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西省科技厅重大科技招标项目(200604)

作品数:17 被引量:99H指数:7
相关作者:刘德伍彭燕张向荣蓝蔚毛远桂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昌大学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科技厅重大科技招标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干细胞
  • 9篇表皮干细胞
  • 6篇细胞
  • 6篇间充质干细胞
  • 6篇骨髓间充质
  • 6篇骨髓间充质干...
  • 6篇充质干细胞
  • 5篇分化
  • 4篇增殖
  • 4篇人骨髓
  • 4篇人骨髓间充质...
  • 3篇端粒
  • 3篇端粒酶
  • 3篇血管
  • 3篇血管内皮
  • 3篇增殖分化
  • 3篇生物学
  • 3篇皮肤
  • 3篇组织工程皮肤
  • 3篇内皮

机构

  • 17篇南昌大学第一...
  • 3篇南昌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郑州市第一人...

作者

  • 17篇刘德伍
  • 6篇彭燕
  • 5篇蓝蔚
  • 5篇张向荣
  • 5篇毛远桂
  • 4篇钟清玲
  • 4篇郭光华
  • 3篇王联群
  • 3篇黄培信
  • 3篇陈剑平
  • 3篇林尊文
  • 2篇胡翔
  • 2篇邹萍
  • 2篇刘繁荣
  • 1篇张志安
  • 1篇李国辉
  • 1篇陈桦
  • 1篇王肖蓉
  • 1篇李晓亮
  • 1篇杨慧

