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21524)

作品数:38 被引量:1,443H指数:24
相关作者:莫江明方运霆李德军周国逸徐国良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农业科学
  • 13篇生物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22篇土壤
  • 15篇氮沉降
  • 13篇亚热带
  • 13篇南亚热带
  • 10篇土壤动物
  • 8篇N沉降
  • 7篇群落
  • 6篇森林土
  • 6篇森林土壤
  • 6篇生态系统
  • 6篇马尾松
  • 4篇动物群落
  • 3篇亚热带森林
  • 3篇养分
  • 3篇森林生态
  • 3篇森林生态系统
  • 3篇松林
  • 3篇土壤动物群落
  • 3篇土壤有效
  • 3篇热带森林

机构

  • 26篇中国科学院华...
  • 1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37篇莫江明
  • 24篇方运霆
  • 17篇李德军
  • 14篇周国逸
  • 12篇徐国良
  • 8篇彭少麟
  • 8篇薛璟花
  • 4篇江远清
  • 3篇孔国辉
  • 3篇李炯
  • 2篇李志安
  • 2篇周小勇
  • 1篇李玉娥
  • 1篇黄忠良
  • 1篇彭闪江
  • 1篇肖金香
  • 1篇林而达
  • 1篇曹裕松
  • 1篇蔡锡安
  • 1篇欧阳学军

传媒

  • 16篇生态学报
  • 5篇广西植物
  • 4篇生态环境
  • 3篇植物生态学报
  • 3篇热带亚热带植...
  • 2篇Zoolog...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Journa...

