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3502Z20052029)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许东辉李志民苏旭陈福真李滨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医科大学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体外
  • 2篇缺血
  • 2篇自体外周血
  • 2篇自体外周血干...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外周血干细胞
  • 2篇细胞
  • 2篇下肢
  • 2篇干细胞
  • 2篇干细胞移植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缺血
  • 1篇动脉缺血性疾...
  • 1篇性疾病
  • 1篇血性
  • 1篇移植术
  • 1篇移植术治疗
  • 1篇缺血性疾病
  • 1篇自体外周血干...

机构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1篇李滨
  • 1篇李滨
  • 1篇陈福真
  • 1篇骆宜茗
  • 1篇骆锦忠
  • 1篇苏旭
  • 1篇樊亚群
  • 1篇李志民
  • 1篇王思力
  • 1篇许东辉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白血病.淋巴...

年份

  • 2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24例
2010年
目的 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PAD)的临床疗效及存在问题.方法 2004年6月至2009年12月间自愿接受APBSCT的24例(32条患肢)PAD患者,所有患者每日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μg动员,第5天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单个核细胞(MNC)悬液,总量96~120ml,MNC总数(84.06±21.39)×10^8,CD34^+细胞(25.02±15.76)×10^7,MNC悬液按2 cm×2 cm距离进行缺血肢体肌肉内注射.移植后3个月评估疗效.结果 APBSCT后3个月,87.5%患肢冷感缓解;81.2%患肢疼痛缓解;64.6%溃疡面缩小、愈合;65.6%患肢的踝肱比值(ABI)增加;14例(19条患肢)行血管造影评估,78.9%患肢有不同程度的侧支血管形成,1例行截肢术.结论 APBSCT治疗PAD安全有效,该方法处于临床治疗初级阶段,有待进一步研究.
骆锦忠樊亚群李滨骆宜茗王思力
关键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下肢缺血性疾病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重度下肢缺血1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6月-2009年7月治疗的19例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共23条患肢,8例接受2次手术,3例接受3次手术。其中复杂性动脉硬化性闭塞症8例,糖尿病足7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例,采用重组集落刺激因子(惠尔血)注射动员后,采集外周血干细胞,注射到患肢肌肉组织,观察惠肢疼痛、跛行距离、冷感、溃疡愈合情况、踝肱指数(ABI)和动脉造影(DSA)的变化。结果:干细胞移植术后随诊1~60个月,平均28个月。全组患者症状好转、ABI升高;6例伴足部溃疡者4例溃疡愈合,2例溃疡明显缩小;5例伴足趾湿性坏疽转为干性坏疽;1例在术后3个月因缺血加重行膝上截肢术;4例患者术后DSA见广泛侧支循环建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安全、有效、患者痛苦小、易接受,对于严重下肢缺血且无良好流出道的病例可改善症状、保肢、降低截肢平面。
苏旭李滨陈福真许东辉李志民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下肢缺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