传媒

  • 13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9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样细胞被引量:10
2008年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植入机体不同类型组织后可以分化为相应组织的靶细胞,提示机体内局部微环境可诱导和决定干细胞的发育取向,但其诱导分化条件和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样细胞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6-03/2007-01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研究所完成。材料:健康骨髓来源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同期收治的临床骨髓穿刺检查正常的5例住院患者,无血液系统疾病和家族遗传病史。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为Cytolab公司产品。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健康人骨髓,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贴壁法分离纯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传至第3代细胞,诱导组加入含10μg/L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5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对照组仅加入含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置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饱和湿度恒温培养箱培养14d。主要观察指标: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和形态学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CD34、Ⅷ因子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诱导组细胞由长梭形变为短梭形和扁平形,呈内皮样细胞形态特征,CD34、Ⅷ因子均呈阳性表达,细胞胞浆内可见W-P小体。对照组细胞CD34、Ⅷ因子呈阴性。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成功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样细胞。
刘德伍李晓亮张志安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管内皮样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不同发育阶段人皮肤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特征被引量:8
2009年
背景:目前研究认为表皮干细胞数量及增殖分化潜能的差异,可能是创面愈合能力随年龄增大而逐渐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目的:探讨不同发育阶段人皮肤表皮干细胞B1整合素、角蛋白19、p63转录因子和端粒酶反转录酶的表达特征。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观察,于2005—09/2007—04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研究所完成。材料:流产胎儿皮肤标本由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提供,4~12周岁少儿、25~45岁成人烧伤整形植皮手术剩余皮片标本由南昌大学第~附属医院烧伤科提供。方法:标本取材后立即用中性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4℃保存。所有标本经系列切片后,分别采用鼠抗人角蛋白19、β1整合素、p63转录因子、端粒酶反转录酶单克隆抗体作为一抗,以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皮肤组织中表皮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200倍光镜下观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测定表皮干细胞标志物阳性表达率。结果:胎儿皮肤、少儿皮肤和成人皮肤表皮的基底部、毛囊周围细胞B1整合素、角蛋白19、p63和端粒酶反转录酶均呈棕黄色阳性表达。胎儿表皮基底层细胞β1整合素、角蛋白19和p63均呈强阳性表达:少儿表皮基底层细胞叶1大部分表达β1整合素、角蛋白19和p63,阳性细胞均匀分布;成人表皮基底层细胞B1整合素、角蛋白19和p63呈弱阳性表达,阳性细胞散在分布;胎儿表皮基底层端粒酶反转录酶阳性细胞表达强度,少儿表皮〉成人表皮。随年龄的增加,β1整合素、角蛋白19、p63和端粒酶反转录酶在胎儿、少儿、成人皮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呈下降趋势(F=5.06,P〈0.01)。结论:胎儿皮肤、少儿皮肤和成人皮肤表皮干细胞主要位于表皮基底层,端粒酶表达阳性区域及信号强度与表皮干细胞的定位分布及阳性表达强度相�
黄培信刘德伍王肖蓉毛远桂陈剑平蓝蔚
关键词:表皮干细胞皮肤端粒酶创面修复
黄芪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表皮样细胞的分化被引量:10
2009年
背景:课题组以往的研究证实黄芪对体外培养的人表皮体外扩展生长和表皮干细胞增殖均具有促进作用,但它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作用如何特别是是否具有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表皮样细胞分化的效应,仍不清楚。目的:观察黄芪体外定向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表皮样细胞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比观察,于2006-09/2008-06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材料:骨髓来源于临床骨髓穿刺检查正常患者,无血液系统疾病和家族遗传病史。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分离纯化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含黄芪、胎牛血清、角质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组成的诱导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以不含黄芪的上述培养液作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p63和广谱细胞角蛋白的表达。结果:经黄芪诱导后部分细胞由长梭形转变为扁园形,呈表皮样细胞形态特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部分诱导细胞p63、广谱细胞角蛋白表达均呈阳性。结论:黄芪可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表皮样细胞。
邹萍胡翔刘德伍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创面修复
表皮干细胞联合脱细胞真皮构建人工皮肤促进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表皮干细胞联合脱细胞真皮构建人工皮肤促进创面愈合的可行性。方法(1)用胰蛋白酶和EDTA联合消化法分离表皮,用Ⅳ型胶原快速黏附法分离、纯化人表皮干细胞,以含表皮生长因子、角质细胞无血清培养液等组成人表皮干细胞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测定克隆形成率。(2)将培养人表皮干细胞接种于制备的脱细胞真皮支架中,构建组织工程人工皮肤,移植治疗兔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观察创面修复效果。(3)取新西兰白兔常规制作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随机分为4组:A、B、C组分别用含表皮干细胞的组织工程皮肤、含角质细胞的组织工程皮肤和单纯脱细胞真皮移植于皮肤缺损创面;D组用创面空置为对照。观察创面修复情况、局部炎症反应,并记录创面愈合时间。结果体外培养的人表皮干细胞增殖稳定,克隆形成率明显高于角质细胞对照组(P<0.05)。移植后A组创面愈合良好,局部炎症反应轻微,无出血、积脓、坏死,创面愈合时间较B、C、D组明显缩短(P<0.05或P<0.01)。结论以表皮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联合脱细胞真皮构建人工皮肤可用于皮肤缺损创面的修复治疗。
彭燕刘德伍杨慧钟清玲
关键词:表皮干细胞脱细胞真皮克隆形成率人工皮肤创面愈合
不同发育阶段人表皮干细胞端粒酶反转录酶表达的比较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目前已知端粒酶活性的丧失及其增殖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是造成多种成体干细胞体外复制和扩增受限的主要原因,而端粒酶反转录酶对端粒酶活性起关键作用。体外分离培养人胚胎、少儿、成人3种不同皮肤来源的表皮干细胞,对比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端粒酶反转录酶表达的差异。方法:实验于2005-09/2007-04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研究所完成。①对象:因创伤等原因致意外流产的妊娠24~26周龄胎儿皮肤标本,4~12周岁少儿及25~45岁成年人烧伤整形植皮手术剩余皮片标本,分别由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烧伤科提供,产妇与烧伤患者对治疗及实验均知情同意,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实验方法:取胎儿、少儿和成年人的全层皮肤,用胰蛋白酶和EDTA联合消化法分离表皮,胶原快速贴附法纯化人表皮干细胞,用未黏附的角质细胞作为对照,以含表皮生长因子、角质细胞无血清培养液组成的表皮干细胞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③实验评估:通过β_1整合素、角蛋白19、p63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计算克隆形成率。以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和图像定量分析法检测3种不同皮肤来源的表皮干细胞端粒酶反转录酶的表达差异。结果:①细胞生长特征:分离培养的人表皮干细胞呈明显克隆性生长,克隆形成率高于角质细胞对照组(P<0.05)。②表皮干细胞的鉴定:细胞克隆经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后,β_1整合素、角蛋白19、p63均呈阳性表达。③端粒酶反转录酶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定量表达:不同皮肤来源的表皮干细胞端粒酶反转录酶均呈阳性,但表达强度不同,人胚胎>少儿>成人。3种皮肤来源的表皮干细胞平均吸光度值和阳性面积值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人胚胎>少儿>成人(P<0.05)。结论:人胚胎、少儿、成人皮肤来源的表皮干细胞均有端粒酶反转录酶表�
