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3CB114202)

作品数:15 被引量:34H指数:4
相关作者:胡志红邓菲袁丽孙修炼吴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南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生物学
  • 6篇农业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病毒
  • 5篇杆状
  • 5篇HASNPV
  • 4篇蛋白
  • 4篇棉铃
  • 4篇棉铃虫
  • 4篇杆状病毒
  • 3篇基因
  • 2篇多角体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定量
  • 2篇髓核
  • 2篇髓核细胞
  • 2篇转录
  • 2篇椎间盘
  • 2篇椎间盘髓核
  • 2篇椎间盘髓核细...
  • 2篇棉铃虫病毒
  • 2篇棉铃虫核多角...
  • 2篇抗体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珠海市农业科...

作者

  • 9篇胡志红
  • 8篇邓菲
  • 7篇袁丽
  • 4篇陈新文
  • 4篇吴东
  • 4篇孙修炼
  • 4篇王华林
  • 3篇代文涛
  • 3篇梁昌镛
  • 3篇宋建华
  • 2篇李康华
  • 2篇刘小云
  • 2篇庞义
  • 2篇王锡阳
  • 1篇彭辉银
  • 1篇陈明明
  • 1篇贾艳华
  • 1篇郭广松
  • 1篇冯枞棣
  • 1篇宋少云

