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12JK0895)

作品数:16 被引量:43H指数:5
相关作者:熊仲明张慧张超韦俊陈轩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1篇隔震
  • 10篇滑移
  • 10篇滑移隔震
  • 7篇地震
  • 7篇隔震结构
  • 6篇动力响应
  • 6篇滑移隔震结构
  • 4篇限位
  • 4篇限位装置
  • 3篇带限
  • 3篇基础滑移
  • 2篇地裂缝
  • 2篇地震动
  • 2篇地震响应
  • 2篇地震响应分析
  • 2篇地震作用
  • 2篇动力响应分析
  • 2篇烈度
  • 2篇结构隔震
  • 2篇基础滑移隔震

机构

  • 12篇西安建筑科技...
  • 6篇陕西工业职业...
  • 2篇苏州科技学院
  • 2篇深圳市建筑设...
  • 1篇苏州科技大学
  • 1篇大同大学
  • 1篇河北建筑设计...

作者

  • 12篇熊仲明
  • 6篇张超
  • 6篇张慧
  • 3篇韦俊
  • 2篇杨谦
  • 2篇陈轩
  • 2篇侯伟
  • 1篇王军良
  • 1篇王超
  • 1篇黄汉英
  • 1篇张超
  • 1篇王志磊
  • 1篇王艺博
  • 1篇张潮
  • 1篇魏明兴
  • 1篇王凯
  • 1篇高鹏翔

