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I02A06) 作品数:12 被引量:120 H指数:6 相关作者: 季加孚 武爱文 陕飞 孙振强 杨宏 更多>> 相关机构: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北京肿瘤医院 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胃癌NCCN临床实践指南2009版解读 被引量:34 2009年 NCCN即美国癌症综合网(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是由美国最顶尖的21家美国癌症中心组成的学术联盟。该组织通过文献回顾、专家共识等对常见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进展每年进行更新,“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当前最佳的治疗建议,改善和提高肿瘤治疗水平”。2007年NCCN首次和中国肿瘤专家合作,推出NCCN中国版, 季加孚关键词:NCCN 临床实践指南 胃癌 肿瘤治疗 肿瘤专家 恶性肿瘤 新疆地区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hMSH2表达的预后意义 2014年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hMSH2表达的预后意义。方法:收集新疆地区行结直肠癌手术的327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二步法检测hMSH2蛋白表达水平,比较表达正常组与缺失组在生存方面的差异。结果:10.7%的患者存在hMSH2表达的缺失。生存分析的结果显示hMSH2表达缺失组较正常组生存时间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SH2表达可作为新疆地区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 王海燕 孙振强 叶立功 徐佩 赵云霞 唐丽娜 顿晓熠关键词:错配修复基因 结直肠癌 HMSH2 预后 胃癌多学科诊断和治疗模式 被引量:2 2010年 尽管外科手术仍然是胃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总体的治疗模式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从解剖学为基础的手术走向以解剖学、肿瘤生物学及免疫学为基础的手术;从只重视切除肿瘤到以切除原发肿瘤及受侵器官,彻底清除区域淋巴结及杀灭腹腔脱落癌细胞的外科治疗;从单一的手术进入围手术期治疗加规范化手术的新治疗模式. 季加孚 陕飞关键词:胃肿瘤 胃癌新辅助化疗原发灶病理完全缓解11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分析胃癌新辅助化疗后原发病灶病理学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病人的临床特征。方法筛选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01—2010年间胃癌新辅助化疗原发病灶pCR的1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 11例病人治疗前均为局部进展期胃癌,10例应用FOLFOX类方案、1例应用SOX化疗方案。1例病人术后病理提示有淋巴结转移;FOLFOX类方案的pCR率不足5%,现临床评效手段CT及超声胃镜(EUS)对于pCR病人的评估准确率低(2/11);所有病人至今均无病生存,提示预后好。结论从pCR角度判断,目前应用的胃癌新辅助化疗方案及临床评效手段有待改良。 李子禹 袁鹏 唐磊 吴齐 步召德 武爱文 张连海 吴晓江 宗祥龙 李双喜 陕飞 季鑫 季加孚关键词:胃癌 新辅助化疗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新疆人群直肠癌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新疆人直肠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技术,检测75例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直肠组织中的HPV L1基因。结果肿瘤组织HPV L1基因阳性55例(73.3%),正常组织中未检到HPV L1基因。相关分析显示,HPV感染与患者年龄、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或<0.05),与族别、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及浸润程度无相关性。结论HPV感染与新疆人群直肠癌存在相关性,可能是新疆人群直肠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王海江 范川文 库热西 阿不力孜 赵泽亮 杨新辉 孙振强关键词:人乳头状瘤病毒 直肠肿瘤 聚合酶链反应 胃食管结合部癌514例外科治疗结果及其预后分析 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 探讨影响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9月至2007年1月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514例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治疗措施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全组514例患者,男性424例,女性90例,中位年龄63岁.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4.8%、42.1%和29.1%.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性别、年龄与生存无明显相关性,而肿瘤大体分型、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有无脉管癌栓及是否接受根治手术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经腹与经胸手术相比,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未见显著差异(P>0.05);对于分期≥Ⅱ期的患者,近端胃大部切除和全胃切除亦未显示生存差异(P>0.05);而对于Ⅱ、Ⅲ期患者,术前化疗患者的预后要优于术前无化疗者(P<0.05).