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西高校科技研究开发项目(20111120)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刘斌焰邢雁霞刘斌钰何引飞徐欣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大同大学大同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高校科技研究开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丙二醛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化
  • 1篇血浆
  • 1篇血小板
  • 1篇氧化物歧化酶
  • 1篇随意型皮瓣
  • 1篇皮瓣
  • 1篇歧化酶
  • 1篇缺损
  • 1篇缺损修复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紫草
  • 1篇细胞
  • 1篇颅骨
  • 1篇颅骨缺损
  • 1篇颅骨缺损修复
  • 1篇坏死因子
  • 1篇骨缺损

机构

  • 1篇山西大同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大同大学
  • 1篇大同市第三人...

作者

  • 2篇刘斌钰
  • 2篇邢雁霞
  • 2篇刘斌焰
  • 1篇徐欣
  • 1篇王亚荣
  • 1篇李丽芬
  • 1篇何引飞

传媒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紫草对大鼠随意型皮瓣成活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紫草对大鼠随意型皮瓣形态学及血清SOD、MDA、NO、TNF-α和IL-6的变化,探讨紫草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大鼠随机分为3组,紫草组(外用100%紫草软膏0.1g/kg)、对照组(外用紫花烧伤膏,简称紫花组0.1g/kg)和模型组(外用凡士林0.1g/kg)。在大鼠背部头侧的大小约9cm×3cm的随意型皮瓣,2次/日涂药,观察大鼠皮瓣成活情况;比较术后1、2、3和7d血清SOD、MDA、NO、TNF-α和IL-6的变化并行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紫草的外用起效剂量为0.033g/kg,其剂量范围在0.033~3g/kg,皮瓣成活面积的百分比为:紫草组(51.92±15.48)%,紫花组(66.25±13.54),模型组(29.75±14.82)%,紫草量组皮瓣存活率明显高于模型组,与紫花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紫草组血清SOD活性和NO含量较高,MDA、TNF-α和IL-6水平较低。组织学7d结果显示,模型组下段皮瓣组织真皮和毛囊有明显的变性和坏死。紫草组与紫花组下段皮瓣组织水肿、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比较轻,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增生明显,有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形成。结论:紫草能明显改善大鼠皮瓣血液循环,促进皮瓣成活,其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损害、改善局部微循环、提高SOD与NO的含量、降低MDA、TNF-α和IL-6水平、减少炎症因子释放,改善氧化应激状态,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刘斌钰刘斌焰邢雁霞王亚荣李丽芬
关键词:紫草随意型皮瓣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PRP 在颅骨缺损修复中血管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在颅骨缺损修复中血管化的作用。方法在Wistar大鼠颅骨正中缘备出1.0 cm×0.8 cm大小缺损,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只植入煅烧骨,BM SCs组植入煅烧骨+BM SCs(简称复合体),对照组植入复合体+VEGF,PRP组植入复合体+PRP;观察各组大鼠4、8、12周在颅骨缺损修复中血管化情况并检测1、4周血清NO、SOD、GSH-px和MDA含量变化。结果术后4、8和12周新生血管面积比,PRP组(3.08±0.21)%、(4.41±0.32)%、(5.71±0.47)%,对照组(2.26±0.17)%、(3.75±0.29)%、(4.53±0.42)%,BM SCs组(1.47±0.19)%、(2.62±0.27)%、(3.45±0.35)%,模型组(0.99±0.18)%、(1.71±0.23)%、(2.02±0.39)%,PRP组新生血管多,面积大,血管化情况明显优于模型组、BM SCs组(P<0.01)和对照组(P<0.05);PRP组NO、GSH-px和SOD的活性显著增高,与新生血管形成呈正相关,M DA含量明显降低,与血管形成呈负相关(P<0.01)。结论 PRP能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加快颅骨缺损的修复。
刘斌钰刘斌焰邢雁霞何引飞徐欣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颅骨缺损血管化丙二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