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7JCGJW003)
-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 相关作者:阮建平胡剑萍更多>>
-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双重防范:美国对俄地缘战略及其发展趋势被引量:1
- 2009年
-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对俄地缘战略不仅出于对俄罗斯的压制,还有利用历史积怨和现实不信任使自主性不断增强的欧盟与复兴潜力巨大的俄罗斯相互制衡的考虑,借此继续确保美国在欧洲安全事务上的主导地位。为此,美国间或采取"挑衅防卫"的方式激起俄罗斯的强烈反应,从而迫使欧盟不得不依附美国防范俄罗斯的潜在威胁。欧盟虽然对俄罗斯心存疑虑,但反对在安全上过分刺激俄罗斯,以免给欧洲造成不必要的"第三方风险"。
- 阮建平胡剑萍
- 关键词:地缘战略
- 经济与安全“再平衡”下的美国对华政策调整被引量:4
- 2011年
- 2008年金融危机加剧了美国自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以来所面临的内外挑战,重建美国力量和影响成为奥巴马政府的核心任务。为此,奥巴马政府提出进行经济"再平衡"和安全"再平衡"。他们认为,美国过去那种由消费信贷和赤字财政所刺激的繁荣是不可持续的,必须重新平衡储蓄、投资、借贷和出口的关系。在此,扩大对华出口与投资是其中一个重要手段。与此同时,美国一些高层人士认为,过去将反恐作为首要战略目标为中国在亚洲地区的扩张提供了机会。随着恐怖主义威胁的降低,美国必须重返亚洲,确保地区主导权。在中短期内,美国对华地缘政治"再平衡"必然会影响到其对华经济"再平衡"的方向;从长远来看,经济交往的深入发展将进一步缓解两国地缘政治关系的紧张。
- 阮建平
- 关键词:奥巴马
- 认知冲突与美俄地缘政治角逐被引量:5
- 2008年
- 苏联解体并没有使美俄从此握手言和,相反,两国在经历了短暂的蜜月期后,在原苏东地区地缘政治安排上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并随着北约新一轮扩大和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几近激化。美俄地缘角逐与其相互认知冲突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国通常将俄罗斯视为一个被打败的对手,要求其接受美对其国际地位的界定和内外政策的"指导",如有违反即被视为需要加以抵制的集权倾向或帝国企图。为了遏制由此可能带来的挑战,并推动俄罗斯向美期望的方向演变,美国不断削弱俄赖以对抗的资本。在俄罗斯看来,对西方的拥抱和战略上的妥协并没有换来预期的西方认同及其对俄安全空间的尊重,美反而在战略上向俄步步进逼。美俄在这种相互认知下的政策选择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美俄地缘政治角逐的具体进程。
- 阮建平胡剑萍
- 后霸权语境下的美国对华认知讨论被引量:1
- 2010年
- 美国此次金融危机使得此前作为学者个人建议的"中美集团"(G2)概念迅速成为一个争论的焦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是美国国内关于"中国崛起"和"霸权衰落"两大讨论现时交汇的一个集中体现,其实质就是如何因应中国的崛起和即将到来的后霸权时代对美国的挑战。不断扩大的共同利益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共同需要,促进美国对华认知逐步改善。但到目前为止,美国仍然缺乏对中国道路的必要认同和对中国意向的足够信任。这导致美国在推进与中国合作的同时,仍将继续保持对中国的防范。而且,在合作的过程中,将加大对中国的责任压力和行为塑造。
- 阮建平
- 跨越时空的两场工业化之争:梁漱溟与毛泽东、杰斐逊与汉密尔顿被引量:2
- 2010年
- 梁漱溟与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的争论至今仍为很多学者所关注。实际上,在美国独立战争胜利不久,杰斐逊与汉密尔顿也进行过一场类似的争论。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到,在一个生存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中,工业化从一开始就已超越了纯粹的经济动机,而带有国家生存发展的战略考虑。但与此同时,工业化所导致的集中趋势势必影响国内福利和权力的公平分配。因此,在工业化的基础上推进均衡发展是确保国家安全、繁荣与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 阮建平
- 关键词:工业化毛泽东杰斐逊汉密尔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