年份

  • 2篇2007
  • 4篇2006
  • 14篇2005
  • 12篇2004
  • 6篇2003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壤动物对模拟N沉降的响应被引量:22
2004年
通过人工喷施 NH4 NO3而建立一个模拟 N沉降梯度系列的方法 ,研究了苗圃试验样地土壤动物群落对 N沉降增加的响应。实验分为 5个处理 :CK对照、T1、T2、T3和 T4 ,分别接受 0、5、10、15和 30 g N/ (m2 · a)的处理。经 6个月的施氮处理后 ,土壤动物个体总数随着 N沉降处理强度的变化 ,在水平尺度和垂直尺度上均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在水平分布上 ,由于 F1层 (0~ 5 cm)受到 N沉降处理最直接的影响 ,其动物个体数的变化趋势较明显 ,表现为 T2 >T1>CK>T3>T4 ,其中前两者显著高于其它处理 (P<0 .0 5 ) ,但 F2层 (5~ 10 cm)和 F3层 (10~ 15 cm)的情况变化比较复杂 ,趋势不明显。在垂直分布上 ,T2处理下多数土壤动物集中于 F1层 ,土层越深 ,土壤动物愈少 ,但在最大浓度 T4处理下 ,则完全相反 ,由 F1层向 F3层逐渐增多。总的来说 ,土壤动物在低 N沉降下趋向表层 ,而在高氮沉降下则趋向深层分布。与个体总数的分布格局相类似 ,土壤各层动物类群数总体上呈现明显的单峰变化格局 ,T2处理时类群最丰富 ,并显著高于其它各处理 (P<0 .0 5 ) ;在垂直分布上 ,也表现出先向表层集中后向土壤深层发展的趋势 ,T2处理为其拐点。甲螨随 N沉降强度加大变化的规律性很强 ,它也有个先发展后受遏制的过程 ,T2处理时达到峰值。
徐国良莫江明Brown Sandra李德军
关键词:N沉降土壤动物南亚热带
离子交换树脂袋法研究森林土壤硝态氮及其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被引量:21
2005年
用离子交换树脂袋法,研究了鼎湖山三种森林(马尾松林、马尾松针叶阔叶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硝态氮对外加氮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土壤硝态氮显著地受森林类型、季节和氮处理的影响。整体而言,阔叶林土壤硝态氮极显著高于马尾松林和混交林,而马尾松林和混交林之间的差异则不显著。三种森林土壤硝态氮的季节变化均表现为春季和夏季极显著高于冬季和秋季,而冬季又显著高于秋季。外加氮处理提高土壤硝态氮水平,其中在马尾松林和阔叶林氮处理效应显著。所得结果与直接采集土壤或土壤水测定的硝态氮含量的结果一致,表明离子交换树脂袋法是评价土壤硝态氮水平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方运霆莫江明周国逸
关键词:氮沉降森林土壤硝态氮
N沉降下土壤动物群落的响应:1年研究结果总述被引量:25
2006年
2003年7月至2004年8月,选择了苗圃、针叶林、混交林和季风林4个生态系统,采用模拟的方法,人为构建N沉降增加梯度系列,即对照、低N处理(50 kg/(hm2.a))、中N处理(100 kg/(hm2.a))、高N处理(150 kg/(hm2.a))和倍高N处理(300 kg/(hm2.a)),在14个月的时间内,对土壤动物群落在N沉降下的响应进行了持续观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动物群落无论在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垂直分布)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生态系统类型的影响很显著,季风林和针叶林增长模式的不同,最终导致3个森林土壤动物分布格局的根本改变.苗圃样地N处理具有明显的阈值效应.虽然整体上森林样地N处理梯度未产生显著影响,但它在与不同植被、不同取样期的交互作用中可以清楚表现出来.N沉降存在明显的累积效应.在持续大量N沉降的作用下,动物向土壤深层趋避,显示N处理的负效应.N沉降的阈值效应和累积效应也都符合中度干扰理论.最后,该文还对N沉降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N沉降可能通过对土壤无机环境的改变间接影响较高营养阶———土壤动物群落,而N沉降处理的阈值效应、生态系统成熟度及处理时间累积对试验效果的影响,本质上可能均反映了生态系统N饱和状态对N沉降的响应.
徐国良莫江明周国逸
关键词:N沉降土壤动物生态系统
鼎湖山主要森林植物凋落物分解及其对N沉降的响应被引量:197
2004年
研究了鼎湖山森林主要植物凋落物分解及其对模拟 N沉降的响应。凋落物分解速率随林分、树种和分解阶段不同而异。分解试验 3个月后 ,季风常绿阔叶林、混交林和马尾松林分解物残存量占起始量的比例平均分别为 0 .5 0 ,0 .80和 0 .87,且它们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p<0 .0 5 ) ;6个月后 ,这 3种林分的分解物残存量占起始量的比例平均分别为 0 .4 1、0 .73和 0 .70。试验 3个月后 ,所有试验树种中凋落物分解最快的树种是季风常绿阔叶林的锥栗 (Castanopsis chinensis,残存量占起始量的比例为0 .34)最慢为马尾松林中的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残存量占起始量的比例为 0 .87) ;经 6个月后 ,最快的树种是季风常绿阔叶林的华润楠 (Machilus chinensis,残存量占起始量的比例为 0 .2 5 ) ,最慢为混交林中的马尾松 (残存量占起始量的比例为0 .75 )。 N沉降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也随林分、树种和分解阶段不同而异。在马尾松林中 ,N沉降仅在试验开始 3个月对马尾松针叶凋落物分解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 (p<0 .0 5 )。在混交林中 ,经 6个月试验后 ,低 N处理对马尾松针叶凋落物分解仍无明显作用 ,中 N处理则明显促进其分解 (p<0 .0 5 ) ,但在两次取样中 N沉降处理对荷木 (Schima superba)凋落物的分解均无显著影响。
莫江明薛璟花方运霆
关键词:N沉降凋落物分解南亚热带
模拟氮沉降对三种南亚热带树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被引量:100
2004年
探讨了 3种南亚热带优势树种荷木 (Schima superba)、锥栗 (Castanopsis chinensis)和黄果厚壳桂 (Cryptocarya concinna)的幼苗对模拟氮沉降增加的响应。实验分为对照组 A和处理组 B、C、D和 E,分别以 NH4 NO3形式人为喷施 0、5、10、15和 30g N/ (m2 · a)。研究结果表明 ,高氮处理组的幼苗生长逐渐受到抑制 ,而中氮处理则大大促进了幼苗的生长。经过 7个月的处理 ,3种树苗的净光合速率呈现出随氮处理水平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的特点 ,即 C组的净光合速率最高 ,而 D组则开始下降。荷木幼苗的水分利用效率和锥栗幼苗的气孔导度的变化趋势与净光合速率一样 ,但黄果厚壳桂幼苗的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及荷木幼苗气孔导度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荷木和黄果厚壳桂幼苗的光合色素含量随处理水平增加而增加 ,锥栗幼苗的 Chl a和 Chl(a+b)含量以 B组最高 ,总体趋势呈现出随处理水平先增加后减小的特点 。
