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00477)

作品数:9 被引量:48H指数:3
相关作者:缪宁史作民马姜明马瑞王玉杰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岷江冷杉
  • 4篇冷杉
  • 3篇亚高山
  • 3篇杉林
  • 3篇川西亚高山
  • 2篇岷江冷杉林
  • 2篇冷杉林
  • 2篇果实
  • 2篇保留木
  • 2篇次生
  • 2篇次生林
  • 1篇典型林分
  • 1篇多度
  • 1篇亚热带
  • 1篇演替
  • 1篇演替动态
  • 1篇优势树种
  • 1篇原始林
  • 1篇森林生态
  • 1篇森林生态系统

机构

  • 9篇四川大学
  • 2篇广西师范大学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平顶山学院
  • 1篇四川省林业科...
  • 1篇阿坝州川西林...
  • 1篇北京市门头沟...

作者

  • 9篇缪宁
  • 2篇马姜明
  • 2篇王玉杰
  • 2篇马瑞
  • 2篇史作民
  • 2篇李茂萍
  • 1篇刘世荣
  • 1篇孙海龙
  • 1篇王伟平
  • 1篇张磊
  • 1篇冯秋红
  • 1篇王晖
  • 1篇徐雨
  • 1篇李绍才
  • 1篇王浪杰
  • 1篇张磊
  • 1篇周珠丽
  • 1篇刘文敬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2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四川动物
  • 1篇林业资源管理
  • 1篇四川林业科技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成都平原城区毛叶钝果寄生果实取食鸟类调查被引量:2
2018年
为研究秋冬季取食桑寄生科(Loranthaceae)植物毛叶钝果寄生(Taxillus nigrans)果实的鸟类种类及其取食强度,于2013年10月10日至2013年12月19日在成都市四川大学望江校区调查了造访毛叶钝果寄生丛的鸟类种类和频次,以及取食其果实的鸟类种类和频次。期间共有19种鸟造访了毛叶钝果寄生丛,其中有11种鸟取食毛叶钝果寄生果实。观察到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每天都取食毛叶钝果寄生的果实,取食日百分比为100%,红胸啄花鸟(Dicaeum ignipectus)在10月不取食该物种,在11月~12月取食。不同鸟类的取食强度存在差异,取食强度最大的鸟类为红胸啄花鸟,其他依次为白头鹎、黑头蜡嘴雀(Eophona personata)、黑尾蜡嘴雀(Eophona migratoria)、淡黄腰柳莺(Phylloscopus chloronotus)、黄腹山雀(Pardaliparus venustulus)、红胁绣眼鸟(Zosterops erythropleurus)、红头长尾山雀(Aegithalos concinnus)、白颊噪鹛(Garrulax sannio)和金翅雀(Chloris sinica)。
马瑞缪宁
关键词:鸟类秋冬季
四川大学望江校区5种常见留鸟的食性及其季节差异被引量:3
2017年
为揭示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常见鸟类食性的季节性动态,2014年8月—2015年8月观察记录了常见鸟类的组成、食物种类及取食频率,统计分析了其食物的种类组成。采用Levins指数和相似性百分率指数计算了5种常见留鸟的食性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1)出现频率最高的5种鸟类均为留鸟,分别是白颊噪鹛Garrulax sannio、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麻雀Passer montanus、乌鸫Turdus merula和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2)5种鸟类对植物性食物种子的取食频率最大,为55.33%;3)白颊噪鹛的食性受季节影响最小,白颊噪鹛与乌鸫在夏季的食性最专一,白头鹎、麻雀与珠颈斑鸠在春季的食性最专一;4)5种鸟类的生态位重叠较高,生态位重叠值最高的为乌鸫和麻雀(79.9%)。
赵伊伦陈梦羽缪宁Timothy Moermond
关键词:食性果实
川西亚高山箭竹-岷江冷杉原始林优势树种的空间格局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箭竹-岷江冷杉林是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的重要类型,研究其优势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关联性对其恢复和保育具有参考意义。采用林木定位调查法,分别用Ripley’s L(t)和L12(t)函数分析群落中优势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关联。结果表明:群落的优势树种为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和云杉(Picea asperata),群落层次结构分明。3个优势树种在小尺度上均为聚集分布,其分布格局随尺度增大而变化。岷江冷杉种群在0-11m的尺度上呈聚集分布,而在11-20m的尺度上呈随机分布;红桦种群在0-14m的尺度上呈聚集分布,而在14-20m的尺度上呈随机分布;云杉种群在0-20m尺度上均呈聚集分布。3个优势树种间的空间关联性在0-20m尺度上均呈显著的相互独立关系,表明它们相互之间作用微弱。
