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3JJD780003)

作品数:20 被引量:98H指数:6
相关作者:赵宾福杜战伟徐昭峰任瑞波成璟瑭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红山文化
  • 6篇新石器
  • 6篇新石器时代
  • 6篇遗址
  • 6篇石器
  • 6篇石器时代
  • 6篇文化
  • 3篇下层文化
  • 2篇音长
  • 2篇玉器
  • 2篇史前
  • 2篇陶器
  • 2篇文明
  • 2篇辽东半岛
  • 2篇聚落
  • 2篇河沿
  • 1篇大汶口文化
  • 1篇地理
  • 1篇地理环境
  • 1篇新石器时代文...

机构

  • 11篇吉林大学
  • 6篇辽宁师范大学
  • 5篇辽宁省文物考...
  • 2篇四川大学
  • 1篇赤峰学院
  • 1篇辽宁大学
  • 1篇吉林省文物考...
  • 1篇黑龙江省文物...

作者

  • 9篇赵宾福
  • 5篇杜战伟
  • 4篇徐昭峰
  • 2篇任瑞波
  • 1篇熊增珑
  • 1篇辛岩
  • 1篇田野
  • 1篇任妮娜
  • 1篇孙永刚
  • 1篇薛振华
  • 1篇成璟瑭
  • 1篇刘伟
  • 1篇孙明明
  • 1篇赵海莉
  • 1篇苏军强

传媒

  • 5篇辽宁师范大学...
  • 5篇边疆考古研究
  • 3篇东北史地
  • 2篇北方文物
  • 2篇东方考古
  • 1篇文物
  • 1篇考古与文物
  • 1篇中国国家博物...

