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40019)

作品数:24 被引量:300H指数:11
相关作者:史本林朱新玉胡云川李红忠芦杰更多>>
相关机构:商丘师范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河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14篇天文地球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气候
  • 10篇冬小麦
  • 10篇小麦
  • 9篇气候变化
  • 4篇指挥
  • 4篇人影
  • 4篇跨区域联合
  • 4篇黄淮
  • 4篇干旱
  • 3篇气象
  • 3篇黄淮海
  • 3篇黄淮海平原
  • 2篇玉米
  • 2篇直管
  • 2篇中尺度
  • 2篇中尺度气旋
  • 2篇人影作业
  • 2篇气候变暖
  • 2篇气候适宜度
  • 2篇气旋

机构

  • 18篇商丘师范学院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河南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河南教育学院
  • 1篇菏泽学院

作者

  • 11篇史本林
  • 8篇朱新玉
  • 3篇芦杰
  • 3篇李红忠
  • 3篇胡云川
  • 2篇赵文亮
  • 2篇张竟竟
  • 2篇梁春玲
  • 2篇张怡
  • 1篇孟德友
  • 1篇姚丽
  • 1篇申双和
  • 1篇万年庆
  • 1篇贺振
  • 1篇朱玲玲
  • 1篇侯颖
  • 1篇刘杰
  • 1篇陶苏林
  • 1篇朱连奇
  • 1篇李治国

