他提出的新理论术语——信息方式。信息方式是波斯特整个思想的核心概念,在多本著作中都有反复阐述。
刘涛
关键词:信息方式第二媒介时代
制造共识:“像化”中国形象的建构策略被引量:1
2017年
全球化语境下,探索一套以中国实体形象为基础、以政府宣传为主导、以国家意识形态为牵引的"像化"中国形象塑造与传播策略尤为重要。"像化"中国形象要以富有活力的意义形式来重新描述时间和空间,重新阐述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重新表征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典型场景,才能构建表征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形象"神话",再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塑造典型"像化"形象、提升情感关注度,突显"像化"形象刺点、强化情感体验,消除"像化"形象歧义、构建情感认同,是"像化"中国形象的基本塑造策略。采取适宜的传播强度、促成认知接受,选择恰当的传播时机、形成认知关注,建立多层次传播渠道、构建认知空间,拓展互动传播平台、增强认知理解,是"像化"中国形象的基本传播策略。
刘丹凌
论国家形象的三重内涵——基于三种偏向的分析被引量:16
2014年
围绕"国家形象"的理论话语与实践探索是寻求民族复兴的现代中国对全球化发展框架和可持续发展路径的一种反思和回应,是谋求与西方发达国家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广泛合作与对话的现实路径,也是抵制资本主义文化霸权、表明国家立场和发展理念的有效方式,更是凝聚内部公众、强化国族认同的重要手段。我国理论界关于国家形象认识存在三种偏向——"主观定位偏向"、"外部偏向"、"新闻偏向"。基于对三种偏向的分析,我们认为,国家形象既不是单维的事实性概念,也不是单维的观念性概念,而是融合实体、反映和认知等多重内涵的结构性概念,包含客体形象、媒介形象和认知形象三个相面。
刘丹凌
关键词:国家形象软实力媒介形象
国家形象建构:作为表征意指实践的“文化循环”被引量:13
2016年
本文借助传播符号学理论,围绕表征符码及其意指实践,研究国家形象的建构机制。国家形象的建构是表征以及由表征聚合而成的"表征链"之合谋,是表征符号及其意义叠加、聚合、更迭和变化的产物。多元的国家形象表征裹挟着多元的意识形态内涵,然而,并非所有的国家形象表征及其意识形态内涵都是显在、清晰、平衡的,它们可以相互补充,也可以相互矛盾甚至竞争,契合主流价值、时代主题、文化惯习和公众期待的国家形象表征可能得到放大和凸显。
刘丹凌
关键词:国家形象符码构成主义
消费主义、欲望生产与“世俗中国图景”——冯小刚商业电影的文化阐释被引量:2
2015年
冯小刚的商业电影遵循了当代消费文化逻辑,切入了城市新贵的社会和个人心理,表达了消费主体的欲望和梦想。冯氏电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表现出了消费文化视域下的世俗中国形象,如实地透射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冯氏电影通过对光怪陆离的当代中国都市地理的描摹,通过对追求当下快感与艺术化生活趣味的当代城市新兴阶层的书写,通过对消费主义的"仪式景观"的呈现,演绎了后现代的都市景观,塑造了新兴的消费主体形象,表达了以欲望为指向的消费文化取向,构建了消费文化视域中的世俗中国图景。
刘丹凌
关键词:商业电影消费主义世俗化
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解构与重构被引量:26
2012年
新媒介技术推动了新型传播交往关系的形成,并在很大程度上解构了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专业主义:以公民新闻网站、新闻网志、微博等为代表的非专业型新闻生产撼动了科层式的新闻传媒机构,使专业传媒机构的专属权力扩散化、弱化;新媒体技术造就了新型的传播交往关系,消弭了传受者之间的绝对界限,使新闻从业人员的身份危机成为重要问题;新闻制作权的泛化和信息扩容则带来新闻的泛化以及新闻理性和新闻责任的旁落。新闻专业主义遭遇的困境并不意味着它的全面失败和沦陷,从另一维度来看,新媒体语境召唤着新闻专业主义的重构及新一轮赋权,包括媒介的深度融合、职业身份的重构、新闻价值标准以及新闻伦理的现代重建等。
刘丹凌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专业主义职业新闻人新闻价值新闻伦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