传媒

  • 7篇西安建筑科技...
  • 4篇粉煤灰综合利...
  • 4篇工程抗震与加...
  • 1篇振动与冲击

年份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具有限位装置的滑移隔震框架结构在碰撞前后单向和双向地震反应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为了克服传统滑移隔震限位装置一滑就限增加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的缺陷,使滑移隔震技术在框架结构中得到应用,在研究了U型环限位消能元件的工作性能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SAP2000软件,建立了一种新型具有限位装置的滑移隔震三层框架结构的计算模型,并根据合理的碰撞前后滞回特性,进行了单向和双向地震波作用下的隔震结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限位装置的刚度对结构碰撞后层间加速度和位移量的变化影响较大;双向比单向地震激励对结构产生的最大基底滑移量要大.随着另一个方向地震烈度的不断加大,结构最大滑移量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规律,为滑移隔震在框架结构中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韦俊熊仲明秦培晟王军良
关键词:滑移隔震限位装置碰撞
旧有建筑结构改造后立面保护的方法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为了研究旧有建筑结构方面的改造保护策略,本文以某旧有建筑结构改造为例,从结构的受力机理的角度对该建筑结构改造后立面保护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原始立面与新建结构之间连系梁的不同跨度、不同截面、不同材料的对比,获得了该建筑结构改造后立面保护合理的加固方案。同时利用SAP2000有限元程序对该结构方案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找出了结构的薄弱位置,并对结构的加固方案进行了有效的评估。结果表明,旧有建筑结构改造后立面保护的方法合理有效,且其结果可为该类旧有建筑结构保护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熊仲明王丙锐王凯
关键词:历史建筑静力弹塑性分析
滑移元件在不规则滑移隔震结构中的优化布置研究
2013年
采用遗传算法对平面布置不规则的多层框架结构进行滑移元件的优化布置研究,提出一种新型的优化布置方法:首先采用固定单元分割的方法将布置不规则的建筑平面进行单元划分;然后采用遗传算法对单个单元进行滑移元件的优化布置,提出滑移元件在单个单元内的最佳布置方案;最后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提出滑移元件在整个建筑中的最佳布置方案.通过对比研究三种情况下的结构顶层加速度、基底滑移量等参数的影响,验证了所提出的滑移元件优化布置方法的可行性,为基础滑移隔震结构推广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熊仲明王志磊王超
关键词:基础滑移隔震结构优化遗传算法
基础滑移隔震体系滑移位移谱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采用Matlab/Simulink分析了纯摩擦滑移隔震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建立了滑移隔震结构的多自由度计算模型,并分别对比了滑移隔震体系的等代单自由度刚体模型、双自由度模型与多自由度模型的滑移位移谱、滑移量时程分析曲线.计算结果表明,双自由度模型与多自由度模型的动力响应比较接近;隔震层的最大滑移量只与摩擦系数和输入的地震波有关,而与结构的整体质量无关;当隔震层的摩擦系数小于0.1时,单自由度刚体模型的和多自由度体系的滑移位移谱拟合较好,从而验证了等代刚体结构确定的滑移位移谱模拟实际滑移隔震结构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为滑移隔震体系的推广建立了基础.
熊仲明陈轩虞子良
关键词:滑移隔震结构动力响应反应谱
远场类谐和地震动作用下带限位装置滑移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2021年
以一栋5层的滑移隔震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具有限位功能的隔震装置,输入远场类谐和地震动和远场非谐和地震动,对比分析带限位装置滑移隔震结构在远场类谐和地震动作用下地震响应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带限位装置滑移隔震结构作为周期较长的柔性结构,对远场类谐和地震动较为敏感,远场类谐和地震动作用下层间位移、楼层加速度、层间剪力较之远场非谐和地震动作用下对应层的层间位移、楼层加速度、层间剪力都在增大,且随着地震烈度增加,层间位移、层间剪力的增加幅度在减小。两种地震动作用下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基本都随地震烈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进行隔震结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远场类谐和地震动对带限位装置滑移隔震结构的影响。
张超张慧杨谦
关键词:滑移隔震地震响应
考虑上下盘效应的带限位装置的滑移隔震结构隔震性能研究
2022年
建立带限位装置的滑移隔震结构和传统抗震结构的计算模型,输入上盘地震动和下盘地震动,对比分析上下盘地震动作用下两类结构的动力响应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带限位装置的滑移隔震结构,下盘地震动TCU 110作用下楼层加速度、层间位移及层间剪力均大于上盘地震动TCU 078作用下对应楼层的加速度、层间位移及层间剪力;带限位装置的滑移隔震结构在上盘地震动TCU 078作用下楼层加速度和层间剪力的隔震率均大于下盘地震动TCU 110作用下对应楼层的加速度和层间剪力的隔震率;在两种地震动作用下,随着地震烈度的增加,带限位装置的滑移隔震结构各楼层加速度和层间剪力的隔震率基本都在增大,而各楼层层间位移的降低率在减小。因此,不能忽视上下盘地震动对带限位装置的滑移隔震结构的影响,从而确保结构设计安全。
张超张慧程兴旺
关键词:滑移隔震限位装置隔震性能
不同自滑区长度下“先滑后限”的滑移隔震结构动力响应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先滑后限"的滑移隔震体系具有良好的隔震性能。自滑区长度是"先滑后限"的滑移隔震体系限位装置的重要参数,将直接影响限位装置的限位效果。本文首先探讨了自滑区长度的确定,提出合理的最大自滑区长度应满足的条件。采用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研究在不同自滑区长度下"先滑后限"的滑移隔震结构基底滑移量及上部结构动力响应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先滑后限"的滑移隔震结构,当选择合理的自滑区段,可以使基底剪力和结构三个代表层的加速度相对维持在较低的数值,使得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大幅减少,隔震效果显著。
张超张慧熊仲明
关键词:滑移隔震动力响应
基础滑移隔震框架结构试推与复位方案的分析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试推与复位技术是检验基础滑移隔震结构设计与施工可靠性的重要手段。运用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带有限位装置的基础滑移隔震框架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通过模拟局部荷载作用位置,研究了在不同工况作用下隔震层顶部基础梁的受力及变形特点,得到了上部结构附加内力和变形最小的试推方案。同时,进行了在不同工况作用及整体荷载作用下结构动力响应分析,得到了局部荷载作用与整体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动力响应的对比关系。实际工程算例表明,合理地分散布置试推点的多条轴线多点加载方案基本可以满足滑移隔震结构试推与复位的要求,可作为一种检测滑移隔震结构设计与施工效果的有效方法。
熊仲明张超高俊江
关键词:基础滑移隔震有限元分析
不规则的“先滑后限”滑移隔震结构双向水平地震反应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运用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以4层不规则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了在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基础固定结构、"一滑就限"的滑移隔震结构、"先滑后限"的滑移隔震结构的计算模型。对三种结构体系在不同工况下进行了结构动力响应(平动反应和扭转反应)的对比分析,由分析结果可知,"先滑后限"的滑移隔震结构在输入双向地震波作用时隔震效果较好,结构的变形更加均匀,受力更加合理。同时,对于存在明显偏心的不规则结构,采用"先滑后限"的滑移隔震体系后,限位器的刚度布置对减轻结构的扭转振动效应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自滑区的存在使得扭转振动效应通过结构的摩擦滑移得到了调整和改善。
张慧张超侯伟熊仲明
关键词:滑移隔震隔震效果
地震作用下地裂缝场地的动力响应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地裂缝对建筑结构的破坏是巨大的.随着西安地裂缝活动已趋于稳定和城市发展的需要,对地裂缝场地的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地裂缝场地地震效应研究的不足,采用有限元法对西安某地裂缝场地进行模拟分析,研究了地震作用下输入地震动的强度、峰值位移及峰值加速度等因素对地裂缝场地地表峰值加速度的影响,定量地分析了地裂缝场地放大效应及上下盘作用效应,找出了地裂缝场地的动力响应规律,为地裂缝场地工程结构的抗震设防提供了依据.
熊仲明王艺博龚宇森张潮
关键词:动力响应地裂缝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