传媒

  • 10篇中国病毒学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解剖学报
  • 1篇病毒学报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zAm1细胞rpL13基因的序列分析及病毒感染对其转录水平的影响
2005年
从美洲棉铃虫细胞(HzAM1)中克隆了核糖体大亚基蛋白L13(RibosomalproteinL13,RpL13)的cDNA及其基因组DNA序列,并进行了序列分析。其编码框为666bp,无内含子,预测编码大小约为25kDa的蛋白。通过与其它15种动物的RpL13编码框序列进行进化分析,发现聚类结果与传统物种分类一致。转录研究表明,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armigerasinglenucleocapsidnucleopolyhedrovirus,HaSNPV)感染HzAm1后使rpL13在细胞内的转录水平降低,在病毒感染后96h,rpL13mRNA的拷贝数降到对照健康细胞的8%。
代文涛邓菲胡志红
关键词:转录
HaSNPV的9个基因的转录谱分析
2006年
使用反转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我们对HaSNPV的几个预期的早期基因、早晚期基因、晚期基因、极晚期基因的转录时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基因的起始转录时间与其自身的启动子类型基本是一致的。但是预期的早期基因pkip晚期才开始转录;预期的早晚期基因ha107早期不转录,仅在晚期转录。这些基因的转录水平一般都在病毒感染细胞72h后达到最高,并且极晚期基因polyhedrin的转录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基因。Iap2的转录水平仅次于polyhedrin,表明它可能是一个功能基因。与AcMNPV的p10不同,在HaSNPV/HzAM1系统中p10的转录水平并不高。
代文涛邓菲王华林袁丽胡志红
关键词:HASNPV实时荧光定量PCR
缺失p10基因的重组棉铃虫病毒导致多角体囊膜包装不完整被引量:3
2006年
P10蛋白是杆状病毒感染细胞后在极晚期高度表达的两个蛋白之一。本文通过构建p10缺失的重组棉铃虫病毒来研究P10的功能。利用λ噬菌体Red重组系统介导的同源重组,在大肠杆菌BW25113中,用含有40bp同源臂的氯霉素抗性基因替换了棉铃虫病毒(HaSNPV)细菌人工染色体HaBacHZ8上的p10基因,然后利用Bac-to-Bac系统把多角体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移到含有缺失p10的HaBacHZ8上,构建了p10缺失的重组HaBacΔp10-PH-eGFP。重组病毒的生长曲线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缺失p10基因对病毒复制和毒力无显著影响,但电镜观察结果显示,P10的缺失会影响多角体囊膜的包装。
董春升邓菲袁丽潘小玉王华林胡志红
杆状病毒介导的GFP转染与退变的兔椎间盘髓核细胞
2005年
目的:检测杆状病毒转染正常与退变的椎间盘髓核细胞的效率以及杆状病毒介导的GFP基因(Ac/CMV/GFP)在正常与退变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的髓核细胞进行离体培养,第1组:健康幼兔;第2组:椎间盘退变模型兔;第3组:椎间盘发生自然退变的成年兔。以200MOI杆状病毒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GFP)转染离体培养的细胞,于第48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同时采用HPIAS2000图像分析软件半定量分析外源性GFP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3组细胞被转染的百分率分别为84.4±3.4,82.9±5.7,81.8±5.5(P>0.05)。外源性基因表达荧光蛋白的光密度值分别为0.0054±0.0029,0.0052±0.0032,0.0056±0.0031(P>0.05)。结论:杆状病毒转染椎间盘髓核细胞的效率与椎间盘退变程度无关,杆状病毒介导的外源性基因能在正常与退变的髓核细胞中高水平的表达。
刘小云宋建华李康华王锡阳梁昌镛陈新文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髓核细胞
O-连接的N-乙酰葡糖胺糖蛋白的研究进展
2009年
O-连接的N-乙酰葡糖胺(O-GlcNAc)修饰是普遍存在的翻译后修饰。已有许多的蛋白被发现是O-GlcNAc蛋白。目前,许多分析方法可以检测O-GlcNAc,将其从内膜系统的多种糖基化中区分出来。O-GlcNAc修饰在细胞事件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O-GlcNAc的调控异常可能会引起某些人类疾病,如癌症、阿尔茨海默病和II型糖尿病。杆状病毒GP41蛋白也是糖蛋白,它介导芽殖型病毒粒子(budded virus,BV)的核衣壳通过胞核。O-GlcNAc的调控研究为探讨GP41蛋白O-Glc-NAc的调控作用提供了参考模式。
潘丽晶庞义
关键词:分析方法杆状病毒GP41
棉铃虫单核衣壳核多角体病毒3个bro基因的原核表达与抗体制备被引量:3
2003年
根据棉铃虫单核衣壳核多角体病毒(HaSNPV)基因组全序列,设计引物,用PCR的方法扩增得到bro-a、bro-b和bro-c三个全长基因。将这三个基因的片段分别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ProExHTb,经IPTG诱导,在E.coli DH50菌株中得到了目的基因的高效表达。表达的目的蛋白大小分别为32kDa、64kDa和58kDa,经SDS-PAGE分离纯化,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了多克隆抗体。抗体经1∶2500倍稀释后用于WestemBlot分析,获得特异性显色信号,所制备的三种抗体适合用作bro基因的功能的进一步研究。
陈明明吴东袁丽陈新文胡志红
关键词:克隆抗体
感染HaSNPV棉铃虫幼虫的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研究
2003年
本文报道了棉铃虫单核衣壳核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 armigera single nucleo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HaSNPV)感染棉铃虫幼虫的病理时相及HaSNPV多角体蛋白在幼虫组织中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以5×103PFU的HaSNPV出芽病毒粒子(BV)注射4龄初的棉铃虫幼虫,石蜡切片的H.E染色表明,在感染后24h,病理变化不明显;48h后脂肪体、气管组织的细胞核开始肿大,细胞开始变形;72h后脂肪体、气管、真皮细胞核肿大十分明显,组织结构松散;但中肠和肌肉组织未见明显病变;96h后,脂肪体、气管、真皮组织结构完全被破坏,肌肉组织变疏松.免疫组化结果表明,感染后24h,未能检测到多角体蛋白在幼虫组织中的表达;感染后48h,多角体蛋白可在部分脂肪体、气管组织、血细胞和真皮组织的细胞核中表达;72h后,被感染的脂肪体、气管组织、和真皮组织的细胞数比48h多; 96h后,多角体蛋白可以在脂肪体、气管、真皮组织中大量表达,48h到96h间,被感染的血细胞数目基本不变,中肠组织和肌肉都未检测到多角体蛋白的表达;幼虫死亡后,可在中肠上皮细胞的基底膜间隙中检测到多角体蛋白的表达,肌肉组织中未见表达信号,其它组织全部被感染并且组织结构被破坏, H.E的结果与免疫组化的结果基本相符.
欧阳志荃孙修炼邓菲袁丽胡志红
关键词: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多角体蛋白免疫组化
含外源类蜗牛毒素基因的AcMNPV的虫体感染性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类蜗牛毒素基因(conotoxinlike,ctl)是在一些杆状病毒基因组中存在的与蜗牛毒素类似的一类基因,其功能尚不清楚。本文利用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病毒(AcMNPV)bacmid表达系统构建了含油桐尺蠖核多角体病毒(BusuNPV)ctl基因的重组病毒AcBac-ph-ctl。在细胞水平上对ctl基因的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转录出mRNA。在甜菜夜蛾体内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AcBac-ph-ctl与对照野生型AcMNPV的LC50,ST50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在此系统中,外源的CTL无杀虫增效性能。
卢玉蓉冯枞棣吴东孙修炼邓菲袁丽J.M.Vlak胡志红1
关键词:ACMNPVBACMIDLC50
表达GP64的重组HaSNPV的构建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杆状病毒的出芽病毒具有两类不同的膜融合蛋白, 组 I类型的杆状病毒利用的是膜融合蛋白GP64, 而组 II类型的杆状病毒利用的是膜融合蛋白F。本文以组II类型的HaSNPV为研究对象, 研究组I类病毒的GP64能否在组 II类病毒中正确表达和包装。利用 Bac to Bac系统, 构建了带有 AcMNPV膜融合蛋白 GP64 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病毒HaSNPVgp64+ egfp+, 同时构建了仅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对照重组病毒 HaSNPVegfp+, 通过对HaSNPVgp64+egfp+感染的HzAM1细胞及所产生的子代BV的Western blot检测, 证明GP64可在HzAM1中表达, 并被包装入子代BV。
王舒王华林邓菲吴东龙钢袁丽胡志红
关键词:杆状病毒GP64F蛋白
杆状病毒生态学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6年
孙修炼胡志红彭辉银
关键词:杆状病毒种群生态学环境生态学流行病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