刘德伍黄培信毛远桂陈剑平蓝蔚王联群
关键词:表皮干细胞端粒酶反转录酶发育阶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组织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8年
学术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非造血多能干细胞,是细胞工程及基因治疗理想的靶细胞。目的:综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组织修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7-01/2007-07期间相关文章,检索词为"mesenchymalstemcells,bonemarrow,biologicalcharacterization,mesenchymalstemcells,bonemarrow,tissueengineering",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1-01/2007-03期间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组织修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共收集到313篇相关文献,2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87篇为内容陈旧或重复文献。文献评价:从检索到的313篇文献中选择符合要求的相关文献26篇。符合纳入标准的26篇文献中,12篇涉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14篇涉及在组织修复中的研究进展。资料综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软骨膜、骨膜、骨骼肌、骨小梁中,以骨髓组织中含量最为丰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特定的条件下能向多种细胞系分化,具有向损伤局部集中的趋化性及"局部专一诱导性分化"、免疫调节、支持造血等生物学特性,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骨和软骨、心脏、皮肤、神经系统等多种组织修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结论:随着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认识的深入,其在组织修复领域将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张向荣刘德伍郭光华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骨髓生物学特性
干细胞在皮肤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目前还没有一种理想的组织工程皮肤能满足临床严重皮肤缺损患者的需求,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无合适的种子细胞来源。干细胞在皮肤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基于此,文章重点介绍了胚胎干细胞、表皮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等有代表性的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以及在皮肤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以期研制出更理想的组织工程皮肤替代物。
林尊文刘德伍毛远桂
关键词:干细胞皮肤
hTERT基因转染人表皮干细胞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外源性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转染体外培养的人表皮干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质粒pIRES2-EGFP-hTERT转入体外培养的人表皮干细胞,并用G418筛选法进行抗性克隆的筛选与培养。应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TERT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转染组hTERT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强于非转染组。结论外源性hTERT基因转染体外培养的人表皮干细胞具有可行性。
王联群刘德伍蓝蔚林尊文黄培信
关键词:表皮干细胞端粒酶逆转录酶体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修饰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兔脱细胞真皮基质构建活性组织工程皮肤被引量:10
2008年
背景:利用组织工程原理构建的人工皮肤替代物用于皮肤移植可有效解决供皮不足这一难题,但组织工程皮肤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移植物血管网缺乏造成的细胞供养障碍而导致失效。目的: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修饰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兔脱细胞真皮基质,拟构建活性组织工程皮肤。设计、时间和地点:以基因工程为基础的组织构建实验,于2008-03/06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研究所完成。材料:普通级新西兰大白兔5只用于提取脱细胞真皮基质原料,由南昌大学医学院动物科学部提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自临床骨髓穿刺检查正常的患者,pShuttle-CMV/VEGF165质粒转化大肠杆菌菌种由武汉协和医院郜勇博士惠赠。方法:无菌条件下切取兔耳全层皮肤,将2cm×2cm皮片置于0.25%胰酶-EDTA消化液中去掉表皮,再置入曲拉通X-100溶液使真皮细胞完全脱净,磷酸盐缓冲液反复清洗,即为脱细胞真皮基质,4℃保存备用。采用密度梯度离心与贴壁筛选法体外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传至第3代细胞,按5×105/孔密度接种,待细胞达80%融合时进行脂质体介导的pShuttle-CMV/VEGF165质粒转染,接种于制备好的脱细胞真皮基质上体外联合培养。主要观察指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脱细胞真皮基质的形态观察,组织工程皮肤结构观察。结果: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大部分呈梭形,基因转染后细胞形态及活性无明显影响;脱细胞真皮基质呈瓷白色,柔韧有弹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脱细胞真皮基质共培养2d后,所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呈淡红色,质软,接种细胞生长状态正常,苏木精-伊红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可见在脱细胞真皮基质的间隙中有大量长梭形细胞附着生长。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转染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兔脱细胞真皮基质中生长�
张向荣刘德伍郭光华彭燕林尊文
关键词:组织工程皮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脱细胞真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糖尿病大鼠表皮干细胞及其增殖分化相关蛋白的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s,ESCs)能主动参与创面修复,促进创面再上皮化。建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模型,观察DM大鼠皮肤中ESCs增殖分化相关蛋白——角蛋白19(keratin19,K19)、β1整合素(β1-integrin)、β-连环素(β-catenin)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探讨DM大鼠皮肤创面难愈合的潜在机制。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DM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DM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65mg/kg)制备DM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不作处理。给药后4周取两组大鼠胰腺组织,HE染色观察胰岛组织学变化。取两组动物背部全层皮肤,分离培养ESCs,取第2代ESCs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K19、β1-integrin、β-catenin和PCNA阳性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细胞接种1周后检测两组细胞克隆形成率。结果DM大鼠造模成功率为90%。DM组胰腺HE染色可见胰岛细胞数明显减少,出现变性坏死;正常对照组胰岛细胞结构清楚,无变性坏死。DM组大鼠ESCs的K19、β1-integrin、β-catenin及PCNA阳性表达分别为82.63±14.77、21.59±4.71、76.49±6.58、90.77±12.44,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51.24±42.83、54.48±17.43、116.39±9.26、110.62±20.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M组ESCs克隆形成率为6.43%±1.01%,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1.37%±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DM组88.89%细胞处于G0/G1期,凋亡细胞数为3.98%;正常对照组91.50%细胞处于G0/G1期,无凋亡细胞。结论通过腹腔一次性注射65mg/kgSTZ可有效建立DM大鼠模型。DM大鼠ESCs数量少、增殖分化能力低可能是DM创面难愈合的重要机制之一。
钟清玲刘德伍刘繁荣彭燕张向荣蓝蔚
关键词:表皮干细胞糖尿病大鼠模型角蛋白19Β1整合素Β-连环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