传媒

  • 5篇地理研究
  • 3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贵州农业科学
  • 2篇河南科学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地理科学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管理观察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14篇2012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1981~2014年太阳总辐射的时空变化被引量:24
2016年
利用1981-2014a逐日总辐射资料和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照时数资料,确定我国逐日太阳总辐射DSRM-C模型(Daily solar radiation model-C)的时不变参数。利用该模型与气象资料,估算各站逐日总辐射,分析近34a总辐射的空间格局。并利用Mann-Kendall(M-K)方法检验辐射量年和季节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我国1981-2014a太阳总辐射量总体下降。华北、东北和西南地区总辐射量显著下降,西北地区辐射量明显增加,华南地区则无明显变化。夏、秋、冬季辐射量呈下降趋势,且以夏季变化幅度最大;春季辐射量略有上升。总辐射量四季变化趋势空间分异明显。东部地区夏季和华北地区春、秋、冬季总辐射量明显下降,将影响夏粮和秋粮的生产。
陶苏林戚易明申双和李雨鸿周寅
关键词:太阳总辐射日照百分率气温日较差模型参数
豫东地区“6.3”与“7.17”两次致灾大风雷达资料对比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利用加密自动站常规、非常规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2009年6月3日(简称"6.3"过程)和2010年7月17日(简称"7.17"过程)在豫东地区出现的大范围强对流、大风天气过程。结果表明,"6.3"和"7.17"过程虽然都有高空槽和槽后西北气流引导北方冷空气南下,使中高层气温迅速下降,造成大气层结的极不稳定和高低空风的垂直切变,进而高空动量下传,形成强对流的发生、发展、维持和传播。雷达径向速度和风廓线显示,"6.3"过程"弓形"出现了强回波区并位于回波区前沿,其移动速度快,具有径向风速辐合等飑线特征;"7.17"过程则是在中尺度涡旋云系中形成多个局地对流旺盛的单体,最终造成强降雨、雷电和局地强风暴等强对流天气。
张怡赵志宇
关键词:飑线大风中尺度气旋雷达特征
夏玉米气候适宜度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以商丘地区为例被引量:21
2013年
运用商丘地区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及气象试验站1971-2010年逐日日照时数、温度和降水量观测值,构建了玉米光照、温度、降水及综合气候适宜度计算模型,对1971~2010年玉米全生育期及各主要生育阶段的气候适宜度与综合气候适宜度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全生育期温度、光照、降水及综合气候适宜度平均值分别为0.507、0.587、0.545及0.541;玉米生育期内光照适宜度较好,降水适宜度次之,温度适宜度最差,温度是限制玉米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因子。近40a以来,温度适宜度以0.003/1Oa线性趋势下降,光照适宜度以0.049/10a线性趋势下降,降水适宜度以0.006/1Oa线性趋势下降。气候因子匹配效果较差,对玉米的生长不利。降水和温度是影响玉米播种及出苗的主要气候因子,播种一出苗期气候因子综合匹配效果较差。温度的明显升高及夏秋两季日照时数降低幅度较大,导致玉米出苗一拔节期对各气候因子的适宜性较差。玉米拔节一抽穗期降水和温度的适宜性较高,降水和温度的有效匹配有利于玉米的拔节及抽穗。抽穗一乳熟期温度、光照和降水组合效果趋好,有利于玉米干物质量的积累;乳熟一成熟期光照适宜性较强,温度和降水适宜性较差,综合气候适宜性变差。
史本林朱新玉胡云川刘晓满
关键词:气候变暖玉米气候适宜性黄淮地区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动态评估被引量:2
2012年
黄河三角洲除油气资源外尚未得到全面深入开发,定量衡量黄河三角洲的可持续发展状态,选择适合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方式,成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采用生态足迹分析这一定量方法,从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探讨黄河三角洲的可持续发展定量测度。结果表明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人类过度开发的压力之下,可持续发展的状况不容乐观。黄河三角洲的发展基本是通过消耗自然资本存量来弥补生态承载力的不足,区域自然—经济—社会系统结构亟需调整。
梁春玲
关键词:生态足迹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
基于MODIS-NDVI的河南省冬小麦产量遥感估测被引量:55
2012年
粮食产量估测对于国家粮食生产宏观调控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南省为例,利用区域NDVI数据进行冬小麦产量监测研究。基于2000~2010年冬小麦生长关键期3~5月的MO-DIS~NDVI数据集,结合河南省18地市冬小麦生产数据,分析了研究区小麦产量和播种面积的时间动态变化特征,建立了基于区域NDVI的冬小麦产量估算模型。结果表明:自2000至2010年,研究区冬小麦产量呈上升趋势,播种面积基本保持稳定;利用单月NDVI建立的冬小麦产量线性模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2.02%、10.70%和9.27%;利用不同月份组合的NDVI累积和建立的冬小麦产量模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1.13%、10.38%、8.37%和9.41%;利用多个月份组合的NDVI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1.00%、9.32%、9.04%和9.58%;将小麦播种面积作为限制因素引入多元线性模型后,估算精度得到了很大提升,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5.65%、5.34%、6.76%和5.47%。通过误差对比后发现,在模型中引入播种面积后,利用区域NDVI可以有效、快速、准确地对冬小麦进行估产。
赵文亮贺振贺俊平朱连奇
关键词:冬小麦遥感估产
豫东冬小麦物候期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5
2013年
为在小区域尺度上定量地探讨冬小麦物候期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更精确的依据,基于河南东部商丘地区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冬小麦物候观测资料和同时段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变异系数的方法,分析了冬小麦物候期的变化及其与气候要素的关系和物候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豫东地区冬小麦从播种到返青各物候期变化不显著,而起身、拔节、抽穗、开花和成熟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提前趋势,最终导致全生育期缩短3.3d/10a。2)冬小麦各物候期的变化主要与温度有关,其次是日照时数,而与降水相关性不显著;影响豫东地区冬小麦物候期的主导因子是物候发生当月及发生前1~2个月的温度和日照时数。1月平均温度每升高1℃,返青期提前2.2d,3月平均温度每升高1℃,起身、拔节、抽穗和开花期分别提前1.5d、3.2d、2.1d和1.5d。3)冬小麦返青一起身和乳熟一成熟阶段对气候变化响应最为敏感,其次是起身-拔节和抽穗-开花期。
侯颖
关键词:冬小麦物候期气候响应
直管县(市)气象局局务规范化管理问题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河南省气象系统开展的直管县(市)气象管理体制改革,强化了基层气象服务与行政效能,为县级气象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也出现了重复劳动变多、单位内部矛盾加大等问题。本文从县级气象局内部管理层面,以标准化党建、局务管理制度化和全方位培训轮岗,建立标准化管理和规范化价值观念体系,实现直管县气象局综合管理从标准化到规范化的进阶。
张怡
关键词:直管气象
一次典型飑线与龙卷的多普勒雷达资料对比
利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资料对2009年6月3日(简称'6.3'过程)和2010年7月17日(简称'7.17'过程)在河南出现的大范围强对流、大风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3具有强回波区呈'弓形'并位于回波区前沿,回波...
张怡
关键词:大风飑线中尺度气旋雷达特征
文献传递
河南省商丘市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2
2012年
为探明气候变化对豫东玉米(Zea mays L.)产量的影响,以河南省商丘市为研究区域,根据1991~2010年河南省商丘市气候变化和玉米产量资料,利用数学统计与Thomthwaite memoriae模型,结合未来气候预测结果定量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玉米产量整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主成分分析表明,气温、降水量与极端温度为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降水过多及低温对玉米生产不利。河南省商丘市"暖湿型"气候有利于玉米生产力的提高,"冷干型"气候对玉米生产最为不利。
朱新玉张竟竟赵文亮史本林
关键词:气候变化
1950—2009年河南省干旱灾害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利用河南省1950—2009年的干旱灾情资料,分析了干旱灾害的变化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干旱灾害呈现明显的周期性波动,干旱灾情轻重交替出现,受灾面积的波动周期为4~l4年,成灾面积的波动周期为4~17年;干旱受灾面积呈减小趋势但成灾面积呈增大趋势;河南省的资源环境、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条件均对干旱灾害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李治国朱玲玲程昆芦杰
关键词:干旱灾害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