年份

  • 2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洼上层文化的渊源与流向——论辽东地区以刻划纹为标识的水洞下层文化系统被引量:5
2014年
辽东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水洞下层文化、后洼上层文化和小珠山中层文化均是以施刻划纹陶器为代表的考古学文化。从陶器的亲缘关系上看,后洼上层文化是由水洞下层文化发展而来的,并演变为小珠山中层文化,他们属于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同一文化系统。文章在梳理了水洞下层文化系统发展脉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其与周边考古学文化的关系。
杜战伟赵宾福刘伟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
左家山下层文化新探被引量:4
2016年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张忠培先生将吉林市郊二道岭子、小阿什、碾磨山等遗址采集的少量含之字纹陶器的遗存,定名为'文化一'[1]。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虽又发现了一些同类遗存,但由于多系调查采集所得,无明确的层位关系,因此认识仍然比较模糊。直到1985年吉林省农安县左家山遗址的首次发掘,才获得了一批层位关系较为清楚的含之字纹陶器的遗存[2]。这批材料的发现,不仅明确了第二松花江流域早期新石器文化的基本内涵,而且为这类遗存的分期提供了可靠的层位学基础。继此之后。
赵宾福于怀石
辽东半岛史前海事活动初探被引量:2
2016年
辽东半岛地处黄渤海交界,海岸线悠长,海洋自然成为辽东半岛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沿海居民生存、交往的重要平台。本文中所论之'史前海事活动',泛指新石器时代人类发生的与海洋有关的一切活动。包括渔猎、航海以及海洋文化等方面。关于辽东半岛海事活动的研究,几无专论,只在相关研究中有所涉及,包括对辽东半岛贝丘遗址的认识、海岸线变迁及海侵海退。
徐昭峰谢迪昕
从居址到墓地: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时代变迁与功能转变被引量:13
2016年
通过对《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1983-2003年度)》发表的考古材料进行重新梳理和分析,把牛河梁遗址历年出土的红山文化遗存统一划分为两期三段。认定牛河梁遗址的早、晚两期分别代表了"居址"和"墓地"两个不同阶段,墓地阶段的早段属于红山文化中期,与中原地区的庙底沟文化年代相当,墓地阶段的晚段属于红山文化晚期,与中原和河套地区的半坡四期文化、庙子沟文化相当。将牛河梁遗址以积石冢为代表的墓地阶段的起始年代向前推进到了仰韶时代的中期,即公元前4 000年至公元前3 500年之间。认为牛河梁遗址的存续年代实际上贯穿了整个红山文化的早、中、晚三个发展阶段,
赵宾福白玉川
关键词: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居址墓地
中国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彩陶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本文对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彩陶进行初步梳理,根据花纹样式,将这些彩陶分为12大类。通过研究,本文认为这12类彩陶的产生和发展不仅与周邻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关系密切,而且与东北地区本地考古学文化息息相关。整个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彩陶的发展前后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赵宾福任瑞波
关键词:彩陶红山文化
小河西文化检析被引量:12
2014年
小河西文化得名于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内蒙古敖汉旗小河西遗址。关于该文化的性质,学术界至今没能形成一致的认识。近年来,随着田野考古和整理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又有一些重要的考古材料得以发表。本文在重新梳理和全面分析以往和新近公开发表的相关考古资料的基础上,对小河西文化的特征、年代、分布、类型、去向等问题做了进一步探讨。认为小河西文化是辽西地区早于兴隆洼文化的一支独立的考古学文化,年代在公元前6200年以前,是兴隆洼文化的前身。依据现有材料,可把小河西文化进一步区分成两个不同的类型,即白音长汗类型和查海类型。
赵宾福杜战伟薛振华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兴隆洼文化
再论小河沿文化的分期与年代被引量:8
2015年
自1974年内蒙古敖汉旗小河沿村南台地遗址发掘以后[1],小河沿文化便成为了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热点问题。材料不少,论题也多,但看法很不一致。2013年,笔者在《小河沿文化界说》一文中,通过对燕山以北地区小河沿文化遗址材料和墓地材料的检讨,重新界定了小河沿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分布领域。
赵宾福任瑞波
关键词:遗址发掘大汶口文化
红山文化的聚落群聚形态与辽西区文明的发生被引量:6
2015年
红山文化的聚落群聚形态研究是近年来学者们关注较多的一个问题。聚落群聚形态不仅包括单个聚落的形态布局,还包括聚落群的层级分化以及与此相关的族群构成、社会组织、文明的萌生等问题。这一问题的研究伴随着红山文化聚落资料的丰富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在梳理红山文化聚落群考古资料的基础上,对典型聚落遗址进行分析。最后对红山文化聚落群聚形态反映的社会组织形态及其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红山文化聚落分层现象显著,社会复杂化特征明显,说明红山文化已进入古国阶段。
徐昭峰赵海莉谢迪昕
关键词:红山文化聚落古国
试论红山文化的原始宗教系统被引量:6
2014年
红山文化的许多遗迹与原始宗教密切相关,表明该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原始宗教不仅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成为一种有效的管理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红山文化群体内部已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层级分化,聚落形态的层级性表现突出,社会也已经初步形成了金字塔结构的管理体系。神权管理体系的高度发展,是这一区域文明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但这种管理体系内在的弊端最终也是导致红山文化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
徐昭峰尤彦婷
关键词:红山文化原始宗教
小珠山下层文化探源——兼论与周边文化关系(以陶器为例)被引量:1
2014年
1978年,小珠山遗址的发掘确立了辽东半岛新石器时代文化序列~①,即小珠山下、中、上层文化或一、二、三期文化。2006~2009年,小珠山遗址的再度发掘将原来确立的小珠山下、中、上层文化细化为五期~②。原小珠山下层细化为两期(第一期和第二期)(图一),新分期中的第一期和第二期陶器特征有明显变化,而且有明确的地层叠压关系;原小珠山中层为第三期;原小珠山上层也细化为两期,分别是第四期和第五期。为了避免原来的小珠山三期文化与新的分期混淆,本文探讨的主题仍以原来的小珠山下层文化称之,但分为早期和晚期,分别以小珠山下层和后洼下层为代表。
张翠敏
关键词:陶器辽东半岛文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