刘文敬徐雨王浪杰缪宁
关键词:优势树种川西亚高山
亚热带城市环境下桑寄生植物的7年扩散动态
2021年
【目的】研究2种桑寄生植物寄主种类、寄生感染率和寄生强度的动态,揭示桑寄生植物的种群扩散机制。【方法】以桑寄生植物及其寄主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2和2019年,在成都市区55.4 hm2范围内对寄生植物与寄主植物的种类、数量及其分布进行调查。【结果】研究区域内2012年有寄主植物41种,寄主个体991株;2019年有寄主植物48种,寄主个体1 294株。在2012和2019年,桑寄生植物的寄生强度在寄主植物上的分布格局均呈聚集分布。相比2012年,2019年新增寄主植物13种,减少5种。在2012和2019年,个体数量≥20株的寄主种类均显著多于个体数量<20株寄主的种类(Fisher精确检验,P <0.05),即寄主的树种主要集中于个体数量≥20株的树种上。2019年总体寄生感染率(27.2%)显著大于2012年的总体寄生感染率(18.1%)(P <0.05);其中,15种寄主植物的寄生感染率显著上升(P <0.05),13种寄主植物寄生感染率差异不显著。2019年的总体寄生强度(1 294)显著大于2012年的总体寄生强度(991)(P <0.05);其中,11种寄主植物的寄生强度均显著增加(P <0.05),12种寄主植物的寄生强度变化不显著,仅2种寄主植物的寄生强度显著减少(P <0.05)。【结论】7 a间,桑寄生植物的种群趋于扩张,寄生感染率和寄生强度均显著增大。桑寄生植物潜在寄主植物的多度越大,其越容易成为桑寄生植物的新寄主种类。在桑寄生扩散研究和危害防控方面,需要注意到特定区域内木本植物的种群大小。
马瑞马瑞李桾溢王玉杰缪宁
关键词:寄主范围种群动态多度
川西亚高山天然林岷江冷杉的更新结构与数量动态
2023年
岷江冷杉(Abies fargesii var.faxoniana)的天然更新是川西亚高山地区天然次生林生态恢复的关键。为揭示川西亚高山4种典型天然林林型(杜鹃-岷江冷杉林、箭竹-岷江冷杉林、红桦-岷江冷杉林和红桦林)中岷江冷杉的更新结构和其幼龄植株的生存过程,基于4块1 hm2样地的调查,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对比不同林型中岷江冷杉的更新结构和更新质量;通过对数回归建立了岷江冷杉幼龄植株高度与年龄间的关系;通过建立幼龄植株的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和计算数量动态指数分析其生存特征和存活瓶颈期。结果表明:4种林型中岷江冷杉的更新质量和幼龄植株存活状态依次为杜鹃-岷江冷杉林>红桦林>红桦-岷江冷杉林>箭竹-岷江冷杉林。各林型中岷江冷杉幼龄植株的死亡率与相邻龄级间的个体数量动态(V_(n)指数)随龄级增加的波动大。综合死亡率与V_(n)指数的龄级差异,杜鹃-岷江冷杉林和箭竹-岷江冷杉林中幼龄植株存活的年龄瓶颈期分别为第21—25年(树高0.66—1.04 m)和第11—15年(树高0.46—0.73 m);红桦-岷江冷杉林和红桦林中幼龄植株存活的年龄瓶颈期分别为第16—20年(树高0.60—0.89 m)和第11—15年(树高0.19—0.40 m)。本研究通过比较川西亚高山4种典型天然林中岷江冷杉的更新结构和其幼龄植株数量动态,揭示了各林型中岷江冷杉的更新质量,探明了制约幼龄植株存活的瓶颈阶段。本研究可为川西亚高山天然林中岷江冷杉更新的抚育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陶琼缪宁杨玉婷李茂萍薛盼盼岳喜明
关键词:岷江冷杉静态生命表
强度干扰后退化森林生态系统中保留木的生态效应研究综述被引量:15
2013年
保留木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受到强度干扰后所存留的树木,保留木对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维持和恢复具有多方面的生态效应。在生态系统的尺度上总结了退化森林生态系统中保留木的各种生态效应,主要包括保留木对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附生生物多样性、动物活动和动物多样性、树木更新、空间结构)的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经营中,"绿树保留"的经营方式是基于保留木生态效益的实践应用,它可有效减少采伐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所造成的损失。并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受到强度干扰后森林生态系统中保留木的多种生态效应,可为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缪宁刘世荣史作民马姜明王晖
关键词:保留木生态效应森林生态系统
