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佛山市科技局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201208312)

作品数:2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周利胜陈淦杨水泉何杏玲陈光荣更多>>
相关机构: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广东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佛山市科技局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短暂性
  • 2篇短暂性脑缺血
  • 2篇短暂性脑缺血...
  • 2篇缺血
  • 2篇微出血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缺血
  • 2篇脑缺血发作
  • 2篇脑微出血
  • 2篇急性
  • 2篇急性脑梗死
  • 2篇梗死
  • 2篇出血
  • 1篇相关危险因素
  • 1篇脑梗塞
  • 1篇梗塞

机构

  • 2篇佛山市高明区...
  • 1篇广东医学院

作者

  • 2篇周利胜
  • 1篇陈光荣
  • 1篇何杏玲
  • 1篇杨水泉
  • 1篇陈淦

传媒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2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急性脑梗死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脑微出血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比较急性脑梗死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危险因素及病理生理TOAST分型,以及这两种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无脑微出血的临床特点,探讨急性脑梗死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理生理机制和脑微出血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ACI组)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26例(TIA组)进行磁共振梯度回波序列检查,根据有无脑微出血(CMBs)将112例患者分为有CMBs组与无CMBs组。比较ACI组、TIA组的危险因素、病理生理TOAST分型及有CMBs组与无CMBs组的危险因素。结果 ACI组CMBs发生率显著高于TIA组(23.3%比3.8%,P<0.05);在病理生理TOAST分型中,TIA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显著高于ACI组(26.9%比9.3%,P<0.05);ACI组、TIA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总胆固醇、心房纤颤、T2白质高信号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CMBs组收缩压、T2白质高信号的评分均显著高于无CMBs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常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较急性脑梗死多见;收缩压水平和T2白质高信号评分是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
陈淦周利胜何杏玲杨水泉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微出血
急性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微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比较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 比较急性脑梗死(ACI)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及TOAST分型的差异.方法 选取40例伴有脑微出血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分类分为ACI组(24例)和TIA组(16例).以年龄、血压和血脂等为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异;同时将两组患者分别进行TOAST亚型分类,比较两组患者TOAST分型的差异.结果 ACI组患者年龄(73.3±4.1)岁,伴有高血压和脑白质疏松症的患者比例分别为95.8%(23/24),70.8%(17/24),明显高于TIA组的(65.5±5.6)岁,13/16,9/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和心源性的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75.0%(18/24),16.7%(4/24),明显高于TIA组的8/16和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CI组小动脉闭塞性患者所占比例为8.3%(2/24),明显低于TIA组的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I和TIA患者脑微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存在差异性.
周利胜陈淦陈光荣
关键词:脑梗塞脑微出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