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4020416)
- 作品数:15 被引量:98H指数:6
- 相关作者:陈士岭孙玲邢福祺罗琛宋娟更多>>
-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不同年龄妇女的胚胎着床和临床妊娠结局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不同年龄妇女的临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IVF-ET治疗的1829个新鲜周期,比较不同年龄组之间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结果:本研究的平均临床妊娠率为46.7%。≤34岁组、35~37岁组、38~40岁组、41~42岁组、≥43岁组的胚胎着床率分别为33.3%、25.2%、13.3%、13.8%、5.0%,差异有显著性(P=0.000);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0.5%、45.4%、25.8%、27.5%、11.1%,差异有显著性(P=0.000);自然流产率分别为5.3%、10.8%、11.8%、15.8%、0%,差异有显著性(P=0.004)。结论:患者年龄是影响IVF-ET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随年龄增加,尤其是38岁以上的妇女,胚胎着床率与临床妊娠率明显降低,自然流产率显著升高。
- 宋娟陈士岭孙玲罗琛尹敏娜熊夏思赵二勇
- 关键词:年龄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
- 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及出生缺陷情况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及出生缺陷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本中心冻融胚胎移植654周期妊娠结局及出生儿随访观察。结果:654周期中有232例妊娠,临床妊娠187例(28.6%),早期流产31例(16.5%),晚期流产2例(1.1%),异位妊娠8例(4.2%),宫内宫外同时妊娠2例(1.1%)。共分娩144例,分娩率23.6%,足月分娩117例(81.1%),早产27例(18.9%),单胎107例(74.3%),单胎早产率9.3%,双胎37例(25.9%),双胎早产率45.9%。获得新生儿180个,男婴89个,女婴91个,其中低体重儿27个(14.9%)。新生儿出生缺陷4例,占2.2%,其中1例新生儿死亡。远期随访89例,111个出生儿,年龄1~6岁,新增出生缺陷4例,失访31例(25.8%)。总的出生缺陷共8例(4.4%)。结论:冻融胚胎移植的早期流产率增加,新生儿畸形发生率与新鲜周期相似,但长期随访出生缺陷率增高,该技术的安全性问题需得到重视,有待进一步随访研究。
- 李敏陈士岭罗琛钟梅倪运萍
- 关键词:冷冻胚胎移植
- Coasting疗法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结局的影响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在控制性超促排卵(COH)中coasting疗法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关系。方法对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222例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行coasting疗法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的卵泡数、卵子数、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分娩率。结果coasting组的coasting天数为(1.3±0.5)d,coasting组与非coasting组的卵泡数、卵子数分别为(33.0±7.6)个、(17.1±7.1)个和(17.4±7.7)个、(11.9±4.8)个,coasting组显著高于非coasting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分娩率分别为51.4%、34.6%、48.6%和47.8%、28.8%、44.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oasting是预防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一种有效方法,不影响IVF-ET的妊娠结局。
- 陈士岭宋华东孙玲何锦霞刘晓宁黎淑贞李红邢福祺
-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种植率临床妊娠率
- 不同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结局的关系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分析不同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临床特征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并探讨其相互关系,以期对PCOS不孕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03年鹿特丹专家会议提出的PCOS诊断标准,对2005年1月~2008年1月在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ET治疗的PCOS不孕患者189例分为3个亚型:I组:PCO+稀发排卵/无排卵+高雄激素临床/生化表现,共54例,行IVF-ET新鲜周期58个;Ⅱ组:PCO+稀发排卵/无排卵,共117例,行IVF-ET新鲜周期126个;Ⅲ组:PCO+高雄激素临床/生化表现,共18例,行IVF-ET新鲜周期18个;回顾性分析各组患者临床特征及IVF-ET治疗结局的关系,比较3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I型组和Ⅲ型组的基础T浓度高于II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亚型组的其他基本临床特征无显著差异(P>0.05);I型组Gn起始量较其他两组增加,I型组和Ⅲ型组获卵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和Ⅲ组正常受精率较II组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卵裂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的取消移植率、生化妊娠率无显著差异;I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继续妊娠率和单个取卵周期累积妊娠率较其他两组降低;I组和Ⅲ组胚胎丢失率、自然流产率较Ⅱ组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和Ⅲ组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增加,差异显著(P<0.05)。