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GL050)

作品数:6 被引量:59H指数:4
相关作者:邓晓红吴万才宋晓谕刘玉卿钟方雷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财经大学中国科学院甘肃广播电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2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篇灾后
  • 1篇灾后重建
  • 1篇生态足迹
  • 1篇数据包络
  • 1篇水权
  • 1篇水权交易
  • 1篇水资源
  • 1篇丝绸之路
  • 1篇碳排放
  • 1篇农业
  • 1篇农业水资源
  • 1篇区位
  • 1篇主体功能分区
  • 1篇县域
  • 1篇利用效率
  • 1篇可持续发展
  • 1篇滑坡
  • 1篇滑坡灾害
  • 1篇PROTEC...
  • 1篇SOUTHW...

机构

  • 4篇兰州财经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盐城师范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甘肃广播电视...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2篇邓晓红
  • 1篇钟方雷
  • 1篇刘玉卿
  • 1篇吴万才
  • 1篇宋晓谕

传媒

  • 5篇冰川冻土
  • 1篇Resear...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水权交易中第三方回流效应分析——以张掖市甘临高地区为例被引量:2
2018年
水权交易是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但交易过程中第三方回流效应的存在是对水权市场的严峻挑战。如何解决这种第三方效应问题是完善水市场、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的关键。根据设计的张掖市甘临高地区可能实现的水权交易情景模式,测算了实际水权交易运行中回流效应的大小;设计一种水权交易比率制度,并使用MATLAB仿真模拟平台进行一般水权交易和水权交易比率制度的模拟。结果表明:农业部门内部水权交易回流效应主要受到交易水量规模的影响,当取最大可交易水量30%、50%和80%时,盈科灌区-骆驼城灌区水权交易引起鸭暖灌区的第三方回流效应分别为-5.97×10~6m^3、-9.95×10~6m^3和-1.59×10^(11)m^3,市场规模越大,第三方回流效应越大;水权交易比率制度下的用户用水总效益为1.09×10~9元,比水权交易的初始分配状态用水效益7.51×108~元提高3.41×10~8元。对比表明水权交易比率制度可以在避免第三方回流效应的同时可以提高水市场的用水效益。
武翠芳熊金辉邓晓红易海迎张琳玲
关键词:水权交易MATLAB平台
A review of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in Southwest China被引量:2
2015年
Yunnan and Guizhou are two provinces in Southwest China where in recent years drought disasters have occurred due to natural and human factors. This paper reviewed literature and summarized the related achievements of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in Yunnan and Guizhou provinces. rivers, and karst ground water in the two provinces, and also This included characters and utilization of precipitation, the various explanations of drought (climate and human factors) and strategies for coping with droughts. Our concluding remarks highlight three lines of future studies: inequalities and equitable use of water distribution, better evaluation systems, and raising awareness through conservation practices.
CuiFang WuSteve DéryWanCai WuXueBin LiuJinHui XiongWenQi Gao
关键词:DROUGHT
基于STIRPAT模型的甘肃省交通碳排放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7
2015年
依据IPCC清单指南的数据,采用"自上而下"的碳排放计算方法,对2000-2013年甘肃省交通碳排放进行测算,对交通碳排放总量、人均量、交通能源碳排放结构及碳排放强度进行动态分析.基于STIRPAT模型,运用岭回归统计方法对甘肃省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交通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煤炭、汽油、柴油、电力四种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占交通碳排放量的绝大部分;交通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城镇化水平、客运周转量、货运周转量、人均GDP每增长1%,导致交通碳排放分别增长0.221%、0.137%、0.174%和0.125%.建设低碳交通体系将成为甘肃省交通部门减碳的有效途径.
武翠芳熊金辉吴万才高文齐柳雪斌
关键词:碳排放STIRPAT模型
基于生态足迹和主体功能分区的县域灾后重建政策研究——以2011年东乡“3.2”特大滑坡灾害为例被引量:6
2012年
评价自然灾害前,区域的生态足迹可了解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开发和利用状态,结合主体功能分区的方法可为灾后重建提供更契合实际的政策建议.基于合理灾后重建的理念,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2011年甘肃东乡"3.2"滑坡灾害发生前(2010年)县域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情况,并根据海拔和坡度对区域进行功能分区.结果表明:草地人均生态足迹为0.94hm2,生态承载供给为0.022hm2,赤字0.92hm2,草地土地类型存在严重的生态赤字,直接导致整个县域人均生态赤字0.97hm2.这表明东乡县人民的消费需求超过了自然系统的再生能力,人类的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压力之下.由于进出口贸易不大,因此,东乡县主要是通过消耗自然资本存量来弥补生态承载力的不足.考虑到东乡县的实际情况,通过主体功能分区把该区域分为农业发展区、生态恢复区以及二、三产业发展区.其中,农业发展区面积为838.24km2;生态恢复区面积为701.98km2,包括退耕还林的面积264.84km2;二、三产业发展区面积105.57km2.最后根据生态足迹和功能分区的计算结果,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邓晓红钟方雷刘玉卿宋晓谕
关键词:生态足迹主体功能分区可持续发展灾后重建
基于GIS技术的甘肃省区位优势度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区位优势度是反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基于网格评分的思想,建立区位优势度模型,利用GIS技术对甘肃全省范围进行无缝网格的定量分析。确立交通网络密度、交通干线影响度和城镇影响度三个评价指标,分析甘肃省境内综合区位优势状况。结果表明:省内大部分区域区位优势度处于较低水平,占省域面积的86.88%。只有极少数地区较高,占省域面积的0.5%,中等区位优势度地区占面积12.62%,甘肃省综合优势度区域差异显著,兰州区位优势度最高,为0.86,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区位优势度最低,接近0。综合区位优势度较高区域依然沿陇海-兰新线和主要交通干线分布,中东部地区优势度明显高于西部廊道区域。中东部主要以兰州为中心,在陇海-兰新线东西方向上的区位优势逐渐延伸并减弱,向西途经武威、金昌、张掖等城镇,向东经定西市和天水市,以及向东北方向的白银市;西部主要以酒嘉地区为核心,向东延伸至张掖、金昌等城镇,向西至瓜州县,并向敦煌南向延伸。
武翠芳赵琦易海迎张琳玲詹玉辉
关键词:GIS技术丝绸之路
张掖市甘州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是解决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缺水问题的关键手段.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从微观农户的角度出发,对张掖市甘州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研究.基于对2012年甘州区农业灌溉用水和投入产出情况的调查数据,用DEAP2.1软件测度该地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并对农业节水潜力进行估算,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政策建议.结果表明:甘州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水平高于农业生产效率水平;调整种植规模比减少水资源投入对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更明显的效果;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较高的几个乡镇水资源投入冗余较多,水资源浪费较严重,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的乡镇反而投入冗余较少浪费现象也较少.甘州区的农业节水潜力估算结果为7 682.5×104m3.研究结果对张掖市甘州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建设效果做出评价,为进一步提出如何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相关参考意见.
武翠芳柳雪斌邓晓红熊金辉高文齐
关键词:农业水资源数据包络利用效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