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P12109)

作品数:3 被引量:65H指数:3
相关作者:肖开华冯动军赵向原李浩吉明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压汞
  • 2篇流体
  • 2篇可动流体
  • 2篇核磁
  • 2篇核磁共振
  • 2篇恒速压汞
  • 1篇须家河组
  • 1篇致密砂岩
  • 1篇致密砂岩储层
  • 1篇砂岩
  • 1篇砂岩储层
  • 1篇四川盆地
  • 1篇四川盆地西部
  • 1篇盆地
  • 1篇盆地西部
  • 1篇气水
  • 1篇气水分布
  • 1篇气田
  • 1篇新场气田
  • 1篇裂缝

机构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2篇肖开华
  • 1篇王丹丹
  • 1篇吉明艳
  • 1篇冯动军
  • 1篇李浩
  • 1篇赵向原

传媒

  • 3篇石油实验地质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恒速压汞及核磁共振技术在四川盆地西部致密砂岩储层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21
2021年
在深入分析恒速压汞法和核磁共振实验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岩心实验结果,分析川西新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类型、孔喉特征、孔喉比特征及其与孔、渗相关关系,研究孔隙和喉道对毛细管曲线的影响,探讨孔喉特征对可动流体参数的影响。川西须四段为低孔、低—超低渗致密储层,孔隙度介于1.6%~10.9%,平均5.9%,渗透率介于(0.01~2.81)×10^(-3)μm^(2),平均0.37×10^(-3)μm^(2)。发育粗喉大孔、粗喉小孔、细喉大孔和细喉小孔4类孔隙结构类型,孔隙半径介于8~180μm,平均112μm,以微孔—小孔为主;喉道半径介于0.100~1.008μm,平均0.484μm,以微喉为主。孔隙半径对低—超低渗储层的物性影响较小,喉道半径与渗透率相关性较好,其影响了毛细管曲线的变化,控制了低渗透储层的物性特征,是决定气藏开发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孔隙半径、喉道半径和最终进汞饱和度对可动流体参数影响较大,基于此三项参数提出孔隙结构指数,结合测井曲线开展了川西致密砂岩储层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效果吻合较好。
冯动军肖开华
关键词:恒速压汞核磁共振喉道可动流体须家河组
新场气田储层裂缝特征及其与动态气水分布的关系被引量:7
2016年
利用岩心、测井及生产测试等资料,在评价天然裂缝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类型裂缝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并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对其进行识别,进而评价不同类型裂缝与气藏动态气水分布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地质成因。研究表明,新场气田须二段储层主要发育构造裂缝和成岩裂缝2种成因类型。其中,绝大多数构造裂缝为剪切裂缝,按其倾角特征可进一步分为高角度缝、斜交缝和低角度缝;成岩裂缝主要为层理缝,有效性较好,对整体上改善储层物性贡献较大。新场须二段气藏动态气水分布与裂缝发育程度及裂缝类型关系密切,其中以发育低角度裂缝或网状缝为主的储层表现为产水或快速高含水,而以高角度缝发育为主的储层往往为高产气层,且稳产时间相对较长。研究认为,基于该区气藏气水分布的复杂特点,储层中不同类型的天然裂缝造成渗透率的各向异性是影响气藏动态气水分布的关键因素。
王丹丹李浩赵向原吉明艳
关键词:气水分布新场气田
川西新场须四段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喉与可动流体变化特征被引量:39
2014年
为了评价川西新场须四段致密砂岩储层,应用恒速压汞及核磁共振实验方法对储层微观孔喉与可动流体变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须四段致密砂岩储层可动流体参数、喉道特征参数及孔隙参数变化幅度大。微裂隙发育的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对可动流体参数的影响较喉道要更大一些,在微观上可动流体参数主要受孔隙控制。孔喉半径比较大、分布范围宽是致密砂岩储层可动流体含量低、可动用程度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微裂隙发育的致密砂岩储层具有喉道进汞饱和度较孔隙进汞饱和度高的特点,说明新场须四段致密砂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孔隙—裂缝型。
肖开华冯动军李秀鹏
关键词:核磁共振恒速压汞致密砂岩储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