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40019) 作品数:24 被引量:294 H指数:10 相关作者: 史本林 朱新玉 胡云川 李红忠 芦杰 更多>> 相关机构: 商丘师范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河南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天文地球 经济管理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中国1981~2014年太阳总辐射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24 2016年 利用1981-2014a逐日总辐射资料和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照时数资料,确定我国逐日太阳总辐射DSRM-C模型(Daily solar radiation model-C)的时不变参数。利用该模型与气象资料,估算各站逐日总辐射,分析近34a总辐射的空间格局。并利用Mann-Kendall(M-K)方法检验辐射量年和季节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我国1981-2014a太阳总辐射量总体下降。华北、东北和西南地区总辐射量显著下降,西北地区辐射量明显增加,华南地区则无明显变化。夏、秋、冬季辐射量呈下降趋势,且以夏季变化幅度最大;春季辐射量略有上升。总辐射量四季变化趋势空间分异明显。东部地区夏季和华北地区春、秋、冬季总辐射量明显下降,将影响夏粮和秋粮的生产。 陶苏林 戚易明 申双和 李雨鸿 周寅关键词:太阳总辐射 日照百分率 气温日较差 模型参数 豫东地区“6.3”与“7.17”两次致灾大风雷达资料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2012年 利用加密自动站常规、非常规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2009年6月3日(简称"6.3"过程)和2010年7月17日(简称"7.17"过程)在豫东地区出现的大范围强对流、大风天气过程。结果表明,"6.3"和"7.17"过程虽然都有高空槽和槽后西北气流引导北方冷空气南下,使中高层气温迅速下降,造成大气层结的极不稳定和高低空风的垂直切变,进而高空动量下传,形成强对流的发生、发展、维持和传播。雷达径向速度和风廓线显示,"6.3"过程"弓形"出现了强回波区并位于回波区前沿,其移动速度快,具有径向风速辐合等飑线特征;"7.17"过程则是在中尺度涡旋云系中形成多个局地对流旺盛的单体,最终造成强降雨、雷电和局地强风暴等强对流天气。 张怡 赵志宇关键词:飑线 大风 中尺度气旋 雷达特征 基于MODIS-NDVI的河南省冬小麦产量遥感估测 被引量:54 2012年 粮食产量估测对于国家粮食生产宏观调控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南省为例,利用区域NDVI数据进行冬小麦产量监测研究。基于2000~2010年冬小麦生长关键期3~5月的MO-DIS~NDVI数据集,结合河南省18地市冬小麦生产数据,分析了研究区小麦产量和播种面积的时间动态变化特征,建立了基于区域NDVI的冬小麦产量估算模型。结果表明:自2000至2010年,研究区冬小麦产量呈上升趋势,播种面积基本保持稳定;利用单月NDVI建立的冬小麦产量线性模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2.02%、10.70%和9.27%;利用不同月份组合的NDVI累积和建立的冬小麦产量模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1.13%、10.38%、8.37%和9.41%;利用多个月份组合的NDVI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1.00%、9.32%、9.04%和9.58%;将小麦播种面积作为限制因素引入多元线性模型后,估算精度得到了很大提升,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5.65%、5.34%、6.76%和5.47%。通过误差对比后发现,在模型中引入播种面积后,利用区域NDVI可以有效、快速、准确地对冬小麦进行估产。 赵文亮 贺振 贺俊平 朱连奇关键词:冬小麦 遥感估产 豫东冬小麦物候期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5 2013年 为在小区域尺度上定量地探讨冬小麦物候期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更精确的依据,基于河南东部商丘地区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冬小麦物候观测资料和同时段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变异系数的方法,分析了冬小麦物候期的变化及其与气候要素的关系和物候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豫东地区冬小麦从播种到返青各物候期变化不显著,而起身、拔节、抽穗、开花和成熟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提前趋势,最终导致全生育期缩短3.3d/10a。2)冬小麦各物候期的变化主要与温度有关,其次是日照时数,而与降水相关性不显著;影响豫东地区冬小麦物候期的主导因子是物候发生当月及发生前1~2个月的温度和日照时数。1月平均温度每升高1℃,返青期提前2.2d,3月平均温度每升高1℃,起身、拔节、抽穗和开花期分别提前1.5d、3.2d、2.1d和1.5d。3)冬小麦返青一起身和乳熟一成熟阶段对气候变化响应最为敏感,其次是起身-拔节和抽穗-开花期。 侯颖关键词:冬小麦 物候期 气候响应 直管县(市)气象局局务规范化管理问题研究 被引量:1 2018年 河南省气象系统开展的直管县(市)气象管理体制改革,强化了基层气象服务与行政效能,为县级气象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也出现了重复劳动变多、单位内部矛盾加大等问题。本文从县级气象局内部管理层面,以标准化党建、局务管理制度化和全方位培训轮岗,建立标准化管理和规范化价值观念体系,实现直管县气象局综合管理从标准化到规范化的进阶。 张怡关键词:直管 气象 一次典型飑线与龙卷的多普勒雷达资料对比 利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资料对2009年6月3日(简称'6.3'过程)和2010年7月17日(简称'7.17'过程)在河南出现的大范围强对流、大风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3具有强回波区呈'弓形'并位于回波区前沿,回波... 张怡关键词:大风 飑线 中尺度气旋 雷达特征 文献传递 河南省商丘市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2012年 为探明气候变化对豫东玉米(Zea mays L.)产量的影响,以河南省商丘市为研究区域,根据1991~2010年河南省商丘市气候变化和玉米产量资料,利用数学统计与Thomthwaite memoriae模型,结合未来气候预测结果定量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玉米产量整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主成分分析表明,气温、降水量与极端温度为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降水过多及低温对玉米生产不利。河南省商丘市"暖湿型"气候有利于玉米生产力的提高,"冷干型"气候对玉米生产最为不利。 朱新玉 张竟竟 赵文亮 史本林关键词:气候变化 1950—2009年河南省干旱灾害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6 2012年 利用河南省1950—2009年的干旱灾情资料,分析了干旱灾害的变化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干旱灾害呈现明显的周期性波动,干旱灾情轻重交替出现,受灾面积的波动周期为4~l4年,成灾面积的波动周期为4~17年;干旱受灾面积呈减小趋势但成灾面积呈增大趋势;河南省的资源环境、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条件均对干旱灾害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李治国 朱玲玲 程昆 芦杰关键词:干旱灾害 气候变化及干旱对豫东小麦的综合影响分析 本文分析豫东冬小麦产区近五十年的水、温要素的变化趋势,数学统计与模型模拟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规律,预测未来农业气候资源变化趋势和极端天气事件出现的规律,探讨气候变化和干旱灾害对商丘市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得... 张怡 吴才香关键词:气候变化 冬小麦 文献传递 新一代3DGIS跨区域人影作业系统的应用个例分析 新一代三维人影作业系统集成了三维地理信息、GPS定位和虚拟现实技术,加入基础地理信息和人工影响天气专题信息矢量数据。本文分别以人工增雨和强对流个例来检验和演示其雷达、云图的三维显示分析,遥感墒情、数值产品、探空、地面实况... 张怡关键词:跨区域联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