青藏高原东缘红桦-岷江冷杉次生林中大径级保留木对其他林木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为了研究森林采伐后保留木在次生群落恢复过程中对其他林木的影响,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CI)和标记相关点格局kd(r)函数对4 hm2红桦-岷江冷杉(Betula albosinensis-Abies faxoniana)次生林样地中大径级保留木与其他林木的空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优势树种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与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的种间、种内竞争中,种间Hegyi单木竞争指数(CI)(2.484)>红桦种内CI(1.711)>岷江冷杉种内CI(1.548);2)大径级保留木与其他径级林木间的竞争指数中,红桦大径级保留木与红桦小树的竞争指数最大,红桦大径级保留木与岷江冷杉小树、岷江冷杉大径级保留木与红桦小树和岷江冷杉小树这三组的竞争指数之间无显著差异,且三者的值最小;3)在14.5–15.5 m尺度上,红桦大径级保留木与岷江冷杉幼树呈显著的空间正关联;在6.5–7.5 m的尺度上,岷江冷杉大径级保留木与岷江冷杉幼树呈显著的空间负关联;0–100 m尺度上,岷江冷杉幼苗(树龄≥4年)与两种大径级保留木均呈相互独立的空间关系。
李茂萍缪宁喻泓马姜明
关键词:岷江冷杉红桦保留木
四川盆周山地5种典型林分的植物多样性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了解四川盆周山地西缘5种典型林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林、杉木-柳杉混交林、人工-天然混交林、天然次生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现状和差异。【方法】选择立地条件和林龄相近的5种典型林分,进行灌木和草本物种多样性调查,计算其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Simpson和Pielou指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林分之间的物种多样性差异,用Jaccard相似性指数来衡量林分之间的物种相似性。【结果】1、人工林(杉木林、柳杉林、杉木-柳杉混交林)的草本优势种均为蕨类,如红盖鳞毛蕨Dryopteris erythrosora、尖头蹄盖蕨Athyrium vidalii;人工林的优势灌木主要为耐荫的常绿种类,如西南红山茶Camellia pitardii、川黔尖叶柃Eurya acuminoides;天然次生林优势灌木为喜阳的先锋种类,如高粱泡Rubus lambertianus、川莓R.setchuenensis。2、天然次生林的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高于其余4种林分,其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分别为4.37、4.63,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1.20、1.29,Simpson指数分别为0.63、0.67。3、杉木林、柳杉林、杉木-柳杉混交林、人工-天然混交林4种林分之间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4种林分的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亦无显著差异。4、3种人工林之间(杉木林和柳杉林、杉木林和杉木-柳杉混交林、柳杉林和杉木柳杉混交林)的相似系数分别为19.35%、23.60%和21.95%,大于其他林分之间的群落物种相似系数。【结论】1、在四川盆周山地西缘5种典型林分中,天然次生林林下的物种多样性水平最高。2、杉木林、柳杉林、杉木-柳杉混交林、人工-天然混交林的林下物种多样性水平相当。
王玉杰王玉杰李绍才缪宁马瑞王伟平李桾溢马瑞
关键词:杉木林天然次生林
岷江冷杉林皆伐后次生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演替动态被引量:22
2014年
为阐明岷江冷杉林皆伐后次生群落的演替过程,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川西米亚罗林区海拔3100—3600 m的阴坡选择岷江冷杉林皆伐后次生演替10、20、30、40和50a阶段的次生群落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动态进行了研究。不同演替阶段的树木均呈显著聚集分布。按群落中优势种的重要值将该演替序列划分为3个类型:悬钩子-蔷薇灌丛、白桦阔叶林和桦木-岷江冷杉针阔混交林。随次生演替,乔木和灌木种的物种丰富度趋于增加,而草本种的物种丰富度趋于减少;乔木和灌木种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趋于增大,而草本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趋于减小;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均趋于增大;乔木层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趋于减小,灌木和草本层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在演替0—40年阶段趋于增大,而在演替50a阶段趋于减小。在该演替序列中,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的物种组成均呈耐荫种替代非耐荫种的趋势。
缪宁周珠丽史作民冯秋红
关键词: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川西亚高山演替动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