结论鹿特丹诊断标准的分型方法反映了疾病的基本特征,各型PCOS不孕患者接受IVF治疗的临床结局相似,而I型和Ⅲ型PCOS不孕患者的早期胚胎丢失和自然流产率升高,推测可能与体内过多的雄激素影响了胚胎的继续发育潜能有关。
- 李敏宋娟陈士岭罗琛倪运萍王庆玲郑海燕伍芳容
-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 1274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分娩新生儿结局分析被引量:18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经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分娩的新生儿的情况,以分析IVF-ET技术对新生儿先天畸形的影响。方法对我中心经IVF-ET治疗分娩的1274个新生儿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新生儿出生孕周、体质量、受精方式、母亲年龄、胎数与先天畸形的关系。结果分娩930例,其中足月产706例(75.91%),早产224例(24.09%)。获新生儿1274个,其中低体质量儿363例(28.49%),新生儿畸形13例(1.02%),围产期死亡15例(1.18%)。结论IVF-ET治疗增加了多胎妊娠、早产、低体质量儿等发生率,但未增加新生儿畸形发生率和围产期死亡率,卵母细胞内单精子注射术新生儿畸形率较IVF高,母亲年龄和胎数与先天畸形无明显关系,IVF-ET是治疗不孕症的安全手段。
- 陈士岭黎淑贞孙玲宋华东何锦霞孔令红朱亮李红邢福祺
-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先天畸形
- 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测定人早孕滋养层细胞及蜕膜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研究人正常早孕滋养层细胞与蜕膜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特点,探讨子宫内膜蜕膜化进程中MMPs的变化及对胚胎着床的影响。方法收集正常妇女分泌期子宫内膜及人正常早孕绒毛和相应蜕膜标本各5例,分别进行离体培养,鉴定其纯度在98%以上后,收集培养上清液,利用Luminex(LumAvidinBeads)测定培养上清液中MMPs(MMP-1、MMP-2、MMP-3、MMP-7、MMP-8、MMP-9、MMP-12、MMP-13)蛋白表达的变化,分析MMPs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表达差异及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在不同培养条件下,MMP-1、MMP-2、MMP-3、MMP-7、MMP-8、MMP-9均有表达,MMP-12及MMP-13分别在ESC及DSC中无表达,且MMP-8、MMP-12、MMP-13表达均低。②与子宫内膜细胞相比,MMP-1、MMP-3、MMP-7在DSC,EVCT中表达均降低,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MMP-2、MMP-8、MMP-9在DSC,EVCT中则显著升高,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在蜕膜细胞中,MMP-1、MMP-3、MMP-2、MMP-7高表达尤为显著。③与蜕膜细胞相比,MMP-1、MMP-3、MMP-7在EVCT中表达显著降低(P<0.05)。MMP-2、MMP-9、MMP-13在EVCT中升高有显著性(P<0.05)。且在滋养层细胞中,MMP-2、-9高表达尤为显著。④MMPs之间的相关性:MMP-2与MMP-9相关关系显著(P<0.05),且关系较密切(r=0.6645)。MMP-1,MMP-3,MMP-7两两间相关关系显著(P<0.05),且关系密切(r>0.7340)。其他MMP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结论首次利用LuminexxMAP方法多通量的检测到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早孕蜕膜细胞与滋养层细胞的多种MMPs的表达,它们均可分泌多种MMP,但是不同种类组织细胞的表达量不同;MMPs可能通过调控子宫内膜蜕膜化及母胎界面间MMPs的变化而影响胚胎着床,为成功妊娠创造条件。
- 贺晓恒陈士岭孙玲邢福祺
- 关键词:蜕膜细胞子宫内膜基质金属蛋白酶液相蛋白芯片
- 年轻妇女基础FSH高水平与卵子和胚胎的数量、质量及临床结局的关系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小于35周岁不孕妇女的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升高是否影响卵子和胚胎的数量、质量及其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94个年龄<35周岁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周期,按基础FSH水平分A组(10~14.99U/L)、B组(15~19.99U/L)和C组(FSH≥20U/L),比较获卵数、卵子和胚胎的形态学、临床结局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B组和C组的获卵数、总胚胎数和优质胚胎数较A组低,促性腺激素总量较A组高;三组间成熟卵子率、卵裂球数目比例、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和早期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础FSH≥15U/L妇女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有降低的趋势。结论小于35岁不孕妇女随基础FSH升高,尤其≥15U/L者,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卵子数和胚胎数明显减少,但卵子和胚胎质量未受影响,仍能获得相当好的临床妊娠率。
