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102102110090)
-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3
- 相关作者:康业斌赵丹成玉梅更多>>
- 相关机构:河南科技大学信阳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牡丹根腐病病原的形态与分子鉴定被引量:6
- 2015年
- 以河南洛阳各大主要牡丹园栽培的牡丹典型根腐病病株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纯菌株,并对所得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研究牡丹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4个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均产生茂密、呈疏松棉絮状的菌丝及黄、红、紫等色素,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或椭圆形,无色,多胞;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至椭圆形,无色,单胞或双胞。致病性测定表明,4个菌株能侵染离体牡丹根尖使其变黑。在GenBank序列数据库中,F1~F4菌株的DNA序列与编号为HM214456.1和AB498917.1等的F.solani ITS区段DNA序列的同源性为99%~100%。据此,将河南洛阳牡丹根腐病的病原菌鉴定为F.solani。
- 成玉梅赵丹康业斌
- 关键词:镰刀菌分子鉴定
- 牡丹丹皮酚对禾谷丝核菌菌丝体超微结构与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为了揭示丹皮酚的抗菌机理,试验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丹皮酚对禾谷丝核菌菌丝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丹皮酚对禾谷丝核菌菌丝体可溶性蛋白、还原糖、几丁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丹皮酚处理12 h后,菌丝顶端不规则膨大,分枝肿大或顶端缢缩,24 h后,菌丝顶端、分枝顶端或整个菌丝塌陷。菌丝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包括细胞膜内突,细胞壁不规则加厚,加厚部位出现不明内含物,细胞内线粒体、液泡和脂肪粒等细胞器紊乱,在坏死的菌丝细胞中形成子菌丝。丹皮酚使禾谷丝核菌菌体可溶性蛋白与还原糖含量显著降低,且含量水平与处理浓度呈负相关;丹皮酚使菌体几丁糖含量显著升高,且含量水平与处理浓度呈正相关。
- 成玉梅康业斌
- 关键词:丹皮酚禾谷丝核菌菌丝体超微结构
- 洛阳牡丹新病害—柱枝孢叶斑病被引量:7
- 2012年
- 为了明确河南省洛阳地区牡丹叶部一种新病害的病原种类,对采自田间的典型症状叶片进行了常规组织分离,对单孢菌株进行了形态鉴定、rDNA ITS序列分析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初期白色绒毛状,后期红褐色。分生孢子梗通常呈扫帚状,有2~3个分支,末端膨大呈泡囊状。分生孢子直棒状,两端钝圆,有0~1个隔膜,大小为(38.4~86.4)μm×(4.6~5.9)μm,平均60.1μm×5.2μm。离体叶片与活体植株接种结果表明,该菌均能侵染牡丹叶片并引起与田间相同的症状。据此将分离物鉴定为Cylindrocladium cana-dense,将该病害命名为牡丹柱枝孢叶斑病。
- 赵丹康业斌
- 关键词:叶斑病
- 牡丹溃疡病—葡萄座腔菌引起的新病害被引量:9
- 2012年
- 洛阳自古便是著名的牡丹之乡,其牡丹栽培始于隋,鼎盛于唐,宋时甲于天下。据统计,洛阳共有牡丹品种1 000多个,占全国的67.25%,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牡丹的栽培中心之一。
- 赵丹康业斌
- 关键词:牡丹栽培葡萄座腔菌溃疡病病害