李德军莫江明方运霆蔡锡安薛璟花徐国良
关键词:氮沉降南亚热带树苗光合作用
氮沉降增加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被引量:49
2005年
综述了国外氮沉降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现状,主要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功能等方面对氮沉降的响应进行了综述,并从微生物对底物的利用模式及碳分配状况,pH值的变化方面初步探讨了土壤微生物对过量氮沉降的响应机制。研究表明,过量氮沉降会给土壤微生物在以下几个方面带来负影响:首先,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表现为土壤真菌细菌相关丰富度发生改变,真菌生物量的减少,真菌/细菌生物量比率的减少,土壤微生物量的减少,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其次,改变微生物功能,表现为减少土壤呼吸率,土壤酶活性的降低,改变微生物对底物的利用模式等等。此外,文章还指出了未来该方面研究重点和方向。
薛璟花莫江明李炯王晖
关键词:氮沉降土壤微生物
氮沉降下鼎湖山森林凋落物分解及与土壤动物的关系被引量:52
2005年
研究了南亚热带3种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在N沉降下的分解动态及其与土壤动物群落的关系。选取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马尾松林建立野外模拟N沉降样地,实施四个处理组,对照(Control)、低氮(50kg·hm-2·a-1,LowN)、中氮(100kg·hm-2·a-1,MediujmN)和高氮处理(150kg·hm-2·a-1,HighN),利用凋落物网袋法,在18个月的时间内调查分析了凋落物分解过程及其中的土壤动物密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植被演替阶段对凋落物的分解速度存在影响,季风林凋落物降解速度显著性快于混交林和针叶林(P<0.05);18个月后,季风林各处理地凋落物残留率为0.05、0.14、0.13和0.17,混交林为0.64、0.56和0.62,针叶林为0.66、0.63和0.62。N沉降增加对凋落物分解存在一定影响。且这种影响与植被类型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N沉降处理对季风林凋落物分解表现出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这种差异随时间推移愈益明显,但在混交林和针叶林内,试验后期凋落物分解受到了N沉降处理的促进作用。在试验后期,尤其是12个月后,凋落物网袋土壤动物密度在不同林地和不同水平N处理下体现了差异化发展趋势。在季风林内,N处理地土壤动物密度受到了明显的抑制;在混交林和针叶林内,低N样地动物密度显示了相比对照样地的明显优势,但在较高强度的中N处理地无论在凋落物的降解速率还是在动物密度上都与对照样地没有明显差别。文章认为,N沉降处理所产生的影响可能受环境N饱和程度的调控。文章还提出,在凋落物分解进程中,土壤动物群落具有“后期进入”特征,这对于进一步准确分析森林凋落物分解进程及土壤动物的贡献有重要意义。
徐国良莫江明周国逸薛花
关键词:N沉降凋落物土壤动物
木本植物对高氮沉降的生理生态响应被引量:24
2004年
从4个方面综述了木本植物对氮沉降增加的生理生态响应研究进展。(1)氮沉降增加引起木本植物组织氮浓度增加,从而改变其体内的氮代谢;(2)氮沉降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及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含氮组分,一定范围内氮沉降会增加光合速率、光合色素和Rubisco含量;(3)氮沉降增加将导致植物的呼吸作用增强;(4)氮沉降增加不利于植物的抗逆性,导致植物的抗寒力和抗病虫害的能力下降。
李德军莫江明方运霆江远清
关键词:氮沉降木本植物氮代谢光合作用抗逆性
森林演替在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吸存中的作用被引量:85
2003年
研究了鼎湖山南亚热带森林同一演替系列中3个不同演替阶段(马尾松针叶林、马尾松荷木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和分配格局特征,并探讨了该地区森林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碳吸存潜力和速度。结果表明:(1)针叶林各组分碳素含量高于阔叶林对应组分的碳素含量(后者是前者的72.0%~94.5%)。两个森林植物碳素含量,不同层次比较,均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不同器官比较,以根或干最高。(2)乔木层生物量随森林演替进展而增加。针叶林、混交林和阔叶林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143.5t/hm2、270.1t/hm2和407.8t/hm2,其中大部分由干和皮组成(各器官占乔木层生物量的比例平均为:叶2.8%、枝19.3%、干和皮混合57.0%、根20.9%)。林下层生物量为4.23~14.10t/hm2,是乔木层的1.0%~9.8%,随森林演替进展而减少。(3)土壤容重随深度增加而增加,但随森林演替进展而减少。与土壤容重相反,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深度增加而明显减少,但随森林演替进展而增加。(4)3种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碳总贮量分别为135.8t/hm2、215.1t/hm2和259.7t/hm2。生态系统碳贮量在各组分的格局十分相似,植被、土壤和凋落物层所占比例均分别约为67.6%、30.2%和2.2%。与其它地带森林比较,鼎湖山保护区森林植被与土壤碳贮量之比和表层(0~20cm)的土壤碳占整个?
方运霆莫江明彭少麟李德军
关键词:森林演替碳吸存碳贮量
鼎湖山主要森林类型土壤交换性阳离子含量及其季节动态特征被引量:14
2007年
研究鼎湖山自然保护区马尾松林、马尾松荷木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三种代表性森林类型表层土壤(0~20cm)交换性阳离子含量及其季节动态。结果表明:土壤交换性阳离子含量因元素种类、森林类型和季节不同而异。三种森林土壤交换性阳离子含量都表现为:Al^3+〉H^+〉K^+〉Ca^2+、Mg^2+、Na^+。几乎所有调查的阳离子含量在阔叶林显著高于马尾松林和混交林,但后两者之间大多数阳离子含量差异不显著。鼎湖山森林土壤可交换性阳离子含量虽然较高,但盐基饱和度却很低。马尾松林、混交林和阔叶林土壤可交换性阳离子含量在1997年6月份分别为:58.3、84.5和118.7mmolc/kg,盐基饱和度分别为:5.5%、3.2%和4.5%。三种森林土壤交换性Ca^2+、Mg^2+、K^+和H^+含量季节差异极显著(P〈0.001),但交换性Al^3+含量只在马尾松林土壤存在极显著的季节性差异(P〈0.001)。同一元素季节变化大小程度趋向马尾松林〉混交林〉阔叶林。森林土壤交换性Ca^2+、Na^+和H^+含量与土壤pH值相关关系不明显,但交换性Mg^2+、K^+和Al^3+与土壤pH值间呈极显著负相关。
江远清莫江明方运霆李志安
关键词:森林土壤PH值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