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09022)
- 作品数:4 被引量:61H指数:3
- 相关作者:董萌赵运林库文珍周小梅李燕子更多>>
- 相关机构:湖南城市学院湖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洞庭湖湿地8种优势植物对镉的富集特征被引量:31
- 2011年
- 针对洞庭湖湿地土壤Cd污染严重的现状,对湖区滨岸带8种优势植物的Cd富集特征及其修复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对Cd表现出显著的富集特征,对Cd污染的修复效果好,是洞庭湖土壤Cd污染的理想修复材料;南艾蒿(Artemisia verlotorum)对Cd污染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可作为湿地土壤Cd污染修复的备选材料;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南荻(Miscanthus lutarioriparius)植株的根部对Cd的积累量较高,具有良好的稳定修复效果,且由于二者地上部生物量大、能被连续刈割的特点,对洞庭湖湿地Cd污染治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 董萌赵运林库文珍庹瑞锐戴枚斌易合成
- 关键词:洞庭湖优势植物镉污染
- 洞庭湖湿地Cd富集植物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的耐性生理机制研究被引量:17
- 2013年
- 采用盆栽植株和外源Cd胁迫的方法,分别对不同生长期蒌蒿植株根、叶组织中的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及MDA含量进行测定,以揭示蒌蒿在Cd胁迫下的抗氧化机理和耐受机制。研究结果表明,Cd胁迫对上述生理指标均有显著影响:≤20mg·kg-1的Cd处理可使幼苗期植株器官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16.5%~19.1%,100mg·kg-1的Cd含量水平则导致其含量减少近30%,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与植株的生物量积累关系密切;3种酶活性在0~10mg·kg-1的Cd处理下未显示出明显变化,幼苗期植株CAT、POD活性在10~80mg·kg-1的Cd胁迫下增加明显,高于此浓度范围则使酶蛋白受到破坏而失活,中等含量水平(≤40mg·kg-1)的Cd处理经过长时间作用可使植株逐渐适应胁迫环境,胁迫强度较大的Cd处理可显著提高SOD酶的活性;Cd胁迫过程中植株MDA积累量不断增加。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强在蒌蒿植株耐受Cd胁迫方面能起到较好的防御作用。
- 董萌赵运林雷存喜周小梅库文珍
- 关键词:蒌蒿CD胁迫抗氧化酶
- 蒌蒿对镉的富集特征及亚细胞分布特点被引量:17
- 2013年
- 以镉(Cd)富集植物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为试材,采用超声波细胞破碎处理和超速离心的方法,对蒌蒿根和叶中亚细胞水平的Cd分布状况进行研究,同时测定Cd在蒌蒿不同器官中的富集效果。结果表明,在30mg.kg-1Cd胁迫下,蒌蒿叶片中Cd的富集浓度是根和茎中的2-3倍,但因叶片所占植株的生物量比例较小,其对Cd的积累量远小于茎和根;Cd在蒌蒿叶片细胞壁、胞液和细胞器中含量比为16:5:1。细胞壁固定是叶片对Cd的主要防御机制。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细胞壁和胞液中的Cd含量大幅上升,但细胞器中Cd含量仍维持在较低水平。长时间和高浓度的Cd胁迫可使细胞壁解毒机制失活并诱导细胞器中的Cd含量增加,导致植株死亡。根中液泡的Cd贮存量较大,解毒效果显著。
- 董萌赵运林库文珍周小梅李燕子
- 关键词:蒌蒿亚细胞分布
- 镉胁迫对蒌蒿生理生化的影响及富集特征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采集了南洞庭湖湿地优势植物蒌蒿及其根际土壤,进行了不同浓度的Cd胁迫处理,研究Cd对蒌蒿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及蒌蒿对Cd的富集特性。结果表明:低Cd浓度(<15mg/kg)胁迫能促进植株的生长,增强其生物活性,高浓度Cd(>50mg/kg)胁迫对蒌蒿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当Cd浓度达到70mg/kg时,蒌蒿仍能正常完成生长周期。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蒌蒿体内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增加,在70mg/kg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逐渐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蒌蒿体内各器官对Cd的富集含量随Cd胁迫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在90mg/kg条件下,根的含量为910.66mg/kg,茎和叶分别为375.92和134.62mg/kg。在Cd胁迫浓度<70mg/kg处理下,蒌蒿各部位对Cd富集量增加迅速,在>70mg/kg胁迫下则增加缓慢,各处理浓度下,蒌蒿的平均根茎转移系数为0.85。蒌蒿对Cd具有较高的富集和耐受能力,是Cd污染的理想修复植物。
- 李燕子赵运林董萌戴枚斌易合成胡治远
- 关键词:蒌蒿CD生理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