- 陈士岭罗燕群夏容陈薪施晓鋆郑海燕王乐乐吴雅琴
- 关键词:基础FSH胚胎质量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 非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的胚胎着床能力及临床结局分析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非选择性单胚胎移植(SET)的临床妊娠结局及单胚胎移植的可行性。方法:回顾2002年1月至2007年8月在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病例,选择仅有单个胚胎可供移植的202个新鲜周期,分析SET的临床妊娠结局与年龄、卵巢反应性及胚胎卵裂球数的关系。结果:非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为19.8%;〈30岁组、30~35岁组、36~40岁组、〉4JD岁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192);卵巢正常反应组、低反应组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673);7~8细胞胚胎组、6细胞胚胎组、4~5细胞胚胎组、2~3细胞胚胎组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2)。结论:非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的着床能力和临床妊娠率与胚胎质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以7~8细胞胚胎的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最高。对于年龄在35岁以下,卵巢反应正常者,选择优质胚胎进行SET能够得到良好的妊娠结局。
- 宋娟陈士岭尹敏娜熊夏思赵二勇孙玲罗琛
- 关键词:单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
- Luminex液相蛋白芯片用于研究着床窗期子宫内膜和早孕蜕膜基质细胞的细胞因子的表达谱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索着床窗期子宫内膜和早孕期蜕膜基质细胞的细胞因子谱表达及其对胚胎着床和早期妊娠的可能影响。方法获取着床窗期子宫内膜基质细胞(ESC)和早孕期蜕膜基质细胞(DSC)进行体外培养,采用Luminex液相蛋白芯片技术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15种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1β、IL-2、IL-4、IL-6、IL-8、IL-10、IL-12、颗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因子-1(MCP-1)、受调节激活的正常T细胞排泌的因子(RANTES)和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的含量变化,比较两者表达的差异。结果DSC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与ESC相比,其中TNF-α、IFN-γ、IL-1β、IL-6、IL-8、IL-10、IP-10、GM-CSF、G-CSF、MIP-1α、RANTES表达下调,有极显著差异(P<0.001);IL-4表达上调,有显著差异(P<0.01);MCP-1、IL-2和IL-12表达无明显变化。不同时期表达的细胞因子之间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结论从着床窗期子宫内膜到早孕期蜕膜基质细胞表达的细胞因子谱的水平发生变化,可能对调控胚胎着床和维持早期妊娠起着重要作用。
- 陈士岭秦立赟孙玲张广亮孔令红郉福祺
- 关键词:蜕膜化趋化因子蜕膜着床
- 液相蛋白芯片法测蜕膜细胞与滋养层细胞共培养体系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蜕膜基质细胞与绒毛外滋养层细胞共培养体系中细胞滋养层细胞侵入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在母胎界面间基质金属蛋白酶对细胞滋养层细胞侵袭行为的调控。方法:实验于2005-09/12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生殖中心及病生实验室完成。①分别进行蜕膜基质细胞与绒毛外滋养层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与纯化。②在Transwell-ColInsert细胞培养板内进行蜕膜细胞与滋养细胞体外共培养及直接混合培养。③利用LuminexxMAP对培养上清液中多种基质金属蛋白酶蛋白表达的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①与绒毛外滋养层细胞相比,基质金属蛋白酶1,3在共培养体系与混合培养体系中的表达依次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2,7,9在共培养体系与混合培养体系中的表达依次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在共培养体系中以基质金属蛋白酶2,9表达尤为显著,基质金属蛋白酶8,12,13在各培养体系中均为低表达。②两种共培养体系中,除基质金属蛋白酶-13变化不显著外,其余基质金属蛋白酶均在Tranwell共培养体系下显著升高(P<0.05)。③基质金属蛋白酶1,3,7,8两两之间正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2,7,9两两间正相关,相关关系均显著(P<0.05),且关系较密切(r>0.5548)。结论:共培养条件下滋养层细胞侵入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量的变化及之间的相互关系与胚胎着床关系密切。
- 贺晓恒陈士岭
- 关键词:胚胎植入滋养层基质金属蛋白酶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