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2JCZW01YB)
-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张树国更多>>
- 相关机构:杭州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 新出文献与楚先逸史及相关文学问题被引量:1
- 2013年
- 西周时期的楚国先史主要依据《史记·楚世家》的记载,文字简略,史料阙失,自共和元年(前841)熊勇之世始有确切纪年。近年来出土文献如《清华简》中的《楚居》、《系年》等篇、《上博简》以及金文文献保存了西周时期的楚先逸史。这些史料可分为传说时代的楚先逸史共九位、从穴熊到熊渠九世、从熊渠到楚武王熊达十三世。《楚居》首次记载了楚先公在蛮夷地区的开拓史,成为西周王朝征伐的政治军事动因。在王纲解纽的西周末期,楚国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对西周时期楚公逸史的研究可解决一系列相关历史文学疑难问题。
- 张树国
- 由乐歌到经典:出土文献对《诗经》诠释史的启迪与效用被引量:1
- 2016年
- 本文所谓出土文献指的是清华简《耆夜》以及上博简《孔子诗论》。《耆夜》内容为周武王伐耆(黎)胜利后,于文王庙室举行饮至之礼时,武王、周公、毕公等人所赋的五篇乐歌。学界一般认为《诗经》是西周、春秋时期的仪式乐歌,风雅颂赋比兴的分类与仪式有关,以及《诗经》的排序受到了仪式的影响,但苦于没有第一手文献材料,很多说法流于猜测,有待证实。清华简《耆夜》证明《诗经》作为仪式性文本,对解决各种疑窦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喻示。当春秋末期"礼崩乐坏"以后,《诗三百》作为仪式乐歌已经凝固为文本集。《孔子诗论》是孔子讲授《诗三百》的唯一文本,讲授方法基本上属于《汉书·艺文志》所谓"玩经文",玩味本文,采其功用,意蕴悠长,在《诗经》阐释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以《孔子诗论》为参照,可以明瞭汉代齐鲁韩三家今文经"章句"之学中的故事、谶纬、天文、历数以及古文经《毛诗序》等都是汉代学者的填加,体现了《诗经》学在汉代的发展,与所谓"诗本义"或者"孔子本义"并无太大瓜葛。董仲舒"诗无达诂"论目的是为汉儒阐释《诗经》的穿凿附会手法大开方便之门,以儒术缘饰政治,为变革更化寻求合法性的根据。
- 张树国
- 关键词:乐歌出土文献
- 蔡國舊事——關於春秋蔡國興亡的三種文本解讀被引量:1
- 2014年
- 學界對春秋戰國之際"絕祀"國家蔡國的了解主要依據《左傳》及《史記·管蔡世家》等傳世文本。1955年發現的蔡侯墓出土了大量青銅器,銘文記載蔡昭侯申遷都州來前後的史實及與楚、吴兩國之關係,成爲蔡國史學的青銅文本。近年出土的上博簡、清華簡中多記有蔡國史事,揭開了蔡國三次遷都的秘密,成爲重要的竹簡文本。這三種文本保存了春秋蔡國的歷史記憶,凸顯了春秋蔡國歷史文學的復仇主題。
- 張樹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