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和有无脉管癌栓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TNM分期和有无脉管癌栓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对于Ⅱ、Ⅲ期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改善患者预后.手术应尽可能做到根治,并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分期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路径和切除范围. 杨宏 武爱文 李子禹 步召德 张连海 吴晓江 宗祥龙 李双喜 陕飞 杨跃 季加孚关键词:外科手术 预后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诊断与处理 被引量:8 2015年 十二指肠残端瘘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有较高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十二指肠残端瘘的早期诊断对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手术后需要严密观察。十二指肠残端瘘一经诊断明确,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如患者一般状态、是否局限、十二指肠残端引流情况等,决定保守治疗或是手术治疗,其基本原则是保证十二指肠残端的通畅引流。发生十二指肠残端瘘后及时诊断并给予正确的处理才能避免因此导致的严重后果。 所剑 李伟 王大广关键词:胃肿瘤 腹腔镜检查 手术后并发症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被引量:9 2015年 应用电钩沿横结肠与大网膜附着处分离大网膜分别至结肠脾曲及结肠肝区。用超声刀沿胰腺被膜分离,至胰腺上缘显露近脾门处的脾动静脉主干向脾门解剖,清扫第10、11组淋巴结;显露胃网膜左血管根部并离断,向上离断部分胃短血管后,裸化胃大弯,清扫第4组淋巴结。沿胰腺下缘胰后间隙解剖,显露肠系膜上静脉,清扫14v组淋巴结,于胃网膜右静脉汇入胃结肠静脉干处夹闭,显露胃网膜右动脉根部并夹闭,清扫第6组淋巴结。沿胰腺上缘打开胃胰皱襞进入胰后间隙解剖肝总动脉及腹腔动脉干,游离并显露胃左动、静脉,脾动脉及部分肝总动脉,根部切断胃左动、静脉,清扫7、8、9组淋巴结。显露肝总动脉,清扫第8a组淋巴结,显露肝固有动脉,显露胃右动脉根部,夹闭切断胃右动脉,清扫第5、12组淋巴结。沿小网膜与胃小弯前壁附着处切除小网膜,裸化胃壁,清扫第3、5组淋巴结。 所剑关键词:胃肿瘤 腹腔镜检查 淋巴结切除术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471例Siewert分型临床研究 被引量:33 2012年 目的探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不同Siewert亚型间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治疗方式及预后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肿瘤医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接受外科手术切除的471例AEG病人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Siewert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全组471例病人中,SiewertⅠ型22例(4.7%),SiewertⅡ型237例(50.3%),SiewertⅢ型212例(45.0%)。病人的年龄、性别比和体重指数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型较Ⅱ型更容易出现胃壁深层浸润和胃周淋巴结转移,故Ⅲ型比Ⅱ型具有更晚的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为G3/4的病人在Ⅲ型中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Ⅱ型,脉管癌栓阳性率在Ⅲ型中同样明显高于Ⅱ型。不同的Siewert亚型通常选择不同的手术路径和切除方式。Siewert各亚型病人的5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8)。对于行R0切除的Ⅱ型和Ⅲ型病人,经腹手术病人的5年存活率优于经胸手术(49.1%vs.23.3%,P=0.045),而行近端胃大部切除和全胃切除的病人相比,5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1%vs.42.5%,P=0.278)。结论Ⅱ型和Ⅲ型AEG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但两组病人的5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随访时间较短有关。对于Ⅱ型和Ⅲ型AEG,建议经腹实施手术,并根据肿瘤的浸润范围选择合适的切除范围。 杨宏 武爱文 季加孚 唐磊 吴齐关键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临床病理 手术方式 预后 阿托伐他汀对青年高脂血症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青年高脂血症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76例青年高脂血症患者(年龄18~39岁)口服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20 mg,1次/d,连续治疗8周。检测患者血清Hs-CRP和血脂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青年高脂血症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值,且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呈正相关,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能显著降低血清Hs-CRP水平。 李辉 李晓华 陈兴东 李国立关键词:高脂血症 超敏C反应蛋白 阿托伐他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